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炀帝的一生——“无道昏君”还是“千古一帝”(上)

 天天快乐者 2022-12-0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 隋炀帝初平陈,斩五佞人以谢三吴,当时天下称贤。——赵恒

(因涉及炀帝的几乎所有的生平经历,篇幅过长,故分三章,特此说明。)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有几句家喻户晓的诗句: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图片

平日里提到中国皇帝哪个算是“千古一帝”,大概人们都能想到上面几个。所谓“千古一帝”,大概就是所做的业绩除了要使他所处的朝代进入稳定或盛世期之外,还必然要对后世的朝代产生广泛的益处和深刻的影响。故除了此五位,余认为,应该加上隋炀帝杨广。
从隋末农民起义军翟让、王薄等人为了使人们响应他们造反的号召,而宣扬杨广的“暴政”开始。到后来唐朝唐太宗、魏征等人为了维护唐朝取代隋朝的正统性,而在修编《隋书》等方面恶意诋毁隋炀帝。再加上当时的民间小说、评书如《南部烟花录》、《隋炀帝艳史》等不断渲染。一个荒淫无道、纵情声乐的暴君形象便定格在了杨广身上。努尔哈赤在《清太祖高皇帝圣训》里也将炀帝与其它昏君并列:“若夏桀、商纣、秦始皇、隋炀帝、金完颜亮,咸贪财好色,沉湎于酒,昼夜宴乐,不修国政,遂致身死国亡。
可杨广真的像世人所说是昏君暴君吗?正如我在上文所说的,他的“暴政”也正是多出于后人的诋毁。
杨广,又名杨英,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隋书·炀帝纪》载:“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在杨坚登上帝位,建立隋朝后,又因为“帝惩周室诸侯微弱,以亡天下,故分封诸王,并为行台,专制方面。”想要恢复周、汉、晋时期的大封诸王来加强统治。其中封杨广为晋王,并命为并州总管,接替就任太师的李穆,后“寻授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大将军如故。”文帝又派项城公王韶、安道公李彻、鸿胪卿李雄辅佐。考察此三人的传记,或是正直慎守,或是刚毅多才,或是文武双全,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而隋文帝能够亲自挑选这些优秀人才辅佐杨广,也可见其对杨广的重视。后在三人的辅佐与教导下,杨广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可见,无论从外貌还是学识方面,杨广都已经超越其它的兄弟,再加上后来文帝密令善于看相的来和环视各个子嗣的时候,来和望着杨广道:“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自然也就更加受到文帝的喜爱。
后文帝巡幸杨广的府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见到杨广府上的乐器皆布满灰尘,认为他不好声色犬马,对比太子杨勇“率意性情,无矫饰之行”“文饰蜀铠”的奢侈行为可谓大相径庭,因而对杨广大加赞颂。按理说杨广即位后,也不是什么不好声乐的皇帝。再说封建时代皇子一出生便是过着锦衣玉食、逍遥自在的生活,不可能完全对声乐无感(至于真的对此无感的皇子,我还没有看到先例)。而有人说是因为受到他的母亲文献独孤皇后的影响,所以有这样的表现也并非不合情理。我觉得也是一部分原因,但更大的原因应该是他为抱着获取父亲的好感并能够进一步夺取太子的位置而做出的戏码,毕竟自幼就“少敏慧”“沉深严重”,再加上继位后做出无数空前绝后的政绩的杨广,能够从小有这种掩饰的能力骗过父母,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在杨广担任河北道行台尚书令,负责镇守的晋阳在北周北齐对持时是双方不断想要争夺的战略要地,而此时也是抵御突厥南下的重镇。过去有学者认为:“(杨广)把守边防重镇御敌 ,并为行军元帅击破突厥的进犯,促使边患迅速消除,为统一南方创造了条件。”当时突厥南下入侵不假,但我认为并非完全是杨广的功劳。《资治通鉴》与《隋书》都有相同的记载,据《隋书·李彻传》载:“明年(开皇三年,583年),突厥沙钵略可汗犯塞,上令卫王爽为元帅,率众击之,以彻为长史······遂与充率精骑五千,出其不意,掩击大破之······其后突厥犯塞,彻复领行军总管击破之。”可见,整个抵抗突厥入侵的战争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领军的李彻和在此期间献计破突厥的李充,主帅杨爽也就是挂个名。而上文也提到李彻是文帝点明来辅佐杨广的官员,当时他的官职是晋王府军事。既然是属于晋阳府的官员,战事也发生在晋阳,为何会被任命为外来的卫王杨爽的长史,而与他一起抵挡突厥,却不是由杨广为主帅,李彻为副呢?《隋书·卫召王爽》载:“其年(开皇二年,582年),以爽为行军元帅,步骑七万以备胡。出平凉,无虏而还。明年,大举北伐,又为元帅。河间王弘、豆卢勣······等分道而进,俱受爽节度。”可见,卫王杨爽在抵御突厥此战前,已经多次担任行军统帅,已经具有一定的军事经验。比起毫无领军经验的杨广,自然是最佳之选。而此次战争的结果也是“······大破之,虏获千余人,驱马牛羊巨万。沙钵略可汗中重创而遁······'另外虽然考虑到《隋书》与《资治通鉴》都充满了刻意抹黑杨广的行为,而此战在《隋书·炀帝纪》里也是无半点记载。会不会有此战实为杨广任主帅大破突厥,但却被刻意抹去相关记载,转而把功劳记在杨爽身上的可能,因为史料缺稀的原因,暂难以论证。
开皇八年(588年)十月,“隋以出师,有事于太庙,命晋王广、秦王俊、清河公杨素皆为行军元帅······”另有刘仁恩、王世绩、韩擒虎、贺若弼等部率军随主力南下。可见,隋文帝已经认为消灭南朝政权陈的时机已到,于是全军出击,欲一举灭陈,统一天下。而值得注意的是,杨广被命令为行军元帅的同时,当时的南伐军队九十总管、五十一万余大军“皆受晋王节度”。将伐陈如此重要的重任担在杨广身上,也可见文帝对他的宠爱有加,想要培养他的军事能力。
陈武帝陈霸先建立陈朝时的南方地区,因为受到侯景之乱的动荡,往昔繁华之景已现凋零,而旧日南方政权掌控下的西蜀、淮州、江陵以北等地,皆已被北齐、北周,还有依附北朝苟延残喘的西梁夺去,现存土地仅仅相当于三国时吴国的面积。虽然开国后经过陈武帝和陈文帝陈蒨的励精图治,而夺回部分失地并使社会经济稍有恢复。但在陈宣帝陈顼时与北周展开吕梁之战而战败,被尽夺江北地区,国力大减。陈后主陈叔宝继位后,整日荒废朝政,溺于酒色。于是隋文帝继位后便马上开展了南下灭陈的行动。

