此文发《东西南北》 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语文课堂导入设计艺术研究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级中学 张娜 邮编:124000 【内容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究性、趣味性、高效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质的语文课堂导入语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启发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本文主要通过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主要作用、特点、方法等三个方面的阐述,力求找到一条推进新课改,提高学生能力,确保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性的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导入 作用 特点 方法 所谓课堂导入,就是指教师在讲课之前,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图画、游戏、生活实例等情境,通过教师的生动的语言与表情描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认真听课,积极思维,同时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乐学、爱学、会学,从而是语文教学放射出智慧与灵性的光芒,最大限度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应该引起租后的重视。 1、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主要作用 1.1 承上启下,引人入神。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设计,非常关注单元与单元,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教师在上课之前,有意识的从复习旧知识开始设计导语,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旧知识、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引发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产生新联想,新判断,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确保知识学习的有序性、实效性,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推动学生扎实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1.2 有的放矢,明确学习内容。教师通过巧妙的导语设计,可以让学生课前明白本课的学习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明确,重点难点清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心理和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集中注意力,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思维也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这样的导语设计,会使语文教学目的明确,思路清晰,学生能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确保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1.3 因材施教,整体发展。好的导语设计,既是一节课成功的起点,更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导语设计,只要能体现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语文学科的教材特点,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班级学生的学情实际,设计不同的导入情境,语文课堂必然会趣味、新颖、生动、高效,为学生学习新内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的针对性和教学结果的有效性。 2.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特点 2.1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针对性。课堂导入环节最重要的是导语的设计,这是连接导入和教学内容的纽带,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是导语要针对教学内容。很多教师把导入环节设计得十分精彩,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如果和教学内容联系不大,就会偏离了课堂教学的中心。所以教师设计的导语要针对教学内容,围绕本节课的教材内容进行设计,不要脱离教材内容,并且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性,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结束。其次,课堂导入要针对教学对象。这里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注意要符合学生的需要。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水平、思维状况和兴趣爱好等,设计的导语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这样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 2.2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启发性。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课堂导入要注重“导”,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课堂导入要有启发性,用引导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设计导语时,教师要注意启发性语言的运用,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高中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更需要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体会到语文课堂的魅力。 3.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语文教师在上新课时,应当努力追求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想的浪花,象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每位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然而,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却有很多语文老师忽视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往往以一种简单直白的方式切入,甚至是没有这一环节而直接进入课文的分析,这样的课堂自然是单调而乏味的。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语文课堂导入存在以下诸多问题,比如说:模式固定,缺乏活力,方法简单,目标不明,主题不清,缺乏艺术,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注重热闹而轻视效果等等。这些不导、滥导甚至误导等课堂导入问题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内容的完成,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导入就是艺术中的艺术。课堂教学中如果总能先声夺人,抓住导入这一环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思考,调动情感体验,并且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对学生的心理干扰,就能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为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导入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启发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激发内部学习动机,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导入的方法不是千篇一律,它是一种智慧、一种创造,应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体裁及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亦能使语文导入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语文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组合,优化导入策略,提高导入艺术。 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艺术导入,不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遵循教学规律和艺术处理的要求,还需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方面多做研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处处留心,注重思考、注重反思、注重积累、注重研究学习,那么就可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从美丽开始,化平淡为神奇。 总之,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我们的语文课堂导入的设计,只有站在学生综合素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体现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针对高中语文教材的学科特点,新高考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要求,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实际,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导语情境,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醒悟和强烈的求知欲,爱学、乐学、会学,语文课堂才能绽放生命的魅力,创新的魅力、高效的魅力,高中语文教学的明天才能更加光耀夺目。 【参考文献】 [1]幸亦农.课堂导入在高中语文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第34期:121. [2]裘大彭,任平.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J].山西教育.2011(2):42-43. [3] 王素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技能[J].人民教育,2012,第5期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