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肠道健康,不止益生菌 | 2022肠道健康功能性原料应用创新论坛精彩回顾

 食研汇FTA 2022-12-05 发布于浙江
11月30日,由食研汇、食品商务网、鼎忻展览、浙江食品添加剂协会共同举办的「2022代糖与功能糖应用创新论坛」正式落幕。行业专家、知名企业、高校学者围绕肠道健康原料最新趋势、政策法规、前沿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回顾本次论坛,有哪些不容错过的看点?肠道健康市场消费者及应用端有哪些最新洞察?益生菌、益生元、后生元如何作用于肠道健康,又有哪些最新的学术突破?让我们一探究竟。
肠道健康最新市场洞察
消费者对“肠道健康保健”的短期和长期需求共存
英敏特资深大健康研究分析师刘文诗在分享中指出,近20年来,中国肠道健康问题普遍且发生率不断上升。一项针对18-59岁的中国互联网用户的调研显示,消化、睡眠、皮肤等亚健康问题占据前列。在解决具体肠道健康痛点上,出现了以下几类“呼声”较高的需求:
1、缓解腹胀。根据应敏特的一项调查,67%的有胀气症状的受访者认为,饮食不均衡导致他们出现肠道健康问题。
2、提振情绪。根据一份针对3,266名近一年出现情绪问题的18-59岁互联网用户的调查显示,59%的受访者认为出现情绪问题后有入睡困难,48%的受访者认为睡眠质量差导致了肠道问题频现。
3、美容养颜。根据《微生物学前沿》的研究,益生菌对于炎症性皮肤病有一定的功效。
4、肠道疗愈。“肠道疗愈”或成为新一代饮食概念。
刘文诗表示,在肠道健康的讨论度日趋升温的背景下,“缓解腹胀、提振情绪作”等消费者的即时需求与“美容养颜、肠道疗愈”等长期需求将长期共存,其中,“缓解腹胀”的产品供需仍处蓝海,具备开拓潜力。应用方面,针对短期、长期需求的不同侧重点,益生菌的研发也向“更专业”(专注解决即时肠胃问题的症状与心理压力、专注特定菌株的开发等)和“更日常”的方向演变。
图源:英敏特
肠道健康产品中,固体饮料走高,调理肠道菌群宣称的产品受青睐
菲仕兰食品配料成人营养市场总监田风华在《新兴乳品原料助力构建“肠”健康》的分享中提到,基于菲仕兰食品配料的一项肠道健康消费调研,肠道功能性食品和饮料中,固体饮料消费占比突出,调理肠道菌群宣称的产品市场表现喜人。
图源:菲仕兰
肠道健康原料发展及应用
益生菌在体重管理领域的机会
艾地盟蔚蓝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市场经理程文婷在《体重管理趋势和益生菌的机会探讨》分享中,介绍了用于体重管理临床研究的益生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CECT8145。其具有“燃、阻、控”的特点。燃,即,益生菌菌株CECT8145以积极的方式调节能量代谢,增加能量消耗并避免脂肪沉积。阻,CECT8145的活细胞或经热处理的细胞的摄入均通过血清素能作用影响进食行为和饱腹感,从而阻止过多的能量摄入和脂肪沉积。控,胰岛素抵抗导致体重增加,而CECT8145的摄入减少了胰岛素抵抗,调控了胰岛素敏感性,避免了脂肪沉积。成品端方面,已经涌现了不少成功案例:
图源:艾地盟
在改善脂代谢方面,善恩康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马新博士介绍了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的植物乳杆菌S58,据悉,植物乳杆菌S58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激活AMPK信号和降低组织脂质积累达到降脂效果。
图源:善恩康
新型膳食纤维/益生元在肠胃养护市场的应用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应用研发工程师詹雪在《健康纤维+,食饮创新正当时》的主题分享中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改善肠道健康,在模拟情景下,纤维强化可以使全球6%的人减轻体重,超过72%的人会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而现实中,全球各个地区的膳食纤维摄入量几乎都低于世卫组织的推荐水平(25-35g),可见,全球食品饮料行业的“纤维强化”拥有可观的市场空间。
图源:保龄宝
对于新型功能性膳食纤维——聚葡萄糖的特性,詹雪介绍道,聚葡萄糖易溶于水,25℃时溶解度为80%,且在200℃左右高温下,稳定性仍非常好,不与酸碱起反应。聚葡萄糖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可以延长焙烤食品货架期。此外,聚葡萄糖粘度类似蔗糖,耐受量高(90g/天)其加工性能优于传统的膳食纤维。此外,詹雪还分享了同为膳食纤维的菊粉、抗性糊精和聚葡萄糖在各个维度的对比。
图源:保龄宝
肠道健康学术研究进展:仿生胃肠道消化系统模型
仿生胃肠道消化系统模型是一种模拟我们人体胃肠道消化系统的仪器,它可以清晰反映出食药品如何在体内消化,有助于研发各种食物和药物,并可模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健康状态下食物消化吸收与唾液、胃液、胰液、肠液、pH等参数的相关性;可模拟饥饿状态和饱腹状态下胃肠道的蠕动频率、食物转运时间与补酶、补缓冲液、pH等状态参数的响应方式和特征,并进行代谢流分析及胃肠内微生物分析。关联不同生理状态下与参数响应特征的相关关系,实现真实胃肠道消化环境,为个性化膳食和营养诊疗奠定基础。
本次论坛,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李志涛带来了关于《仿生胃肠道消化系统模型及其应用》的分享。李志涛指出,在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方面,研制完全自主产权的仿生胃肠道消化模型颇具意义,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特膳食品等领域的研发、试验和评估。该模型在研制过程中突破了“仿不真、看不清、测不准”等关键难点,实现了“实境仿生、精准调控、多维评价”几项技术创新。
图源:江南大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