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红论题十问

 安详心世界 2022-12-06 发布于山西


心若安详  天地自宽

『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静处遇知音』



作者 | 赵爱玲

首发 | 安详心世界(axxsj6)

                                                                 
 


1

萧红是“怎样”的一个作者?

萧红从1933年发表第一篇作品到1941年写下最后一篇文字,终其一生萧红的创作时间只有8年,在她31年的人生历程,8年的创作中,有5部传世经典作品:《生死场》、《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她的作品多关注弱势群体,有着深厚的人性情怀和悲悯精神;她的写作涉足散文、诗歌、小说、戏剧、评论。其中,她的小说成就奠定了她在中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现代文学史的地位。她的小说受到鲁迅先生的赞赏。她追求自由、爱情和个人尊严。她敢于挑战传统礼教,抛下一切追求自由与爱情。萧红有着自觉的创作理念,她说:“作家不是属于某个阶级的,作家是属于人类的。”这样的创作理念使得萧红成为一个独特优秀的作家。




2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次性完成的吗?

不是。《呼兰河传》酝酿于1937年春的上海,开始创作于1937年秋的武汉,完成于1940年12月20日。1941年,第一次出版了单行本的《呼兰河传》。






3

你为什么喜欢《呼兰河传》。

我喜欢《呼兰河传》的起因是因为我对萧红有好感,有好奇心,想在这部小说里了解到更多的关于萧红的成长历程。对萧红的好感,说来也比较简单直接,萧红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我的家庭在爷爷那一辈也是地主;萧红曾经有个笔名叫玲玲,多亲切,我的小名也叫玲玲……基于这些成长的相近性,我在没有阅读萧红的作品时,就对萧红有了很亲近很温暖的感觉。所以,先入为主,读《呼兰河传》之前就是喜欢的,读的时候,我好像和萧红成了小伙伴,听她零碎的独白,陪她孤单地走在荒凉的院子。






4

《呼兰河传》分几个章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色?

《呼兰河传》一共七章,还有一个尾声,每章又有数个小节。 小说第一章交代呼兰小城的布局。第二章描写了呼兰河的精神盛举——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逛庙会。第三章主要写了我和祖父之间的童年往事。寂寞而快乐。第四章写了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喂猪的;草房里的一家开粉坊的;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第五章写了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第六章写我家的亲戚有二伯。第七章写了拉磨的那个邻居“磨官冯歪嘴子”。小说的每个章节独立成篇,没有贯串全书的线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的片段式的,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萧红在描写中注入了大量的独白因素,阅读起来有诗意的韵味和聊天的感觉。读萧红的《呼兰河传》,一开始,就让我出乎意料之外。我以为,萧红会简单叙述完呼兰城布局就会引我们进入她的童年记忆中的家,让我越读越意外。我虽然心里是放不下这些可爱的奇异的文字,但还是不断提问,萧红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我看了后面五章的介绍,觉得有点明白了。前面那些几近铺排的民俗风情胡同店铺,已经给我们认识那个时代的女人的命运悲苦的生活奠定了基调,拉开了灰色的幕布,后面的生活都在这个幕布上演。你无法走出和摆脱那个千年积习形成的窠臼,你只好就像那个卖豆芽的王寡妇,该哭就哭,哭完了继续卖豆芽吃饭睡觉静静地生活。






5

《呼兰河传》的散文式写法你接受还是特别喜欢?可以模仿写。

我喜欢这样的散文式的写法。萧红的小说像她的个性一样,自由自在。我不想去刻意模仿什么,只想自由自在的随性写。我不大去阅读写作技巧之类的文章,不愿受到限制。关于小说写法,我很赞赏萧红的说法,她说:“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就有各式各样的小说。”




6

《呼兰河传》的写作视角是第三人称吗?

不全是第三人称。小说的第一、二章属于第三人称视角,描写了呼兰河城的四季、布局和风土人情。从第三章开始用第一人称视角,在一些章节还出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情况。比如第五章,叙述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用了11个小节,其中前3节是第一人称视角,第4节变为第三人称视角,第5节又用第一人称视角,一三人称视角交替转换,让读者不仅没有产生混乱,而且对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叙述视角的转换使她的小说更多具有了旁观的角度,所以说《呼兰河传》也并非完全的自传小说,而是当时社会的整体风貌的缩影,使得小说具有社会意义和价值。




7

《呼兰河传》读后给你的艺术启发是什么?

结构的自由、散文、诗话,语言的简单质朴富于童趣,独白式的叙述中透着深深地荒凉和孤寂,叙述视角的自由转换,让我对小说创作有了飞翔的感觉,不拘泥于小说创作所谓的章法与技巧的束缚,突破与创新。



8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

一直以来,我对阅读过的作品都会习惯性地写感悟,阅读也是一种创作。薛主席给出的一个命题(萧红十问),让这个感悟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喜欢问题式的思考,所以就挑战一下自己吧。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自己也没读完萧红的所有作品,所以,只能以问题的形式简答。




9

如果是你,你可能会怎样处理《呼兰河传》的素材?

我可能会在第一章出现人物,正如我在阅读的时候,试图寻找人物。




10

你读过几篇《呼兰河传》的评论,它们说得对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

没有完整读过,只是零星读过一些引用性质的评点。也没有深度研读萧红的全部作品,谈不上对与否,只是形成一些停留于喜欢萧红的某些特质,或者基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相近性相通性,因为喜欢产生这些感性的认识。



作者简介:艾凌。赵爱玲。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做安详。文章首发自公众号:安详心世界(ID:axxsj6),转载授权请联系小编渐渐微信号:bdgj6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