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上古史时代划分及各时代起讫时间的确定

 月亮是什么 2022-12-05 发布于浙江

中国上古史时代划分及各时代起讫时间的确定中国上古史时代划分及各时代起讫时间的确定中国上古史时代划分及各时代起讫时间的确定

1、炎帝时代
 起讫时间:公元前4538年~前4041年
年数: 497
  对应考古文化及时代划分概要:炎帝时代可以分为两段,魁隗氏执政时期为前半段计243年六任帝,炎帝神农氏执政时期为后半段计254年七任帝。约公元前4800年至前4300年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对应于魁隗氏执政时期。约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4000年的河南安阳后冈类型文化,属于仰韶文化二期,对应于后半段炎帝神农氏执政时期。公元前4538年,魁隗氏自封炎帝,建立炎帝魁隗氏政权并取代了伏羲女娲政权,公元前4538年考虑半坡类型及后冈类型年代的时间及《全唐文》载:“炎帝元年癸未”
推出。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称炎帝时代共497年,因此炎帝时代范围是公元前4538年至前4041年。公元前4295年,神农魁隗氏政权祝融氏与共工氏发生内战,炎帝神农氏以讨伐叛乱为由率中原各部落联合西征,取代了神农魁隗氏政权的盟主地位,公元前4295年是按魁隗氏执政时期为243年推出。炎帝神农氏部落联盟时代晚期,神农氏衰落,陕西的炎帝部落侵入山西的轩辕部落,公元前4044年起,两个部落在山西阪泉三次大战,公元前4041年,轩辕部落取得了胜利,炎帝魁隗氏退至关中西部渭河流域,炎帝神农氏主动求和,陕、晋、豫各部落形成炎黄联盟,公元前4041年是按魁隗氏执政时期为243年推出。
 
 2、黄帝时代
起讫时间:公元前4041~前3366年
年数: 675
对应考古文化及时代划分概要: 黄帝时代的起始时间是公元前4041年,即阪泉之战之后轩辕氏取代炎帝神农氏成为部落联盟盟主时间。黄帝时代可分为三段,即前黄帝时代、姬芒时代和后黄帝时代。公元前3574年姬芒称黄帝至公元前3495年黄帝姬芒去世,这80年称为姬芒时代。黄帝元年是根据《资治通鉴外纪》 “黄帝元年丁亥” 和《史记·封禅书》“朔旦冬至”,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永恒先生用“瑞士星历表”软件来计算、分析,在公元前5400年到公元前2000年范围内选定冬至和朔日是同一天,并且该日的干支为己酉的日期。计算结果只有公元前3574年在丁亥,且向后推可终而复始地符合“朔旦冬至”;另查胡义成先生文章可知公元前3574年符合关中庙底沟文化的中心聚落杨官寨遗址的C 14测年数据,即这个时间在庙底沟文化范围中。这与许顺湛、黄怀信等先生的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相当于炎帝部的文化,庙底沟类型相当于黄帝部的文化” 推定相符。公元前3495年,符合《纲鉴合纂本·甲子纪元》载:“丙午年黄帝崩”。公元前3495年后黄帝时代有黄帝昌意氏政权、黄帝大鸿氏政权、少昊金天氏部落联盟共存。黄帝姬芒崩后,少昊、颛顼、姜休三个政权同时存在一段时间,最终少昊金天氏政权一统天下。王大有先生认为“轩辕氏第十四任大酋长姬邦卉执政时尚未称帝,直至十五任大酋长姬芒即位后,合符釜山,赐姓封疆,正式建立起大一统的黄帝轩辕氏政权,轩辕氏才开始称黄帝”。考古上,轩辕氏早期对应于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的枣园-东庄类型,公元前4000年左右融合半坡文化元素迅速崛起为庙底沟文化,且很快横扫天下。庙底沟文化存在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对应于黄帝时代。公元前3500年之后,庙底沟文化衰亡后群雄并起的仰韶晚期,除了河南北部、河北南部由大司空文化顶替外,河南中部由秦王寨文化顶替,庙底沟文化在甘肃西部、青海东部、山西南部和河南中西部一带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保存到前2780年左右。后黄帝时代轩辕氏族人生活在豫西晋南地区,少昊时代轩辕氏族人仅退缩在甘肃西部、青海东部马家窑一带。

