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中医治疗效果的关键是

 明光中草药堂 2022-12-05 发布于江西

“观其脉证与脉证合参”的有机融合
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第四期《仲景阴阳脉法》纯脉法培训班学员 
仲景阴阳脉法解读《伤寒杂病论》私塾班学员   张桂华
尊敬的陈建国主任挖掘中医经典,首创仲景阴阳脉法理论,变仲景“观其脉证”思想为现实,实现了“观其脉证”在中医传承和临床的真正落地。
临床中当我们应用仲景阴阳脉法理论,诊断病人开方用药时,要先号脉再问诊,避免先入为主。如果诊断出某个处方的脉证,再问诊,但见一证便是。体现出“观其脉证”是诊断的核心和前提,临床中只有将“观其脉证与脉证合参”有机融合、融会贯通,才能大幅度提高治疗效果。
一、“观其脉证”是核心和前提。“观其脉证”是仲景阴阳脉法理论的核心和临床治疗的前提。使得中医临床针对性更强、把握性更大,开方更精准、疗效更可靠、可重复可复制。治愈了大量多年缠绵未愈的疑难疾病,造福了广大民众。
病例1:
患者:男性,48岁,首诊2022年5月19日。
因工作紧急,连续两个昼夜的室外作业,“着急上火”伴偶遇风寒,声音嘶哑低沉,不能正常讲话,服用“金嗓子”喉片2天无效。
脉证:左寸溢出、左关太过。
方药:苦酒汤;
清半夏10克,鸡子一枚(去黄),食醋2勺。煮沸同食。
从开始服药到服用结束,用时20分钟,当服用“两小口”时,就能清晰感觉到发声明显好转,20分钟结束服药,症状完全消失,讲话完全正常。
病例2:
患者:男性,76岁,2022年11月10日。
持续2个月的心慌心悸,到西医诊所开方服用“稳心颗粒”3周无效。后到市中医院中药治疗2周无效。
脉证:左寸溢出2、左寸1.5、左关1。右关0.5
方药:吴茱萸汤;
吴茱萸15,党参10,大枣5枚,生姜5片,七剂。
服用三剂时症状明显减轻,服用七剂后症状消失。
二诊脉证:左寸溢出0.5,左寸0.5,左关0.5,右关正常。守方吴茱萸汤,吴茱萸用量由原来的15克降为10克,又服七剂痊愈。
病例3:

患者:女性,63岁,2022年9月15日。
多年头部大量出汗,头发每天如洗,易发脾气。
脉证:左寸溢出0.5,左关1,右尺-1.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18,桂枝10,干姜10,天花粉12,黄芩10,煅牡蛎20,甘草10,七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二、“脉证合参”是辅助和补充。当面对病人同一脉对应多张经方的情况时,应用其中的某一张经方,收效不明显时,应考虑调整思路和方药,尽可能多的、详细搜集症状,真正做到“脉证合参”,以达到治疗准确的满意效果。
病例4:
患者:男性,63岁,2022年5月。
主诉:提重物时好像上不来气。
脉证:左寸溢出0.5,左关1.5;右溢0.3,右关比正常稍强一点点,右尺-1。
左关太过,所以问诊时有口干、口苦;因右尺不及,问诊脚凉、腰疼不明显;因右关介于不及、正常与太过之间,问诊吃凉是否不适,回答为:不吃凉。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15,桂枝10,干姜6,天花粉12,黄芩6,煅牡蛎15,甘草10,服用1个月后,收效甚微,脉证如初。
二诊:加大柴胡计量为24克,又服用1个月后,收效甚微,脉证如初。
三诊:咽中不适如有痰,遇冷加重的症状更加明显。
方药:半夏厚朴汤;
清半夏15,厚朴10,茯苓20,生姜6片,苏叶10,七剂。
服后诸证减轻,病人自述:腹腔内好像豁亮了,嗓子不适与气短症状明显减轻,同时口苦消失。
四诊:左寸溢出0.3,左关1;右溢0.3,右关比正常稍强一点点,右尺基本正常。脉证变化明显。
方药:守方半夏厚朴汤7剂服后痊愈。
三、思考建议:
通过临床观察,一般来说,如果用药准确,在一周或两周之内都能收到明显效果,有的可在服药2—3天后收到满意效果。
是否可以这样思考:用药两周后没有收到明显效果的,应考虑调整用药思路,重新处方?请陈主任指教。
            2022年11月25日于廊坊
陈建国按:
临床中,如果出现患者连续服用一张方两周却没有收到明显效果,大概可以见于如下几种情况:
1. 治疗方向的错误。这种情况在临床中是最常见的,我们接诊一些久治不愈的患者,超过半数都是属于这种情况。但如果是应用仲景阴阳脉法,根据客观指征来辨证选方,这种属于较少的情况。
2. 具体病机辨的不准。比如左关出现一个太过脉,提示中焦有一个邪气,并且人体的正气欲通过升散的方向祛邪,那么这个邪气究竟属于什么性质呢?最常见是按照气滞来治疗,比如应用小柴胡汤,但是,这个邪气也可能是血瘀、湿、水饮,这时就需要通过脉证合参来具体辨别邪气的性质,从而调整为相应的方药治疗。
3. 选用的方药针对性不强。治疗方向正确,并且针对的病机也正确,选用的方药还要恰当。比如,右关出现太过脉,并且是中焦水饮的病机,那么,泽泻汤、枳术汤都能够治疗这个病机,具体就要根据脉证合参来斟酌病情的轻重来选方,容易出现的错误是病重药轻或病轻药重,都会出现疗效不佳的结果。方药合适的目标,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需要不断扩展体会总结。
4. 治疗需要时间。临床中,针对程度比较重的阳虚证、阴虚证,其补益确实需要时间,如果通过两周的补益,症状虽无改善,但脉证出现了相应的改善,就仍需调整剂量后守方治疗。总体说,实证取效快,虚证取效慢,是一个规律。
5. 煎服调摄不当。在完善了以上方面后,临床中,这一点往往成为了关键。药物的正确煎服非常重要,桂枝汤这样散邪的方药,煎煮的时间要短,有的患者煮了三个小时,那就基本无效了。阳虚的病人,每晚泡脚发大汗;上焦阴虚的病人,常常喝酒大出汗,都会导致再正确的方药也疗效不佳的重要原因。

2022重磅订阅课

明明依照原文开方,结果疗效不尽人意?熟读伤寒原文,依然无法明晰仲景深意? 每张经方治病的原理究竟是什么?究竟怎样才能实现医生张仲景所说的那样“观其脉证,随证治之”呢?……


如果你想参悟以上问题,欢迎订阅古真书院最新课程《仲景阴阳脉法解读<伤寒杂病论>》。陈建国老师以《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时代的经典思维为本,立足于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直指中医最核心的阴阳理论。在仲景阴阳脉法的帮助下,共同领会“病脉证治”、“观其脉证,随证治之”的独特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