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有毒”的父母,让孩子的内心充满绝望

 安详心世界 2022-12-06 发布于山西
心若安详  天地自宽


作者 |  孙玉珍
发 | 安详心世界(axxsj6)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说:“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每个人初为父母的时候,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都想把“最好的”教给孩子,然而常常事与愿违。
 
如何做父母这一课,是父母没有教,学校没有学,社会没有给的生命主题课,大多数人都是凭着感觉凭着经验在做,有时以为是爱,却不知是伤害。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他人”的角色,因此父母的抚养方式也深深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父母温柔而坚定,给与尊重、鼓励,孩子就会有责任感,会合作、懂感恩;
 
父母控制、比较、过度呵护、当众羞辱,孩子内心绝望,一生都会痛苦。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里,把那些持续反复伤害孩子的父母称为“有毒”的父母。
 
三种父母,真的“有毒”。

让孩子惟命是从的父母

《女心理师》中蒋静的经历让人心痛,因为她有一个令人窒息的妈妈。
 

妈妈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对蒋静严加控制。她的穿衣打扮,她的饮食起居,她的一举一动都被她妈妈掌控着,不仅小时候受管束,长大成年了仍旧不自由。
 
妈妈逼迫她苦练钢琴,不练好不能吃饭,曾有一段时间每天要练10个小时,手上都流了血,磨出了茧子。
 
她不准女儿追求自己的爱好,静静瞒着妈妈,和朋友去玩喜欢的架子鼓。妈妈发现后,不仅抢走了女儿手中的鼓槌扔在地上,还放话说:
 
“你要做个乖乖女,远离这些穿着不三不四披头散发的朋友,我让你敲架子鼓了吗?你必须好好弹钢琴才会有前途,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你好!”
 

“妈妈这是为了你好,希望你以后有出息。”
 
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很多孩子都生活在父母的控制下,过着令人压抑窒息的生活。
 
也许他们的本意是好的,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现实中很多妈妈,都跟剧中的蒋静妈妈一样。
 
逼迫她学习,逼迫她练琴,逼迫她做更好更优秀的自己。却常常忽略了孩子内心真正所需要的爱、温暖、鼓励和陪伴。
 
知乎有一位朋友分享:
 
“蒋静面临死亡那一刻,让我突然想起了去年跟女儿的一次争吵!
 
女儿说,我不爱她,爱的是考高分的她!女儿说,我天天念着一家人搬家陪读,全是为了她,让她压力大到无法呼吸。
 
那一次争吵和爆发,我们母女两人彼此指责,之后又抱头痛哭,直到现在我的心都隐隐作痛。
 
不得不说,这正是《女心理师》教会我作为一个母亲的道理。
 
我也该向自己的女儿道歉!为我曾经对她的逼迫和控制,为我曾经的唠叨和抱怨而深深道歉!
 
她不仅仅是我的女儿,更是她自己。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父母让孩子惟命,对孩子进行控制,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一步步使孩子扭曲。
 
当孩子意识到问题,却破不了局的时候,内心就会涌起“无边的绝望”。

对孩子过度保护的父母

看过这样一则报道。
 
上海81岁高龄的丁阿婆,本该安享晚年的她,却整天为48岁的儿子大卫唉声叹气。
 
同济大学本科毕业,留学加拿大,在滑铁卢大学取得工程学硕士学位的大卫,回国后,却没有出去工作,
 
在家不是睡觉,就是打游戏,当起啃老族。拥有诸多光环的他,反而还要依靠患有尿毒症的丁阿婆照顾。
 
于是,丁阿婆把儿子告上法庭。没想到大卫将矛头直指自己的老母亲:
 
“都怪你!要不是你从小什么都给我准备好,我会成现在这样吗?”
 

丁阿婆才想起,儿子6岁时,她还在一勺一勺地喂饭;
 
儿子五年级不会系鞋带,上课被老师责骂后,回家对她大发脾气,说没有帮他把鞋带系好。
 
上初中了,儿子不会穿衣服,她就替孩子穿衣服、整理书包,甚至喂饭。
 
上高中了,一切和学习无关的事情都由她来料理妥当.....
 
