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胀

 牧牧970 2022-12-05 发布于广东

耳 胀

 ěr zhàng 

耳胀,中医病名,是指以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耳胀多为病之初起,以耳内胀闷为主,或兼有疼痛,多因风邪侵袭而致,所以古人又有“风聋”之称。

01.

耳胀的疾病诊断(中医)

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九版(熊大经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1)病史:多有感冒病史。

(2)临床症状:以耳内胀闷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自声增强为主要症状。

(3)专科检查:早期可见鼓膜轻度充血、内陷,若鼓室有积液,则可在鼓膜表面见到液平面,或可见到鼓膜外凸。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鼓室导抗图呈B型或C型曲线。

02.

耳胀的证候诊断

【风邪外袭,痞塞耳窍证】

耳内胀闷,微痛不适,耳鸣如闻风声,自声增强,听力减退。可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发热恶寒等症。舌质淡红,苔白,脉浮。

【肝胆湿热,上壅耳窍证】

耳内胀闷堵塞感,耳内微痛,耳鸣如隆隆声,自声增强,重听。可伴有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胸胁苦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脾虚失运,湿浊困耳证】

耳内胀闷堵塞感,听力渐降,伴有耳鸣声嘈杂。可有胸闷、纳呆、腹胀便溏、肢倦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红,或舌体胖,边有齿痕,脉细滑或细缓。

03.

耳胀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风邪外袭,痞塞耳窍证】

①治法:

疏风散邪,宣肺通窍。

②推荐方药:

偏于风寒者,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生姜、川芎、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等。偏于风热者,选用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淡竹叶、牛蒡子、桔梗、淡豆豉、薄荷、甘草等。

【肝胆湿热,上壅耳窍证】

①治法:

清泻肝胆,利湿通窍。

②推荐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点击查看:天天学中医之每天学一首方剂 | 龙胆泻肝汤】柴胡、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甘草等。

【脾虚失运,湿浊困耳证】

①治法:

健脾利湿,化浊通窍。

②推荐方药:

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山药、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