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第一都城一一石邑城,封龙山来佐证

 伟天英 2022-12-06 发布于河北
(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从三皇五帝始。石邑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告诉我们: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早期的人类到原始氏族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直生活着我们祖先的身影。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三皇五帝,自尧、舜、禹三代始。
三皇:通常指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均为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泛指远古和上古时代的帝王。也借指为遥远的古代。
华夏文明以礼乐为制度、易经八卦、丹书朱文、上古汉语为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历史上一脉相传。
中华文明文化成熟的标准是什么?历史久远的石邑城都能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
第一,必须有文字。《世本》'商祖契居蕃,子昭明迁砥石'。砥石就是石邑城。
第二,必须有城市式的居住方式,城市可以小一点,但必须有居住的方式。《获鹿县志》记载,石邑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城,当地人俗称窦王城。在县西南封龙山下故邑乡之西,至村一里。城周围三里,旧址断续,尚有城形,中有石高三丈,原名万聚山,当地人俗称万岁山。
春秋战国时期,石邑城就是军事城的建制,当时属中山国。因地属太行山麓、井陉隘口,是当时关中(陕)西通往(晋地)山西再通往(燕赵)河北(齐)山东等地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第三,必须有青铜器。所谓有青铜器就是必须有金属冶炼,青铜的冶炼熔点很低,人类最早能冶炼青铜器就是能冶炼金属的初步了。
根据考古资料,发现于石邑故城遗址,是一座建于春秋延续至隋朝的千年古城,石邑城附近有丰富的铜矿资源,具有较高的冶金水平和悠久的历史。
三孔布是古泉五十珍之一。“妬邑”三孔布币首及两足各有一圆形穿孔,面文为“妬邑”二字布币,约铸于西元前422-西元前386年之间,在战国早期。 钱文为大篆。著名古文字学家张颌认为, 三孔布上的“妬邑”二字即指战国名城石邑。

(二)三皇五帝中的帝喾,唐尧,
虞舜都在封龙山这一带留有他们的足迹。
先商,广义上是指商王国在取代夏王国前的时期(狭义是指商部落建立商王朝前的商部落发展的历史时期)。当时先商部落主要生活在海河流域,石家庄就是当时先商的主要活动地区。
帝喾父子尧,契都是降生或居住在封龙山这一带。帝喾,姓姬,名俊、又名夔,号高辛,是黄帝长子玄嚣/青阳(姬姓)的孙子、蟜极(姬姓)的儿子、颛顼的堂侄。青阳/玄嚣降居泜水。帝喾生于穷桑,母握裒因踏巨人足迹而生。帝喾十五而佐颛顼,封有辛,实住帝丘,三十而得帝位,迁都亳邑,在位七十年,享寿百岁。死后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之秋山。
契是帝喾与简狄之子、帝尧异母弟。被帝尧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市)主管火正,其部族以地为号称“商”,契成为商始祖,是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先祖。后世尊称其为“商祖”、“火神”。
帝喾的第三个妻子名叫庆都,她是伊耆侯(《史记》作“陈锋氏女”)的女儿。她的儿子叫放勋,即帝尧,又称陶唐氏。
《禹贡》言:“冀州地,即尧舜之都”。古冀州之所在,即在西黄河和东黄河两翼之间,包括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北部。
清康熙十九年(1680)《行唐县新志》载:“初,:帝尧封于唐。后,诸侯来归,诣平阳即帝位,南行历其地,行唐之名由此始也。”
《三皇五帝时代》讲到陶唐氏政权和唐尧西迁。公元前2357年,唐侯尧即帝位,改国号为唐,开创陶唐氏政权,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帝尧时代。唐尧初都河北唐县平阳,后沿用其名。陶唐氏政权传六世(前2357—前2128),皆翁婿相继,六任帝均以“帝尧、唐尧”称谓。
伏羲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史料记载:“帝喾巡游此土,见伏羲之圣迹,集四方之民而化导养育之故。而筑台修庙以祀之”。
“舜冀州之人”(《史记·五帝本纪》)。《史记》说“舜耕大麓,大麓之人皆让畔”,这就是著名的“舜耕历山”传说,历山即今宁晋县历城村,古有历山。 仪狄是舜之女,禹之妻。禹疏九河先在大陆泽治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战国策·魏策》
宁晋历山位于宁晋县历城村,传为舜耕处,现已被大水冲平。《隋图经》载:“大陆县(魏初立,在今宁晋县)有尧台,高与县城等,今置楼其上,世谓尧禅位于舜处。”《河北通史(先秦卷)》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的河北》:“宁晋县有尧台乡一名,相传远古时尧在此发现虞舜,虞舜继位后在此建筑尧王庙,故名尧台。”
宁晋县治载:《夏書》曰:“東至于陶丘。”陶丘有堯城,堯嘗所居,故堯號陶唐氏。
三皇五帝之一帝喾生泜水,它的儿子尧,契,封龙山这一带是他们降生和居住的地方。它的孙子昭明居砥石,古代石邑城称砥石,泜水就是古恒水洨河,泜湖九流汇入又称契河。
封龙山这一带就座落着陶唐氏的古都,第一是行唐平阳,第二是平山蕃吾,第三是石邑城。