丁阿婆现在才悔悟:“是我教育的不对,样样包办,从小样样给孩子现成的,依赖惯了。”
 
是啊,父母过度的呵护、包办,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看似给孩子一个幸福童年的同时,却在孩子的未来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父母的每一句“我来”,都在剥夺孩子每一次成长的机会。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
 
前段时间有一个家长找我抱怨,孩子初二进入了叛逆期,家长说什么都不听,什么也不和家长沟通。
 
“小时候那么乖乖听话的孩子,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我一个全职妈妈,每天开车接送,好吃好喝的伺候,他只要把学习学好就行,其它事情一概不用他操心,更可气的是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也是一落千丈。”
 
这位妈妈一直介绍起自己有多么不容易、多么辛苦。才发现,这是属于对孩子过度呵护的直升机式母亲。
 
 
 
生活中,这样的父母不少。他们可能有过可怕的经历,而这些经历挥之不去,常常让他们内心充满恐惧。他们对世事害怕不已,忧心忡忡。
 
以至于他们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需要父母的帮助。他们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上空盘旋,时刻准备上手干预。
 
生命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当家长帮孩子搞定了一切,想方设法不让孩子犯错。剥夺孩子体验成长的机会,成年后的孩子,很容易成为“巨婴”。
 
作为父母,需要清楚自己位置,坐到副驾驶位置上,孩子人生飞机让孩子自己来驾驶。
 
让他们学习自己做决定、犯错误、承担后果。与此同时,他们还能得到父母的爱、鼓励和支持,孩子的人生将受益无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功课,如果父母非要过度呵护,那么所有父母替他走的路,日后都可能变成孩子生命中的坑。
 
让孩子当众出丑的父母

江苏常州,15岁女生当街殴打妈妈的视频,传得全网都是。


目击者和店员称,起因是女孩的手机坏了,妈妈原本答应要给女儿买新的。
 
女孩自己攒了4000元,妈妈出2000元,到了手机店后,妈妈临时反悔,觉得没有必要买新的,旧的修修也可以继续用。
 
女孩很生气,和母亲发生了激烈地争吵,母女二人从店内争吵到手机店外。母亲坚持不愿买,女儿坚持非要买。
 
所处路段是闹市区,很快就吸引来很多看热闹的人。
 
人们纷纷拿出手机,录像取证,进行直播。女儿一看里里外外聚集了这么多人,就催着母亲赶紧走。母亲就是不走。
 
  
这时候,拿手机拍照的看客们,一边拍摄,一边起哄!
 
路人拍着、说着、谴责着:
 
“快看啊,妈妈不给女儿买手机,女儿和妈妈干起来啦,现在的小孩子好恐怖哦。”

“你竟然打你妈!”

“坏孩子!不孝顺!太不像话了!”
 
妈妈想让孩子在众人的压力下达到不买手机的目的。岂不知母亲让孩子当众出丑,深深的伤害了青春期孩子的自尊!
 
于是女儿像疯了一样,根本不听众人的劝阻,抱着母亲疯狂摇晃,尖叫不断,撕扯着母亲。
 
母亲原本答应了孩子的要求,可不仅言而无信,还将孩子置身于众人的围观、谴责、羞辱中。
 
她借助围观者的批评、指责、羞辱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她看不见孩子内心的需求,听不见孩子内心的绝望,更不知道如何去保护孩子的自尊。
 
孩子被嘲笑羞辱的那一刻,他们往往会觉得:我不够好、我无能、我是坏孩子……
 
就像去年9月武汉一名14岁的初三男孩,在学校里被其母亲当众扇耳光后跳楼自杀,他的内心是充满了怎样的绝望。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如何毁掉一个孩子?让他当众出丑。”
 
爱孩子,请尊重孩子,保护好孩子的自尊。
 
当你从心底里去尊重你的孩子,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注定会越来越融洽,爱就会在亲子间流动。


惟命是从的孩子,没有了自我,失去了活出自己人生的能力;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成了温室里的娇嫩花朵,失去了经验人生风雨的能力;
 
被当众出丑的孩子,没有归属,没有自尊,失去了绽放生命的能力。
 
会爱才是爱,不会爱是伤害!
 
若父母对孩子温柔以待,孩子的内心便温暖如春;若父母过度控制、保护、让孩子当众丑,孩子就会害怕和恐惧,内心有巨大的坑洞,并用一生去寻找。
 
父母不仅是仅赋予孩子生命,更是孩子生命最重要的底色。
 
孩子只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尊重,才有人生的“底气”,才能活出绽放的人生!
 
点个【在看】,愿我们不做“有毒”的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尊重!
 

作者:孙玉珍。座右铭:爱我所做,做我所爱。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做安详。文章发自安详心世界(ID:axxsj6)。转载授权请联系小编渐渐微信号:bdgj66 。

⊕ 放下执念,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我的土地我的家
⊕ 我与D先生
⊕ 幸福婚姻,从接受彼此的不完美开始
⊕ 远嫁之路,太多你不知道的痛
⊕ 艾凌|以孩子为名义的婚姻最终伤了孩子毁了婚姻
⊕ 零凌|庭院静,空相忆
⊕ 端午的虎头鞋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你若喜欢,点个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