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红茶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于清代光绪年间创制成功。制作过程分为初制和精制两大部分,其中初制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制有筛分、切断、风选、拣剔、复火、匀堆等工序。传统祁红质量,全取决于手上工夫,所以祁红又叫“祁门工夫红茶”。成品祁红,外表色泽乌润,条索紧细,汤色红艳明亮,清香持久,独树一帜,被誉为“祁门香”。2008年,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年来,祁门县委、县政府始终坚定不移把祁红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深入实施祁红产业振兴计划,统筹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做好祁红文章、打响祁红品牌、讲好祁红故事,祁门红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2年,全县茶叶产量7300吨,综合产值超50亿元,茶农人均茶叶纯收入7000余元。祁门红茶公共品牌价值达39.89亿元,祁门县多次斩获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叶百强县、全国“三茶统筹”县域等殊荣,并作为安徽省的唯一代表正式加入“万里茶道申遗城市联盟”。2022年11月29日,祁门红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