 3、少昊时代
起讫时间: 公元前3366年~前2842年
年数: 524
对应考古文化及时代划分概要:少昊时代对应于大汶口文化。根据考古,从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600年内,大汶口文化取得很大的发展,进入到原仰韶文化系的豫北冀南地区和豫东、豫中、豫西地区。按《纲鉴合纂本·甲子纪元》记载,丁未年少昊金天氏政权代替黄帝政权,对应考古这个丁未年应该是公元前3366年。公元前3102年共工氏霸九州以后,少昊金天氏政权活动重心退出了中原地区,撤回山东。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说少昊金天氏政权执政七帝,共264年,即公元前3366至前3102年,正好与少昊金天氏政权在中原地区的时间相符,少昊时代以此分前后。

 4、颛顼帝喾时代
 起讫时间:公元前2842年~前2686年
年数: 157
对应考古文化及时代划分概要:颛顼、帝喾为龙山文化前期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公元前2900年至前2800年),是以秦王寨文化为主体,结合西王村、马家窑等庙底沟后期文化,并吸收了部分大汶口、屈家岭、红山文化而形成的。颛顼元年按《路史》“其立也,岁居豕韦;其崩也,岁在敦火”,豕即亥。颛顼的历法起始日为公元前2807年2月26日,从而推定颛顼元年为公元前2842年(已亥)。按《路史》记载,颛顼78年、孺帝7年、帝喾63年、帝挚9年,四朝共在位157年。

 5、帝喾时代与尧舜时代之间的四百年左右的空白期间
起讫时间: 公元前2686年~前2205年
年数:481
对应考古文化及时代划分概要:庙底沟二期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900~前2800年左右,陶寺遗址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这两种文化之间有四百余年的空白,因此帝挚末年与尧元年之间应当也相差四百余年。另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苗及东夷十日诸多部落共存。颛顼、帝喾部落的部分后裔在豫西气象异常时期往西迁涉,考古上对应于陕西龙山文化西进宁夏、甘肃,沿着河西走廊有半山、马厂、齐家等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于公元前2800年前后突然销声匿迹之后,在豫西200年时间内没有文化遗存。到公元前2600年前后,河南龙山文化在河南再度兴起,一直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帝喾时代与尧舜时代之间的四百年左右的空白期间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苗集团与东夷十日集团众多部落共存,陕甘西部地区亦文化活跃。

 6、尧舜禹时代
起讫时间: 公元前2205年~前2049年
年数: 156
对应考古文化及时代划分概要:尧舜禹年代时间按《史记》记载推算,且符合龙山文化、陶寺遗址考古及《今本竹书纪年》的“尧元年丙子、舜元年己未、禹元年壬子”记载。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部落几乎同一时期存在于山西一带,后来三个部落面对洪灾为求生存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根据放射性碳-14方法的断代,陶寺遗址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500至前1900年。《竹书纪年》残存本中载 “尧元年景子”,景即丙,尧元年丙子。这个丙子须在陶寺遗址年代范围内,即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从公元前1050年武王克商向上推算,尧元年恰为公元前2205年丙子。“尧立七十年得舜”,连头连尾考察三年,尧七十二年舜得举用事。“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尧九十二年尧令舜摄行天子之政。“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即在尧一百年,尧崩。前面提到尧元年为公元前2205年(丙子),尧一百年即为公元前2106年。舜避尧之子丹朱于南河三年,公元前2103年舜在南河践王位,第二年公元前2102年到陶寺正式即天子位。则公元前2102年为舜元年,而公元前2102年正值己未,符合《今本竹书纪年》的“舜元年己未”的说法。根据《竹书纪年》载: “十四年卿云見,命禹代虞事。”“三十三年春正月,夏后受命于神宗,遂复九州。”《史记·五帝本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孟子·万章上》载:“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 《今文尚书》载:“舜生三十征,庸二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可知十四年舜命禹代虞事作为考察,三十三年舜荐禹于天,得举用事,三十九年禹摄政,五十年舜崩。前面提到舜元年为公元前2102年(己未),则舜五十年为公元前2053年。禹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三年,公元前2050年禹在阳城践王位,第二年前2049年到陶寺正式即天子位。则公元前2049年为禹元年,而公元前2049年正值壬子,符合《今本竹书纪年》的“禹元年壬子”的说法。尧(公元前2205年~前2106年,记100年)、舜(公元前2102年~前2053年,记50年)、禹(公元前2049~前2042年,记8年)  
尧舜禹时代从尧元年开始,到禹元年结束。 

