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RI初学者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11条!

 zskyteacher 2022-12-06 发布于浙江

MRI的成像原理及成像过程较为复杂,很多理论知识较抽象且枯燥。学习MRI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理论结合实践,是一个长期学习与积累的漫长过程。从认识-学习-再认识-再学习,也可以说是从不知道到知道,再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从最初的基本扫描到能够做到参数的调整优化,每一个MRI人必定走过很多弯路,踩过无数坑。本期主要介绍MRI初学者必须掌握的一些知识要点!

1.正确认识MRI信号的复杂性!

MRI的信号较为复杂,其表现形式也多样化,在众多因素的干扰下极易产生相应的伪影,甚至获得的图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组织结构的信号特点及状态。

图片

MRI中复杂的信号表现特征不但与当前使用的扫描序列参数相关,还与该组织当前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密切相关

图片

组织结构本身的组织特性或是成像技术限制等原因,都有可能在一个或多个序列图像上表现出一些假象(伪影),从而误导我们对图像信号的解读。

图片

  • 如常规MRI以氢质子成像,由于水与脂肪中氢质子的进动频率差异,在T2WI图像上的水/脂肪界面会出现明显的化学位移伪影,该伪影常会被误认为组织结构或是病变。

  • 某些伪影的形成机理正是某些成像技术的成像基础。

2.不要低估金属物品对MRI成像的影响!

在MRI检查前应去除被检者携带的的所有金属物品,这不只是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也是对图像质量的重要保证。但还是有很多的人存在一定误区,只要金属物品不在其扫描视野内就不会影响其成像质量。

图片

  • 金属物品在其成像视野外,导致图像产生明显的伪影。这些非典型伪影的表现图像很容易导致临床对其误解读。

  • 金属物品除了在磁场中的抛射危险外,还是引起MRI伪影的主要因素之一。

图片

  • 同样,金属物品在其成像视野外,导致图像产生明显的伪影。

  • 被检者身上存在的任何金属类物品都会对图像带来相应的影响。对图像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物品的材质,与扫描视野的距离及扫描序列对其磁场均匀性的敏感度。

  • 保证主磁场和成像区域局部磁场的均匀性是获得理想图像质量的基础。

3.密切关注扫描定位对图像带来的影响!

在定位线偏转角度较大的部位扫描中,你可能经常扫描出这样的图像。

图片

  • MRI通过三平面的定位扫描更易获得标准化、规范化的图像。但在实际的扫描中常常忽略了这一点。

  • 在定位时划线、定位不规范获得的图像难以准确地显示解剖组织结构,会对诊断带来极大的困扰。

图片

  • 在MRI扫描时,合理的成像方位和定位角度不但可以更好地显示解剖组织结构、获得优异的图像质量,还可以有效地减轻相应伪影对图像造成的影响。

  • 如,上图上,扫描FOV中心放置不当造成的明显磁敏感伪影。上图下,扫描FOV中心修正后其伪影得到了明显改善。

4.充分考虑摆位体位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在很多四肢关节的扫描中,你可能经常扫描出来的图像是这样的。

图片

  • 如诊断医生对MRI成像原理不了解,很容易对其误认为是水肿信号改变。

  • 获得这样图像与摆位的合理性密切相关。MRI的检查扫描并不是让被检者简单躺下扫描就可,合理(规范化、个性化)的摆位是获得优异图像质量和顺利完成整个MRI检查的关键。

图片

  • 在髋关节的扫描中,采用脚尖并拢(注意避免肢体间的直接接触)的方式扫描更有利于斜冠状和斜矢状的定位,且可以有效避免定位角度大于45°后出现图像反转的情况(可有效减小股骨颈与股骨头与水平线的角度)。

  • 可以说你摆位有多随意,在划线定位时就有多痛苦。

  • 在学习MRI的过程及实际的临床扫描中,很多人都会忽略摆位这个很关键的环节。做好摆位的环节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避开很多的坑。

5.保证被检者舒适度的重要性!

你认为的舒适姿势也许并不是被检者想要的,一定要让被检者处于舒适状态,规范化的同时做到个性化的摆位扫描。

图片

保证被检者的舒适度是顺利完成整个MRI检查的关键。

图片

  • 如被检者的舒适度欠佳,检查过程中极易运动导致相应的伪影,甚至是无法顺利完成检查。

  • 上述这种情况的发生,绝大多数都是由于被检者的舒适度欠佳造成的,如噪音、疼痛、幽闭等。

图片

在耗时较长,扫描体位较为特殊部位的扫描中,保证舒适度是顺利完成整个检查的关键。

6.正确理解MRI图像对比和信号强度的本质特征!

MRI图像的对比和信号强度会因成像参数和成像环境(内、外)的不同而不同,其图像信号强度的高低是相对的,对单个组织信号强度的测量并无实际意义。不管是对图像信号的解读还是对图像质量的评估,都应牢记这一概念。

图片

即使是同一序列,由于成像环境或成像参数的差异,获得的图像对比和信号强度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图片

  • 单个组织信号强度高低的评估并无实际的诊断意义,MRI图像中的信号强度是相对的,在MRI图像中应以比较稳定的信号如水、脂肪作为参照对比来评估其信号的高与低。

  • 在不同的时间即使采用同一参数获得的各组图像之间的信号对比同样是不可靠的。

7.注意MRI参数间的联动性!

