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做蒸肉、烧白的底菜,可与鸡鸭鱼肉搭配,香自岁月来,鲜、香、脆、嫩~资中冬尖

 heii2 2022-12-05 发布于澳大利亚

Image

世世代代居于川南资中的人,美味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什么?那就是资中冬尖。冬尖有好香呢?出生于资中的食品专家孙泽辉曾经对我说:“以前坐火车,如果哪位带了冬尖,整个车厢都是香的!”

1

历史的传承

一列列陶缸有序排列在厂区的院坝中,日晒雨淋,这些目前看上去毫无美感的腌菜,就静静地躺在这些坛子里面,吸取天地之灵气、岁月之精华,三年之后,便以袭人的香气诱惑人们的味蕾。

Image

60多岁的彭立前正在检查陶缸中的腌菜,一看二闻三尝,一丝不苟。资中冬尖创始的具体年代,目前找不到权威资料。在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 年) 编修的《资州志》(今资中) 中有这样的记载:“资州酱园,制造冬菜,旧颇驰名,远销至湖北、上海、北京,近则川东、川西各县。”标名曰“资州冬菜”,由此可见,资中盛产冬菜的历史至少在三百多年前。制作冬尖的蔬菜老百姓叫青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博物学家孙海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芸薹属是个极为庞大并且伦理混乱的大家族,从芸薹、甘蓝和芥菜这三个支脉变化出来的各种栽培蔬菜,为这个星球贡献了餐桌上绿色蔬菜的近半壁江山。”资中冬尖所用的青菜便是叶芥,产量比较大。至今,民间都会在田间地头种青菜,很多农家在腊月里还会晾晒青菜, 然后腌制成冬菜。在资中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百里闻香不是花, 酱醋麻辣冬菜芽”,这冬菜芽便是今天所称的冬尖。

很多的老字号或者土特产,经由民间自发的创造之后,总有人来发扬光大。清康熙年间,资中人陈永礼对冬菜的生产有着浓厚的兴趣,民间既然如此盛行,自有其道理,说明大众接受。陈永礼通过多方造访,决定大规模生产冬菜尖,便请一位李姓技师在冬菜传统加工制作的基础上进行批量加工,并对原料青菜做了试验,最终选取“枇杷叶”“齐头黄”两种青菜的嫩尖为原料——只取青菜尖加工,由整株青菜加工而成的冬菜进化成了冬尖。这一次从原材料改进而带来的升华,成就了今天我们所食用的冬尖,具有鲜、香、脆、嫩的特点。

同时,陈永礼与李师傅还在一些关键加工环节上进行了改良,为大批量生产细嫩冬尖提供了技术保证。随后在沱江左岸的空地上,一座占地20余亩的作坊开始建造,土陶坛罐井然有序,工棚晒坝干净整洁,资中冬菜的生产不再是单门独户,而是形成了有20多名伙计的作坊。资中冬尖开始了大批量生产,配套还生产豆瓣酱、酱油和食醋,陈永礼结合自己的名字给作坊取名“资州兴盛永酱园”,意在酱园和冬尖永远兴旺昌盛。

2

时间的馈赠

这段故事,现在资中丰源公司的职工们都能讲述。感受着冬尖的清香,彭立前老师带我一个个工段参观。时值腊月青菜收割,每天下午,便有一辆辆货车载着青菜送到加工区。

Image

1.收菜

Image

2.晾晒

这些青菜经过晾晒,不再水灵鲜嫩,翻斗车支起货箱,这些蔫巴巴的青菜还是不会自动滑进酱腌池中,卸货的工人爬上车头往下推,地面的两名工人用铁耙往池中勾,池两边还有两名工人用大瓢撒盐。这就是粗腌,仅仅加盐还不够,一池装满后,一名工人会挑来往年池中的盐水,微黄的液体散发清香,一瓢瓢分洒在池子的每个角落。这种液体可以称为“母体”,里面富含发酵产生的微生物菌群。