 7、夏朝
起讫时间: 公元前2049年~前1619年
年数: 431
对应考古文化及时代划分概要: 《竹书纪年》载:“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但实际上从壬子到壬戌只有四百三十一年,应该是《竹书纪年》计算有误。按我的整理,从禹元年壬子公元前2049年到桀三十一年壬戌公元前1619年,记四百三十一年。《竹书纪年》载,禹元年壬子(前2049~前2042年)、启元年癸亥(前2038年~2023年)、太康元年癸未(前2018~2015年)、仲康(前2012~2006)太康弟,七年,陟,相(前2003~1976)仲康子,元年戊戌,相二十七年,后羿近臣寒浞谋杀后羿而篡位,以次年为寒浞元年,史称“寒浞之乱”。同年,寒浞攻相,相自杀。寒浞(前1975年~1936年)执政在相自杀到少康复国之间,记40年,夏朝的431年已包含此40年,不必另加。少康(前1935~1915)元年丙午,从复国起在位21年。杼(前1912~1896)元年己巳,少康子,在位17年。槐(前1893~1850)元年戊子,杼之子,在位四十四年陟。芒(前1849~1792)元年壬申,槐之子,五十八年陟。泄(前1790~1766)芒之子,元年辛未,二十五年陟。不降(前1762~1704)泄之子,19岁上位,元年己亥,三十五年,53岁得子孔甲。四十九年,67岁逊位于弟扃。五十九年,77岁陟,同年孙皋出生。按《竹书纪年》记载的元年干支,从不降元年己亥到廑元年己未相距80年,从不降元年己亥到孔甲元年乙巳相距66年或者126年。如果采用66年则孔甲在前廑在后了;如果采用126年就会出现从不降到孔甲相差百年左右的奇怪现象。因此认为《竹书纪年》孔甲元年乙巳为己巳之误,孔甲元年以己巳较为合理。扃(前1703~1686)不降之弟, 60岁受兄内禅,元年戊戌,十八年,78岁陟。廑(前1682~1675)扃之子,51岁上位,元年己未,八年59岁陟。孔甲(前1672~1664)不降之子,54岁上位,元年己巳,九年,63岁陟。皋(前1661~1659)孔甲之子,43岁上位,元年庚辰,三年,45岁陟。发(前1656~1650)皋之子,30岁上位,元年乙酉,七年36岁陟。桀(前1649~1619)发之子,19岁上位,元年壬辰。三十一年(前1619年)壬戌,成汤伐桀,放于南巢,夏朝亡。

