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我不敢、我不行”的人,都有这样的心酸

 柠檬心理课堂 2022-12-05 发布于江苏

#

柠檬心理&QQ音乐/   5分钟心理学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Pexels、Pixabay、网络丨图源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会把“我不会、我不敢、我不行”这样的词挂在嘴边?

比如:

别人给你介绍了一个好的工作机会,你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好,回绝了对方;

当你身陷痛苦中时,朋友劝你反抗,你说你不敢,继续任由自己痛苦着;

遇到一个新的任务,你的第一反应是自己不会,通过拖延企图逃避不去做。

在你看来,自己很无助——

天生做不好很多事情,没有办法改变生活的现状,慢慢失去对生活的斗志。

但是事实真得这样吗?

你真得做不好吗?

那些困境真得没有办法摆脱吗?

当然不是,你之所以很难寻求办法跳出困境,获得新生,是因为你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沼泽里。

习得性无助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过的一项实验:

他给一只狗套上了锁链,让它遭受电击。因为有锁链的限制,这只狗使尽浑身解数也没有办法逃脱。

在经过了这样几次电击之后,实验者把狗重新放到一个可以逃脱的装置当中,同样让这只狗接受电击,虽然这时候狗可以逃脱,但它已经没有任何逃跑的动作了。

而另外一只之前没有遭受过电击的狗,就从这个装置中轻松逃脱了。

如果前面一只狗行动了,它也能轻松逃脱,但为什么它会放弃了逃跑呢?

就是因为此时狗狗陷入了一种无助的状态,它认为自己永远没有摆脱眼前的困境,便选择了放弃抵抗,接受这一切。

心理学家在人身上也做过类似的实验,得出的结果惊人的相似。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直白点说:

一个人如果在同一件事情上反复失败,那么他便会丧失信心,最终放弃抵抗,不再努力。

比如你几次考试失利后,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并不是你真的没有办法学好,而是你心里认定了自己不具备学好的能力,陷入了习得性无助。

只要你加以反思,寻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消极心理,会让你在面临困难、遭遇困境时放弃抵抗,这种无助的状态会让你陷入自怨自艾的悲观情绪中,对生活越来越绝望。

那么如何避免自己陷入习得性无助呢?

01
培养自我效能感。

简单来说,就是在面临困难或者遭遇困境时,增加自己挑战成功的经验,只要有一次成功,就能够培养出自我效能感。

当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你的自我效能感也就越高,对自己越有信心,你对事情的掌控能力也就越强。

而产生这一切积极影响的前提,就在于:

你要勇于尝试,至少成功一次。

02
寻找成功案例。

当你面临很难过的坎时,不要老给自己看失败案例,这样只会为自己的不努力提供借口。

你应该寻找那些成功案例,从中发现可以学习的点,并努力尝试。

寻找成功案例,会增强你的信心,你会在潜意识里勉励自己:

别人都行,我也可以。

03
冷静分析失败原因。

有时候你突破不了某个困难,并不是因为你真的不行,而是方法出现错误。

所以在失败之后,你需要冷静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浪费每一次尝试的机会,这样即使没有成功,你也能有所收获,这会消解你的无助感。

常年位居教育榜第一《5分钟心理学》

每日为你分享实用的心理小知识

一 END 一

如果你存在心理困扰

这个专业又温暖的心理援助正是为你量身打造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