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而好古

 冬窗事发 2022-12-05 发布于北京

汉武帝时,因“五经”成为官方教材,儒学故有了“经学”之说。

然而经学也有古今之分。今,意指汉代,其经文由汉初老儒相传,文字用隶书,像太学官方教材便是。

古文,则指先秦时的经书。秦焚书时,民间多少会留藏几本,包括景帝时河间献王重金征集的,武帝时鲁恭王于孔子故居中发现的,都是难得一见的古文经,其文字用大篆,汉朝人难以辨识。

因此,从武帝设太学,置五经博士算起,研究今文经学的博士、官僚就长期垄断着官方话语权。古文经则长期藏于民间,相关学者暗自蹉跎。

不过,随着武帝末期民力疲敝,以及昭宣盛世下人口暴增所带了的社会矛盾,人们开始明白,今文经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成帝时,黄门侍郎刘歆对宫内的古文经产生了兴趣,不久他结识了王莽,两人志同道合,年龄相仿,就一同扎进了古文中。

想要统治天下,就得拥有话语权,今文也好,古文也罢,无非是把自己的见解强加给世人。

独揽大权后,王莽置《左氏春秋》《古文尚书》等五个古文博士,公开与今文抗衡。同时“谶纬学”应势而生。谶,预言,纬,对应经,有辅助解经之意,就像高帝庙里的铜盒,显然是当世人假托古人所作,旨在烘托气氛,迷惑众生。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意指阐述前人学说,只相信古代事物。相较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的孔子,王莽切实从古文经中找到了一套理论支点,成了百姓心中的“救世主”。

             匕

精 選 文 章 推 薦

真相 | 無為

 阝                

                              廴              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