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医世界《讲透经方》笔记之李赛美教授:仲景治肝特色之乙肝治法(八)

 火帝养生_WSH 2022-12-04 发布于云南

瘀胆型肝炎重用活血

●病机:湿热蕴久,气郁络瘀。

● 表现:肝大,高黄疸,伴皮肤搔痒,但全身症状不显。舌暗苔薄,舌下络脉怒张,目睛红丝赤缕

●治疗:清热利湿解毒,重用活血化瘀。如赤芍30-50g、丹参20-30g等。佐用温通,如附片3g、或干姜3g,提高疗。

瘀胆型肝炎,也是慢性肝炎的其中一种型,就是他指标,黄疸很深,肝脏有时候还偏大,但是,病人的痛苦并不多。

湿热蕴久,由气郁到络瘀,也就是由气分到血分。气郁,络脉瘀阻,肝脏有点增大,高黄疸,甚至由于黄疸的刺激皮肤,出现皮肤瘙痒。全身症状不明显,色暗苔薄,舌下络脉露张。中医还有专门就是看眼睛的白睛,巩膜有红丝赤缕,中医认为这都是瘀血。

尤其眼睛白睛巩膜的地方血管暴露比较丰富,也比较表浅,所以,就很直观的能看到瘀血症。治疗方面,也是强调清热利温解毒。但是,这种状态,要重用活血化瘀,否则,这个瘀胆型肝炎就很难消的。

在临床上,对瘀胆型肝炎用得最多的就是赤芍重用,30~50克,丹参20~30克,这两者合起来,常常搭配,效果真的不错。但是,在临床上有时候也是降不下来。像这种疑难杂症用常规的治法效果都不是很好,有教授提出来用温法,因为长期的清热解毒,寒凝在里面,这就不可能会通。因此,就提出来加一点温药,但加温药也不用太多。所以,加点附子或者干姜,这样一派清热解毒的凉药,加一点点温药来佐用一下,病人的黄疸就慢慢的降下来了。这就证明,这种治法肯定是对的。

原来在临床上都是觉得是湿热瘀阻,用清热解毒是肯定不会错的。但是,没有想到用清热解毒时间久了,会走向另一面,会有点寒化。本身寒的实质就是收敛,不像热是升发的。这样用点温药来佐用,这总思路是对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