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知识

 llljjgg 2022-12-05 发布于北京
米芾行书笔法特征——“八面出锋”

【小知识】

米芾的用笔被人称作“八面出锋”,来源于米芾最先对于“字之八面”的论述,他在《海岳名言》中说“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钟法。丁道护、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又说“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有真迹。”这里的“八面”有指字之八面之意,而且都是指智永的楷书。元代陈绎曾在《翰林要诀》方法一节中对“八面”解释道:“俱满着方可提飞”,再结合后文中对“形”的解释:“字形八面,迭递增换,一面变,形凡八变;两面变,形凡五十六变;三面以上,变化不可胜数矣。”这里的“八面”都是特别具体的所指,而且明确其为“字形八面”。

但是笔法和字法又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八面出锋”,根据清人王澍《论书剩语》:“世人多以捻笔端正为中锋,此柳诚悬所谓笔正,非中锋也。所谓中锋者,谓运锋在笔画之中,平侧堰仰,惟意所使;及其既定也,端若引绳。如此,则笔锋不倚上下、不偏左右,乃能“八面出锋”。笔至“八面出锋”,斯往无不当矣!至以秃颖为中锋,只好隔壁听。”这里王澍指出了“八面出锋”与中锋用笔的关系。因此“八面出锋”主要是指笔法的丰富性。如用笔的中侧,藏露,迟涩,提按,转折的相互变化和转换。

“字之八面”又有虚指,虚指字势丰富的变化。《宣和书谱》曾记载米芾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这里的“一笔”和“四面”是米芾对于唐人一笔书的诟病,正如他所说“安排费工,岂能垂世”。也可理解为用笔的“单调”与“丰富”。

米芾对“锋势”的看法在《海岳名言》中提到“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这里的“锋势备全”等同于“锋之八面”与“势之八面”。由此可见米芾对于丰富用笔的重视。

相对唐人恪守中锋的传统,米芾以“八面出锋”的用笔丰富了旧有的笔法,使得书法的技法有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影响。

附·米芾书法《非才当剧帖》

【文◎张维(硕士研究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