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关键词:官学与伦理 而这本书里提到的是“新官学”,是作者蒋勋对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台湾国本课程的评价。 他认为儒学教育如果比重过大,也是不合适的。 其实,现如今也会有一些这样的问题。 我们从小学习的更多是儒家思想,积极入世,努力让自己适应工作的环境。 然而,在这样的理念之下,我们往往活的很单调,很无趣。这也印证了前面提到的,上学时脑子里只有考试,上班后脑子里只有赚钱。本应该平衡的精神世界,现在清一色地被“追逐利益”而取代。 你想想,是不是这样?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思想也与时代脱节。 比如“气节”。要气节无可厚非。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的荒谬事情是不应该发生在今天的。 这就是当今大多数人的现状。很多人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就一根筋地玩命工作。年会上、酒局上,老板让你陪喝酒,你就不顾生命安危地喝。 这不是真正的“气节”,这是“愚忠”。蒋勋认为这是很严肃的“生命观”的问题,在今天是不应该被宣扬的。 我们这一代,包括后代,其实都不需要以牺牲健康、浪费生命的方式去证明自己有多努力,也不需要用死亡来证明自己曾经轰轰烈烈的活过。 另外,直到今天,人们仍旧非常热衷于鼓励每个人去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比如:在公司的任职有多高,在事业单位、公务员系统中官做多大等等。 追逐这些无可厚非,但如果只知道追求这些,甚至为此而牺牲掉健康、情谊、人格,那就需要给自己敲响警钟了。 关于这个问题,蒋勋建议我们,可以多阅读老子和庄子的著作。老庄二人的定位在“天”,也就是自然和科学。 庄子相信科学,他认为人到了最后终究是要死亡的。试想一下,如果能想明白终点是什么,你还会因为眼前的所谓的利益,而茶不思饭不想觉也睡不着吗? 而且,他也期望不久的将来,国学传统经典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课堂,感受老子、庄子的思想,甚至学习一些《周易》。这都是中国精髓的文化宝库。 360docimg_0_ 让孩子去接触,去幻想,而不是一切都有标准答案。 回到现实生活,蒋勋这样建议,如果我们把“做官、当领导、晋升”的过程视为理性思考的结果,不妨把工作之余有点业余爱好,丰富一下精神生活当作感性。 他不主张人只有理性,他希望人的理性和感性应该是平衡的。一个人要努力拼搏,去谋取地位和价值,但灵魂也要有趣且丰盈。 这是新官学带给我们的启发,而接下来的新伦理部分的观点,就更有启示意义了。 曾经有学生跟蒋勋讲,他们觉得找个人发生关系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蒋勋却想问:“太容易,就真的好吗? 我们现在的生活与蒋勋小时候的年代相,是相对富裕的。发达的商业可以让我们很容易得到想要的东西,一双鞋子、一件衣服,甚至一个人。 不过,可惜的是,因为太容易得到,在买卖中间的一个东西好像遗失掉了,那就是获取的过程。 你知道吗?在法国,塞纳河畔的面包店一开就是几十年,店主人一辈子都在享受做面包的过程。 而我们是不是看到一个面包店生意好了之后,马上就想开连锁店了。欲望就这样在商业扩张中不断的被扩大,直到有一天我们自己不堪重负。 但是,扩张到怎样才算够呢? 或许,我们应该在快速扩张的商业环境中,应该去享受一路克服困难、过关斩将、慢下来的过程。 享受与路人擦肩而过相互微笑的幸福感,享受和家人朋友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咀嚼商业的爆米花,却忘记了爆米花本身的味道。 当你历经挫败和磨难,最终换来成功的时候,那种幸福感是一路轻松容易而成功无法替代的。 总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困难”才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