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短短几个字,令无数贪官面红耳赤

 冬窗事发 2022-12-05 发布于北京


汉代,古籍中分为前、后汉,按地理又分为西、东汉,中间夹杂着一个新朝。因王莽一度令汉祚中断,史家对他就鲜有好评,类似的还有颠覆汉祚的曹操,世称“奸雄”。

那么,汉朝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在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汉人先后贡献了“丝绸之路”、“封狼居胥”、“造纸术”、“地动仪”等多项壮举,可谓空前。但可以让后人,或是今日国人能感同身受的,还必须得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以从中窥知当时社会的某种风气。

归根结底,我们称之为“教育”

西汉景帝年间,鲁王刘余大兴土木。在拆除孔子旧宅时,于墙内传来了琴瑟之音,随后便发现了《尚书》等古籍百余篇,皆为竹简。

后来,受到启发的汉武帝便在长安设立了太学,置“五经博士”。儒家“五经”为《诗经》、《尚书》、《仪礼》、《易经》、《春秋》,好比五个科目。每科配一位博士,即老师。五位老师轮流授课,求学者不分贵贱,以平民居多。

太学的成立,意味着教育在中国首次得到了普及。

到东汉初年,太学顺势迁到了洛阳,有个叫桓荣的学生得到了光武帝刘秀的认可,被提拔为博士。

早年间,恒荣在长安主修《尚书》,等任职东汉太常卿后,其子桓郁也成了太学博士,讲的正是《尚书》。

话说这恒氏人品如何,仅一事便可知晓。

在父亲去世后,恒郁按理可继承爵位,而他却上疏称希望把位置让给侄子,不过明帝没有同意。后来,恒郁依然把俸禄留给了侄子。

“荣卒,郁当袭爵,上书让于兄子汎,显宗不许,不得已受封,悉以租入与之。”

-《后汉书·恒郁传》


恒家书香门第,父亲恒荣官至太常,负责朝廷的宗庙礼仪,儿子恒郁亦是太常、帝师,妥妥的子承父业。

但要比起下边这位,二恒也要略显“无礼”了。

荀子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当年在太学任教时,恒郁的门徒多达数百,后来大多都步入仕途,只有杨震拒绝出仕。

弘农杨氏(陕西华阴),西汉时以丞相杨敞而闻名,后因汉室东迁,玄孙杨震早已远离了官场。但在师从恒郁之后,杨震却在学界闯出了名堂,人称“关西孔子”

毕竟出身豪门,乌纱帽虽然丢了,教育不曾落下。“毕业”后的杨震始终没有接受州郡的征聘,一心传道受业。

日月如梭,当大将军邓骘听闻有杨震其人时,后者已年过五旬,可邓骘却毫不犹豫的聘他为幕僚,杨震从此出仕。

五十岁,在古代已是人之暮年,而“关西孔子”却姗姗开启了他的周游计划。在荆州,杨震曾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他途径昌邑,王密也曾热情款待恩师。

“暮夜却金”

那晚,二人无所不谈,不觉已是深夜。

谈笑之间,王密突然从怀里取出来若干黄金,统统摆在了桌上。显然,他想要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

按常理,若你我酒到酣处,旁边亦无他人,这礼物半推半就收了便是。不过此时杨震却说:“咱们互为老友,我如此了解你,为何你不曾了解我?”

王密一愣,赶紧赔笑着说:“半夜三更的,不会有人知道。”

只听杨震正色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会没人知道呢?”

此言一出,王密顿时无地自容,连忙带着黄金溜掉了。

“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汉书·杨震传》

典故“暮夜却金”,也叫“杨震四知”。王密虽然有失大雅,却不乏自知之明。而杨震则以一身正气,完全展示出了一个汉人应有的德行操守,果不负“关西孔子”的美誉。

后来,杨震先后调任山东、河北,晚年回到了洛阳任职太常,接了师父恒郁的班。

在家教方面,杨震教导子孙多吃素食,出行少乘车马。对此,朋友皆劝他趁着权重多为家族置办产业,而杨震却说:“若我的子孙被后世称为清官,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基业吗?”

德行大致如此。

有杨震这样的先人,后世注定也不是“善茬”。众所周知,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隋唐的再次统一,中间这四个多世纪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期。然而结束这一切的男人,正是出自弘农杨氏,他姓杨名坚,乃杨震十四代孙,隋朝开国皇帝是也。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看来只要教育得体,家国终会迎来崭露头角的那一天。



在汉代之前,古籍称中原为“华夏”,既是“国”名,也是民族名。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我们的孔子并非汉族人,而是一位来自鲁国曲阜的华夏族人氏。

而在经过两汉四百多年沉淀之后,华夏族不仅转化为汉族,世界也逐渐领略到了“汉人”的风采,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
 
隶书-汉熹平石碑

为何我们都是汉人?为何我们要说汉语、学汉字?简单理解,就是因为此后的历代国人都以汉朝为骄傲,以汉人为榜样,自叹不如也。宋朝文艺繁盛,却没有“宋人”一说;郑和走遍世界,亦不能留下一个“明人”;而同样优秀的“唐人”,也仅是指代当时出海经商的广东人,以区分北方汉人罢了。这种纯粹且无法反驳的事实,便是我国汉朝及汉文化的魅力所在。
只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如今已浑然不知了。
 
(完)

- 往 期 文 章 推 荐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