Image

3. 装车

Image

4. 淋汁

经过一周的粗腌,青菜尖梢的水分已经很少了,这时要翻池入窖,工人们用钩耙把青菜尖从池中翻出来,放在大盆中再撒盐,拌和往年的冬尖汁液揉搓,然后装坛。装坛一定要密封好,放一层用木棍打紧实,再放一层,再打紧实。最后封坛,这一封就是三年。

Image

5. 装坛

Image

6. 切碎

虽然在清朝至民国的一两百年间,资州冬尖的生产达到鼎盛,先后出现了德丰亨、道盛元、天福兴、贞记等十来家酱园,但只有兴盛永酱园出产的资州冬尖被更多人认可。由于资中冬尖特有的鲜、香、嫩、脆,地方官员便每年在兴盛永酱园中选其精品窑藏作为贡品举献朝廷。

清朝末年,末代状元骆成骧是资中人,高中状元之后曾在京城为官,来自各省的官员在相互往来中,自然要晒晒家乡美味特产。骆成骧便书信家人,嘱托家人在资中兴盛永酱园选购上好冬尖一石运至京都,然后分送给朝中大臣。

大学士孙家鼐吃后赞不绝口,题诗一首赞曰:“枇杷青菜取其尖,巧制精腌有秘传。调味佐餐冠厨膳,资州冬菜不虚传。”

经过一代代酿造人的不断努力和技术创新,资中冬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外名声也越来越大,资中冬尖与内江大头菜、宜宾芽菜、涪陵榨菜合称巴蜀四大名腌菜,被收入名特产品大全,还先后荣获了国家和省市的多项殊荣。

3

难忘的滋味

丸子汤在四川是极普通的家常菜,简单易做,很多时候都是随季节配菜,在初春那是四川人乐此不彼的豌豆尖,接下来是小白菜、冬瓜、白萝卜等,但我个人认为最能打动人的是黄豆芽丸子汤。黄豆芽富含氨基酸和植物蛋白,与肉丸子合煮慢炖,鲜味相互激发,上桌时汤鲜肉香,人人都爱。就是这样普通而鲜美的汤菜,资中人会放入一至两条冬尖,鲜美度再次提升。

资中冬尖之香,是淡而绵长的清香,有如闻丝竹之音般淡雅悠长。冬尖之鲜,又犹如登高望远一般渐入佳境,厚重而醇厚。这一点,至少在我离开资中之前,我们的左邻右舍都不会用味精,全用冬尖来增香提鲜。

再说一道很常见的乡土美食:冬尖滑肉汤,调味便是用冬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田地自有其不同物产,资中的土壤也宜于红苕生长,产量大,便催生了附加产品如红苕芡粉。红苕芡粉用于烹制菜品,其中有一道叫滑肉的民间菜。肉一般选猪前腿肉或五花肉,大小以各人喜好为主,我喜欢选半肥瘦的前腿肉,切为条状,然后撒上花椒粉、盐,加入大量红苕芡粉码好。待锅中水沸腾,放入肉条,由于芡粉煮好后滑腻半透明,用筷子夹取时易于滑脱,故名滑肉。汤中放一条冬尖,大致20 克左右,汤色变为微黄,香味散在汤中,不用再放盐了,汤肉都带有冬尖的清香和鲜味。

冬尖还可做蒸肉、烧白的底菜,做冬尖麻辣鱼、冬尖带丝全鸭、冬尖烧鸡公、冬尖狮子头、冬尖面条、冬尖包子、冬尖炒碎肉、冬尖肉丝等的配料。

记得有一年,我回到老家资中拍摄冬尖的制作工艺,老家的朋友请我到重龙山吃饭,这是一个介于农家乐与酒楼之间的餐厅,隐在茂林修竹之中,环境倒也可人。在家乡的味觉中,自然少不了冬尖入菜。而当天所品的一道菜叫白油豆腐,味道、做法与传统的都没有多少差别,让人提神的是,菜品中加入了剁碎的冬尖末,极细,牢牢地粘在每一块豆腐上,入口,天然的清香味很快浸满口腔。

这显然是一道略微创新的菜,值得推而广之。

Image

刘乾坤/文、图  Hana/编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