图片

当时的隋军有杨素、贺若弼、韩擒虎、史万岁这些运筹帷幄的统帅和勇冠三军的战将。而南陈方面,因为陈后主的消极应战和指挥不当,致使鲁广达、萧摩诃等军队缺乏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战,被隋军逐个击破。最后隋军攻入建康台城,生擒了躲在井底的陈后主。于是,此次平陈之战已基本宣告胜利,只剩下收复一些顽固分子了。

而此战的杨广是否只是挂个名而毫无作为呢?像《隋书·炀帝纪》载:八年冬,大举伐陈,以上(杨广)为行军元帅。及陈平,执陈湘州刺史施文庆、散骑常侍沈客卿、市令阳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以其邪佞,有害于民,斩之右阙下,以谢三吴。于是封府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这里并没有记载平陈的过程中杨广干了什么。但从他将以上邪佞处斩、封府库二事可知,至少他并不是毫无作为。而为何他要将以上施文庆等五人“以其邪佞”而“斩之右阙下”呢?《资治通鉴》卷一七十七载:“晋王广入建康,以施文庆受委不忠,曲为谄佞以蔽耳目,沈客卿重赋厚敛以悦其上,与太市令阳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皆为民害,斩于石阙下,以谢三吴。”可见,此五人都是扰乱社会,为害一方的官员。隋炀帝下令将其处斩,而安定三吴(江南吴地,也就是原来南陈的领土)地区的人心。至于能够做到封府库,而分文不取。还是被记录在《资治通鉴》与《隋书》中,至少应该假不了。所以可以看出此时的杨广也是有才能,懂得以此树立形象、收买人心

另外,陈寅恪先生的学生万绳楠便在《论隋炀帝》中提到:“平陈是炀帝政治生活中第一件大事,这件事情不仅表明了炀帝在结束南北分裂局面中所起的作用,而且也表明了炀帝原是一个很有军事与政治才能的人。当时军民人等,对他是拥护的。”但详细的地方,他并没有论述。

首先,大部分人说平陈的实际掌大局的是晋王元帅长史高熲。《隋书·高熲传》载:“九年,晋王广大举伐陈,以颎为元帅长史,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而像第一个进入建康城,也正是高潁。但也并不代表杨广真的毫无作为。