在扫描过程中,很多MRI初学者习惯更改某一参数来改善图像质量或是加快扫描速度,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改变必须考虑其可行性和合理性,应认识到参数之间的联动关系及给图像带来的影响。

图片

  • 如很多扫描技师习惯增加回波链来缩短扫描时间,认为能加快扫描速度的同时,还不会损失信噪比。

  • 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回波链的长度的确可以减少扫描时间,但这必须有个前提就是TR有冗余,即是在一个TR内能够允许采集更多的回波信号;如TR没有冗余,增加回波链长度不但不能减少扫描时间反而会使得扫描时间增加。

  • 回波链越长,采集的时间跨度则越大,必然会导致图像的模糊和信噪比的降低;同时,回波链的改变也会伴随着图像对比的改变。

  • 一定范围内增加回波链虽然能加快扫描速度,但其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作为代价的,如信噪比的降低、锐利度的下降、伪影的加重、SAR值的增加等。

图片

同样,如在3D-TOF MRA扫描中,很多人为了加快扫描速度而改变模块的相关设置。如模块厚度过厚或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重叠不够,这些都会导致饱和效应的增加使其血管显示不够亮及百叶窗伪影的加重。

图片

带宽对图像带来的影响。(如图,上1,2幅图像为带宽12.5kHz;下1,2幅图像为带宽31.2kHz;虽然上两幅图像的信噪比比下两幅图像更高,但其分辨率明显不及带宽为31.2kHz的图像。

MRI的成像是在信噪比、对比度、分辨率、时间、伪影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合理的时间内,保证足够信噪比的前提下,尽可能去获得良好对比度、伪影较少的高分辨率图像。

8.保证监测装置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减轻生理性运动伪影中,生理性指标的正确监测是获得理想图像质量的关键。图像质量与监测装置的正确放置及监测数据的准确、稳定性密切相关。如生理性监测装置放置不当,出来的检测参数会是这样的。

图片

  • 应根据相应的指导规范地放置监测装置,符合规范和指南;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地调整,应准确、稳定地监测生理性指标参数,且是安全性的。

  • 保证监测装置不受其它因素干扰的同时,也应保证其装置不影响我们的正常扫描。

图片

在MRI扫描中,部分序列需要依赖于监测装置才能获得理想的图像质量。准确、稳定的生理数据监测是获得理想图像质量的关键。

9.注意对比剂给图像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比剂的使用可以明显增加组织间的对比,但在临床扫描中对比剂的使用也会影响病灶的显示及某些伪影的加重。

图片

对比剂的使用在提高组织对比度的同时,也会导致某些伪影的明显加重。

图片

  • 在膀胱的动态增强扫描中,为了尽量减轻对比剂对图像带来的影响,动态增强扫描应控制在3min内完成。

  • 注射对比剂后,大约3min左右对比剂即可进入膀胱,而后逐渐填充于整个膀胱,最后在10min后趋于稳定状态。

10.注意特殊序列的伪影表现特征!

MRI的伪影多样且多变,每一种伪影的产生都是各个因素相互影响与作用的结果,在实际扫描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产生相应的伪影。对伪影的正确认识不但有助于优化MRI扫描技术和改善MRI图像质量,还可以有效避免对MRI图像的误解读。

图片

  • MRI图像中与实际的解剖结构不符合的信号都属于伪影,它可以表现为图像的模糊、变形、失真、混叠等。对伪影不能正确地识别,将会导致漏误诊的发生;同时也很难获得优异的图像质量。

  • 对于常见伪影的典型表现特征的熟悉掌握,可以说是扫描技师的基本功

图片

在实际的扫描中更应注意一些特殊序列中表现不典型的伪影。对该类伪影的正确识别才能在第一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实施改善措施。

11.注重原始图像数据的重要性!

在部分3D序列和功能成像中,后处理图像虽然看起来更直观或是信噪比更高,但需要指出的是只看后处理图像而忽略原始图像数据,会漏掉很多重要的信息,获得的诊断结果是极不可靠的。在实际的工作中后处理图像数据虽然是评估病变信息的重要补充,但也不能过度的依赖于后处理图像数据。

图片

  • VR图像虽然信噪比高,显示更为直观,但其会掩盖很多图像细节,造成漏误诊。实际工作中务必对3D序列获得的原始薄层图像和多层面后处理图像进行解读,才能获得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

  • 如在MRCP成像中,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甚至是只扫描厚模块序列,忽略了薄层3D序列,这种方式是极不可取的。

图片

  • MRCP的成像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呼吸、液体流动、容积效应等,如在MRCP图像上看到的充盈缺损征象,并不一定都是结石或者肿瘤,也有可能是出血、积气、留空等造成的征象。

  • 仅从后处理图像上观察病变,很容易对某些征象过高或过低的评估,造成误判断。需对原始图像和多层面后处理图像进行解读,才能获得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

图片

  • 后处理图像会让MRI成像锦上添花,但后处理图像存在很大的主观性。

  • MRI扫描中应采用多参数、多序列的对比组合模式,才可获得更为丰富、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参考文献:

伍兵, 王玉. 磁共振“魔角效应”新技术的临床应用[J]. 华西医学, 2004, 19(1):151-151.

张晨滢,姜洪标,盛美红,尹郑茜,朱丽钰,杨红,汤卫霞.乳腺MRI检查中双上肢体位对患者舒适度影响的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32(5):786-790.

王良,Li Qiubai,Hebert Alberto Vargas.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解读[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9,53(3):164-169.DOI: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9.03.002.

杨正汉, 冯逢, 王霄英. 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M].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徐旺东.膀胱磁共振扫描技术.珠海市医师协会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技术学习班.

B.Kastler. 深入了解MRI基础[M].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

张英魁,黎丽,李金锋. 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M].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21.

Bruno Kastler. Comprendre l'IRM[J]. comprendrelirm, 2011:385.

靳二虎. 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END

磁共振之家

基础  |  实用  |  分享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