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病情和药物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法则,将两味以及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称之为中药的配伍。配伍的目的是为了让中药更加有效且安全。 药物之间配伍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中药称之为“七情”。“七情”的概念最早出自《神农本草经》,是单味药和六种配伍关系的总称。 六种配伍关系: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接下来我和大家详细讲解各个配伍关系。 单行:独参汤,就是单行配伍种的典型代表,仅仅只需要一味药就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除了单独使用一味药,单行的另外一个概念就是配伍的药物相互不影响,彼此不会削弱毒副作用,也不会产生新的作用或者加强效果。 相须:功能相近的药物同时使用,可以同时增强疗效。比如大黄和芒硝,槟榔和南瓜子。 相使:以一味药为主,另一味药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比如大黄能够提高黄芩清肺止血的功效,茯苓能提高黄芪的补气利水的功效。 相畏:一味药的毒副作用会被另外一味药降低或者消除,《本草纲目》记载,“相畏者,受彼之制也。”比如生姜可以降低生半夏和生天南星的毒性,干姜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所以生半夏和生天南星畏生姜,附子畏干姜。 相杀:一味药可以降低或者消除另外一味药的毒副作用。比如生姜可以降低生半夏和生天南星的毒性,干姜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所以,生姜杀生半夏,杀生天南星,干姜杀附子。所谓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药对,只是角度不同。附子畏干姜,干姜杀附子。 相恶:一味药或者某几种治疗效应会被另外一味药削弱或者消除。比如生姜和黄芩一起使用,生姜温肺温胃的疗效就会把削弱,而黄芩清肺清胃的功效也会被生姜削弱。 相反:两味药合用后,能增强原有的毒副效应。比如延胡索会增强马钱子的毒性效应。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根据需要的病情,药物的剂量,炮制等这些因素的改变,药物之间的“七情”关系同样是在改变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我们前几天的文章讲到人参和知母降血糖的实验,随着人参用量的增加,降血糖的功效反而降低了。 其次还需要注意,药物之间“七情”的关系并不是单一只有一个的,往往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系。比如附子畏干姜,干姜杀附子。附子加上生姜,又加强了回阳救逆的功效,所以附子和干姜之间,既是相畏相杀,又是相须。 在临床用药当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药物的相须相使,相畏相杀,而要尽量的避免相恶相反。 推荐公众号 参三七 |
|
来自: 李克春evbcbt71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