贺若弼是隋朝的一员猛将,被后人尊称为“开隋九老”之一,平陈时虽作战勇猛,却因为“先期决战“而违反军令,被杨广”收以属吏”后文帝念在他平陈功劳甚大,与韩擒虎齐名。才“赐物万段;又赐弼与擒虎诏,美其功。”另外有一开封府仪同三司王颁,其父王增辩被陈霸先杀害。故“夜,发陈高祖陵,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既而自缚,归罪于晋王广。广以闻,上命赦之。”由此也可见杨广的法度严明,不徇私利

图片

另外,当时虽然攻陷了建康城,但南陈的其它许多地方,并没有归附。像水军都督周罗睺、吴州刺史萧瓛、荆州刺史陈慧纪和高凉郡太夫人冼氏等仍然在顽固抵抗。杨广便采用劝降计,“使樊毅诣周罗睺,陈慧纪子正业诣慧纪谕指。时诸城皆解甲,罗睺乃与诸将大临三日,放兵散,然后诣俊降,陈慧纪亦降,上江皆平。”“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高凉郡太夫人洗氏为主,号圣母,保境拒守。······晋王广遣陈叔宝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使之归隋。夫人集首领数千人,尽日恸哭,遣其孙冯魂帅众迎洸。······岭南诸州皆定”而萧瓛此时也被右武卫大将军宇文述平定。从此,延续了一百六十九年的南朝政权正式灭亡,中国终于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战乱而重归一统

由以上几点,可见杨广附有心计、法度严明的同时也具有战略和谋略眼光,也难怪当时出现对杨广“天下称贤”。立下大功的他在凯旋回朝后,随即被封为太尉。

另外,在隋军攻下建康后,在《资治通鉴》和《隋书·高潁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高颎先入建康,颎子德弘为晋王广记室,广使德弘驰诣颎所,令留张丽华,颎曰:'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己,今岂可留丽华!'乃斩之于青溪。德弘还报,广变色曰:'昔人云,'无德不报’,我必有以报高公矣!'由是恨颎。”大意是杨广命高熲子晋王记室高德弘让高熲留下张丽华给自己享用。却被高熲把张丽华当做商之妲己而杀死。杨广也因此对高熲产生恨意。后世人往往以此而做为杨广沉溺女色的依据和在其登基后杀害高熲的理由。像在后世小说《隋唐演义》中,就有对此情节生动形象地描写。但再看看《陈书》的相关记载:“晋王广命斩贵妃,牓于青溪中桥。”《南史》也有相似的记载。再考虑到高熲虽然是“三军谘禀,皆取断于”他,但以他节制三军的权力,也不可能有私自斩杀敌政权的后宫之人,后来也没有因此而降罪的记载。另外,也可以在二书的作者身上找到线索。《陈书》的作者是姚思廉,父亲在陈隋二朝为官,自己是秦王(李世民)府“十八学士”之一。李世民登基后授散骑侍郎,负责整编梁陈二史,后著成《梁书》和《陈书》。《南史》作者为李大师、李延寿父子,李延寿在政治上的经历不详,但大概是唐太宗至高宗时期负责修史的人,参加过魏征主持的修编《隋书》、《旧五代史》、《晋书》等的工作。并继承父亲李大师想要写成一部南朝史的遗志,著成《南史》。类似于西汉的司马谈与司马迁父子。由此可见,修史的二人(李大师生平不可考,不计)都在唐太宗时期担任史官,和唐朝李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像姚思廉甚至是“十八学士”的一员,受过李世民的恩惠。所以二人不可能故意推翻事实而去为杨广洗白,只是照事实论述。反而魏征和司马光,才是别有用心。

南方地区在周罗睺、陈慧纪等人归降后,暂时恢复了平定。但正如秦灭六国后的形势一样,当时新降服地区的世家大族并没有得到打击,他们仍然具有抵抗隋朝的心态和造反的力量。隋朝政府为了安置这班人而纷纷采取相应措施,如杨广“斩五,以谢三吴”;文帝派遣苏威巡视江南,了解地方民情以制定相关治理措施。因为江南自东晋以来,佛道二教兴盛,而儒学暗弱,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以苏威巡视后规定五种礼仪规范,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并作《五教》一书“使民无长幼悉诵之”,每年责罚民间没有听命令背熟《五教》的民户。使得“士民嗟怨。民间复讹言隋欲徙之入关,远近惊骇。

