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徐霞客,学习中国士人精神

 光哥小馆 2022-12-05 发布于四川
  《战国策》记载:齐国人冯谖穷愁潦倒,寄食于孟尝君门下,终日粗茶淡饭。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牎”孟尝君得知,吩咐总管给他鱼吃。
  不久,冯谖又弹铗唱道:“长铗归来兮,出无车牎”孟尝君又让总管给他车子。过了一段时间,冯谖第三次弹铗唱道:“长铗归来兮,无以为家牎”孟尝君再次派人供他老母衣食。
  冯谖从此不再弹铗,为孟尝君“烧债契市义”,建立“狡兔三窟”,辅佐孟尝君夺回齐相宝座,并安居高位数十年。
  古往今来,冯谖潦倒,弹铗而歌,有孟尝君能解其意,传为美谈。
  正如古人所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士者,自古泛指有才干、有韬略、有胆识和有抱负的知识分子。
  但是,芸芸众生相,谁的脸上不会写着个“士”字,即便有,也不一定,轻薄者、自负者、狂傲者,也不乏其人。
  正所谓“试玉要烧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士的成长,要历经磨难,经历漫长的成长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是痛彻心扉、破茧蝴蝶、独上西楼的痛苦历程。
  士人学有所成后,“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作为稀缺资源的士,谁得到他的拥护,就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君不见,王粲颇有才学,荆州刘表见其貌不扬而性情傲慢,不愿任用,于是王粲流落他乡。君不见,庞士元浓眉掀鼻、黑面短髯、面容古怪,吴国孙权虽为明君,也不能识货。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这是往往士人理想中的希望,因此谁能慧眼识珠,那就需要伯乐。
  而伯乐,更比千里马还少,鲜有曹孟德赤脚迎许攸,礼贤下士;少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士人相亲。
  于是乎,韩昌黎《马说》感慨,“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鄂比赠送给曹雪芹的一幅对联,写得很妙,叫做“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因此,即便生活在阴沟里,也要保持大丈夫本色。
  何谓大丈夫?孟夫子有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就是王勃所说的“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更是为后人树立了士者的风范,大丈夫的人生态度。
  1638年9月27日,徐霞客第二次来到云南嵩明,住在府衙对面旅馆。由于囊中羞涩,书函给地方官希望给予关照,以解决旅途困难。
  他在日记中写到,“二十七日密云重布,虽不雨不雾,而街湿犹不可行。余抱膝不下楼,作书与署印州同张,拒不收;又以一刺投州目管,虽收而不即答。初是州使君为吾郡钮国藩,武进乡荐。余初入滇,已迁饶州别驾,至是东其辕及月矣。二倅古时称副职皆南都人,余故以书为庚癸呼,乃张之扦戾牴牾而乖张乃尔,始悔弹铗操竽之拙也。”
  意思是说,徐霞客第二次游历云南嵩明时,盘缠告罄,写信给代理知州张州同,他拒绝不收;又写一张名片投送管州目,他虽然收下却不立即答复。嵩明州的知州同乡的主官钮国藩〔武进县的举人〕,在徐霞客刚到云南时,已迁升为饶州别驾,往东去就任将近一个月了。州中的两位副职也是南京人,所以写信向他们寻求资助,而张州同竟如此不讲情理,于是徐霞客后悔因穷困而寄希望于同乡地方官的笨拙行为。
  9月28日下午,徐霞客从州衙向西南杨林行,他打算从杨林到兔耳关再入昆明,追赶他的差役告知“管州目在回帖时备了财物送到他的住宿旅舍”。徐霞客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士者的态度,他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喜大普奔,并不是久旱逢甘雨的感激涕零,而是坦坦荡荡,让顾仆返回旅馆取财物,自己从小路往北去法界寺寻访同乡南京法师。
  吃不饱肚子,当然就没有诗和远方。尽管说得到嵩明管州目财物支持,才有了徐霞客进行出游嵩明古邵甸的(原嵩明的辖区)的行程。如果没有得到资助,他会选择过杨林,从兔耳关进入昆明,这条道路平坦快捷。如果得到资助,可以解决他的后顾之忧,选择到嵩明西郊法界寺寻找同乡,选择走嵩明通往昆明最偏僻而难走的道路,翻山越岭,不畏艰险,走古邵甸,进入昆明。
  徐霞客一生,游历祖国大好山河,旅途曾经三次遇抢,四次粮绝,但是没有放弃他脚下的诗和远方。这位旷世游圣,在嵩明邂逅了他最窘迫的际遇。
  他从寻甸进入嵩明,浑身淋湿,雨急风寒,饱受饥寒交迫之困;在去嵩明县县城的路上,身陷泥沼,饱受举步维艰之困;在嵩明县衙对面投宿,几乎财尽粮绝,希望得到同乡的嵩明地方官资质,饱受囊中空空之困;在出嵩明去往白邑的路上,进入白马庙投宿,小庙敝甚,历经不堪托宿之困;他一路寻访隐居在龙街的同乡南京法师,却寻隐者不遇,他乡不能遇故知,历经寻无踪迹之困。
  但是,他帮助嵩明查出了嵩明山水的源头——“三山(药灵山、黄龙山和梁王山)、两水系(牛栏江和盘龙江水系)”,对嵩明的历史人文考察和研究具有重大贡献。
  对嵩明山水之间,在我的心中,徐霞客的那道身影,一枝湘管,一行足迹,一道背影,令人肃然起敬,永远挥之不去。
  这就是一个士人的人生态度,处涸辙以犹欢,何必弹铗而歌。
  作者简介:李云飞,笔名河鲅,1980年11月生,男,汉族,法律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文化,籍贯嵩明,中国华语原创文学网榕树下自由撰稿人,云南民族文化摄影中心会员,昆明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头条》号、《搜狐》号和微信公众号《太白之音》原创版主,《杨林监狱杂志》和《杨林监狱网站》编辑、编务,在国家主流媒体和省市县报刊杂志发表原创文学作品若干,在司法部核心期刊《中国监狱学》和全国十大优秀法治刊物《法治与社会》发表过多篇调研论文,为陕西骊山、西岳华山、杭州西湖、九寨沟、武侯祠等驰名景区,知名国企普洱江城云垦集团、国家级文明单位云南省文山监狱作过辞赋,怀古人之风,游必歌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