8、商朝
 起讫时间:公元前1618~前1050年
年数: 568
对应考古文化及时代划分概要:《竹书纪年》记载:“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终戊寅)”。此处戊寅为误,《竹书纪年》又载,“武王十一年庚寅,周始伐商。” “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辛卯是公元前1050年,则商朝历时568年(公元前1618至前1050年)。商汤,(公元前1618~前1607年)癸亥,王即位,乙亥,商汤百岁而崩。长子太丁早逝,次子外丙继位。外丙,(公元前1606~前1605年)元年乙亥,二年,丙子陟。史记说他继位三年去世,由弟弟仲壬即位。仲壬,(公元前1604~前1601年)汤第三子。伊尹摄政。元年丁丑,四年,陟。太甲,(公元前1600~前1569年)太丁之子,十二年,陟。沃丁,(公元前1588~前1570年)太甲之子,商朝第五任君主,元年癸巳。十九年,陟。八年(公元前1550年)伊尹100岁去世,沃丁以天子之礼葬伊尹于亳都(今河南虞城)。
太庚,(公元前1569~前1505年,)又作大庚,沃丁之弟,太甲之子。商朝第六任君主。元年壬子,六十五年陟。庚申年谥名。(《竹书纪年》误为五年陟,少计一个花甲,造成纪年不平。《资治通鉴前编·卷四》太庚二十五年陟,也疑为六十五年陟之误)小甲,(公元前1504~前1488年)名高,太庚之子,元年丁巳,十七年,陟。雍己,(公元前1487~前1476年)太庚之子,元年甲戌,十二年,陟。太戊,(公元前1475~前1401年)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元年丙戌,七十五年,陟。仲丁,(公元前1400~前1394年),太戊之子,元年辛丑。七年丁未陟,(《竹书纪年》误为九年陟)。  外壬元年庚戌(前1391)十年,陟。河亶甲元年庚申(前1381),九年,陟。祖乙元年己巳(前1372),十九年,陟。祖辛元年戊子(前1353),十四年,陟。沃甲元年壬寅(前1339),五年,陟。祖丁元年丁未(前1334),九年,陟。南庚元年丙辰(前1325),六年,陟。南庚为摆脱王室矛盾迁奄。阳甲元年壬戌(前1319),四年,陟。盘庚,(公元前1315年至公元前1288年)子姓,名旬,商王祖丁之子,阳甲之弟,商朝第十九位君主。元年丙寅,十五年,营殷邑。二十八年,陟。小辛,(公元前1287~前1285年)商朝第二十位国君,盘庚之弟,祖丁之子,姓子名颂。元年甲午,三年,陟。小乙,(公元前1284~前1275年)元年丁酉,十年,陟。武丁,(公元前1274~前1216年)小乙之子,元年丁未,五十九年,陟祖庚,(公元前1215~前1205年)武丁次子,名曜。由于太子祖己早死,武丁死后,祖庚上位,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元年丙午,十一年,陟。祖甲,(公元前1204~前1172年)武丁之子,祖庚之弟,商朝第二十四任君主,元年丁巳,三十三年,陟。廪辛,(公元前1171~前1168年)姓子名先,祖甲之子,商朝第二十五任君主。元年庚寅,四年,陟。庚丁,(公元前1167~前1160年),廪辛的弟弟,商朝第二十六任君主。元年甲午,八年,陟。武乙,(公元前1159~前1125年)商王庚丁之子,商朝第二十七任君主,元年壬寅,三十五年,陟。文丁,(公元前1124~前1112年)商王武乙之子,商朝第二十八任君主,元年丁丑,十三年,陟。帝乙,(公元前1111~前1103年,在位26年)商王文丁之子,商朝第二十九任君主。元年庚寅,九年,陟。帝辛,(公元前1102~前1050年)子姓,名受,商朝末代君主,世称纣王,元年已亥。帝辛是帝乙三子。帝乙长子子启,次子仲衍。五十二年辛卯公元前1050年,牧野之战后,帝辛自焚身死,商朝灭亡。

9、 西周春秋
 起讫时间:公元前1050~前475年
年数:576
对应考古文化及时代划分概要:周朝(公元前1050~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计795年。
西周(公元前1050~前771年)西周从武王灭商到幽王亡国, 共传12王11代,计280年。
周武王姬发(前1061~前1044年,周文王次子)十二年辛卯,克殷。十七年陟。《逸周书明堂解》载“既克纣,六年而武王崩”。周成王姬诵(前1043~前1007年,周武王之子)成王十三岁嗣位,元年丁酉。三十七年陟。周康王姬钊(前1007~前981年,周成王之子)元年甲戌,二十六年,陟。周昭王姬瑕(前981~前962年,周康王之子)元年庚子。十九年陟。周穆王姬满(前962~前907年,昭王之子)穆王元年己未,五十五年,王陟。  周共王姬繄扈(前907~前895年,穆王之子)元年甲寅,十二年,王陟。周懿王姬囏(前895~前870年,共王之子)元年丙寅,二十五年,王陟。周孝王姬方(前870~前861年,共王之弟)元年辛卯。九年,王陟。周夷王姬燮(前861~前853年,周懿王之子)元年庚子,八年,王陟。周厉王姬胡(前853~前827年,周夷王之子)元年戊申,八年,初监谤。十一年,西戎入于犬丘。十二年,王亡奔彘。国人围王宫,执召穆公之子杀之。十三年庚申,王在彘,共伯和摄行天子事。二十六年甲戌,大旱,王陟于彘。周定公、召穆公立太子靖为王。共伯和归其国。周公、召公乃立太子靖,共和遂归国。公元前828年,厉王死于霍国,召公、定公拥立太子静继位,即周宣王。公元前827年甲戌,周宣王继位。公元前781年,宣王崩,子周幽王继位,。公元前771年,幽王十一年,西周亡。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宜臼于申,是为平王,翌年迁都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东周第十五位君主周元王元年),计295年。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小国,而春秋时共有140多个诸侯国。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春秋霸主先后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等。
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即位,史家均以这一年作为战国的开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推广,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出现了土地私有制,中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中国上古史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