开皇十年(590年)十一月,“婺州人汪文进、会稽人高智慧、苏州人沈玄懀皆举兵反,自称天子,署置百官。乐安蔡道人、蒋山李棱、饶州吴代华、永嘉沈孝澈、泉州王国庆、馀杭杨宝英、交趾李春等皆自称大都督,攻陷州县。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执县令,或抽其肠,或脔其肉食之,曰:“更能使侬诵《五教》邪!”可见,苏威制定的家家诵读《五教》并没有达到控制思想,稳定社会的作用,反而因为损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从而适得其反,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叛乱

而平定这场叛乱的相关记载,《隋书·高祖纪》是简单的一句“诏上柱国、内史令、越国公杨素讨平之。”《资治通鉴》一七十七则较为详细记载了杨素率麦铁杖、史万岁、来护儿等将领逐一剿灭反派势力的过程。而《隋书·炀帝纪》载其被封太尉后:“复拜并州总管。俄而江南高智慧等相聚作乱,徙上为扬州总管,镇江都,每岁一朝。”可见,在江南地区叛乱时主持大局的是杨广,但《隋书》文帝的传记半句不提杨广,《资治通鉴》也只是在江南叛乱被平定,杨素军队班师后,才写到“以并州总管晋王广为扬州总管,镇江都。”而在这后面又接着一句“复以秦王俊为并州总管。如果按照《资治通鉴》这里的逻辑,当时战乱平定后杨广从并州总管变为扬州总管,而秦王杨俊从扬州总管重新做回并州总管。也就是说在叛乱开始时任扬州总管的是杨俊,平定江南地区叛乱的主帅也是他。

而我们再来看看《隋书·文四子》中杨俊的传记记载:“伐陈之役,以为山南道行军元帅,督三十总管,水陆十余万,屯汉口,为上流节度。陈将周罗睺、荀法尚等,以劲兵数万屯鹦鹉洲,总管崔弘度请击之。俊虑杀伤,不许。······授扬州总管四十四州诸军事,镇广陵。岁余,转并州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这里的记载,平陈之战结束后,杨俊担任的却是扬州总管。和前面的《资治通鉴》产生了冲突。而从上文可见,杨俊是在担任扬州总管的第二末年转任并州总管的。而在当时恰好在这第二年末的爆发了江南地区的叛乱,扬州又是叛乱的中心。而杨俊因为性格“仁恕慈爱”,所以想要“崇敬佛道,请为沙门”,但被文帝禁止。可后来在平陈之战时一样发生了像上文说的“总管崔弘度请击之。俊虑杀伤,不许。”可见,一个不忍杀戮的统帅,怎么能够有能力平定叛乱?再加上杨广刚卸任“平陈大元帅”,正是军事指挥能力大幅上升之时。文帝又怎么可能舍弃一个知兵事的杨广不用,而用一个菩萨心肠的杨俊。所以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在平陈之战后,由杨俊任扬州总管,杨广任并州总管。后发生了江南地区的叛乱,杨俊无法镇压,才将二人的职位互相调换

图片

那么,既然在平定叛乱的主帅是杨广,那他在此战役中又有什么作为呢?

《隋书·陆知命》载:“及陈灭,归于家,会高智慧等作乱于江左,晋王广镇江都,以其三吴之望,召令讽谕反者。知命说下贼十七城,得其渠帅陈正绪、萧思行等三百余人。”通过招揽一个赋闲在家的前陈遗老,就劝降十七座城池,擒三百余人而不废一兵一卒。《隋书·郭衍传》载:“十年,从晋王广出镇扬州。遇江表构逆,命衍为总管,领精锐万人先屯京口。于贵洲南与贼战,败之,生擒魁帅,大获舟楫粮储,以充军实,乃讨东阳、永嘉、宣城、黟、歙诸洞,尽平之。授蒋州刺史。”可见,除杨素这一路主攻外,杨广的调度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江南叛乱平定后,南方的世家大族遭到巨大打击,使隋朝在南方推行的制度和经济措施得以顺利贯彻。平陈之战与此战主帅杨广功不可没,因此也受到了大批百姓和官僚的爱戴和尊敬,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他在后来继承大统时的社会稳定。而这些历史功绩,却都被后世的史家一一抹杀。

参考书籍与文献:

胡戟:《隋炀帝的真相》北京大学出版社

万绳楠:《论隋炀帝》 《史学月刊》

赵云旗:《评隋炀帝的历史功绩》 《晋阳学刊》

【唐】魏征:《隋书》 中华书局

【唐】李大师、李延寿:《南史》 中华书局

【唐】姚思廉:《陈书》 中华书局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

【清】努尔哈赤:《大清太祖高皇帝圣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