(三)大禹降生砥山,是部落联盟治水大军的领导,又是征三苗,伐西羌的主帅。

虞舜二十年(公元前2260年)虞舜指派大禹去治水,派契、后稷帮助禹治水;十三年后,治好了水,虞舜任命契为司徒,封于商邑

昭明,阏伯(契)之子,相土之父,夏代商国二代诸侯王,商丘人,昭明继永阏伯遗志,开拓彊土,曾先后在藩和砥石一带活动,并在石邑城建陪都。

“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大禹在冀州治理的是古恒水洨河。

洨河,一座赵州桥飞跨名扬天下。

洨,三水交汇而冠名。“洨”字只用于此,其珍其古,只余自豪,定是出自皇王赏赐,世人用字避之。

洨河是九河汇入大陆泽的契河,帝王之河。

大陆泽又称泜湖,这里是“覃怀底绩,至于衡漳”,有砥石冠名的泜水,是禹贡里大禹治水的禹贡河。

封龙山是尧帝封禅的恒岳,洨河的源头,是消失在人们记忆中的古恒水。

洨河民间又称孝河,洨河岸边历山是舜出生地,舜耕大麓,就是舜耕历山。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舜帝孝顺父母,孝顺他的岳父尧帝,人们为了纪念舜帝,洨河的源头是五峰山俗称舜天岭,把他出生的这条河称孝河。

昭明居陪都带领百姓治里洨河古恒水,环绕石邑城东北有龙门俗称天桥,天桥下难于数清的深坑洞俗称龙窝,有高至十数丈的砥柱石,还有深数丈的大龙潭。大龙潭近几里处叫龙贵(归)村,是人们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龙归大海而冠村名。

禹乃东巡,登衡岳,血白马以祭,不幸所求。禹乃登山仰天而啸,因梦见赤绣衣男子,自称玄夷苍水使者,闻帝使文命于斯,故来候之。“非厥岁月,将告以期,无为戏吟。故倚歌覆釜之山。”东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斋于黄帝岩岳之下,三月庚子登山发石,金简之书存矣。”禹退又斋。三月庚子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之理。

复返归岳,乘四载以行川。始于霍山,徊集五岳,诗云:“信彼南山,惟禹甸之。”

注-“衡岳为封龙山,霍山为山西太岳”。

吴越春秋载:越之前君无余者,夏禹之末封也。禹父鲧者,帝颛顼之后。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胁而产高密。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

注“砥山应为石邑城边青龙山,这里有砥柱石”:“石纽应为石邑”大禹父亲出生嵩山附近,他们父子治水在封龙山治的是古恒水洨河。

大禹征三苗伐西羌:在距今4800年到4300年之间,三苗和中原的矛盾,大禹最终终结了三苗的天命。《墨子·非攻下》记载“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拆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袛,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搤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

史记记载:大禹兴于西羌,历史的真正故事,指大禹统一天下之时,征服西羌,以征服人心为上策!

大禹为西羌人推广打井术,说明古人使用井,技术早已炉火纯青。

大禹征服苗民,征服西羌,皆采取恩威并重,文武并举,尽收事半功倍奇效!

大禹是夏朝的开拓者,虽以治水著名,然则,他武力统一华夏的盖世武功,竞鲜为人称道!四川三星堆文物的出土,显示西羌贵族在战争中慌忙掩埋贵重物品真实一幕,就是大禹征伐西羌部落,史记:“大禹兴于西羌”,华夏一统的伟大功绩的有力佐证。


(四)帝喾之子尧,契不和开始分封八迁之旅。

尧和契都是五帝之一帝喾的儿子,因二人不和,父亲帝喾把契迁居于河南商丘,把尧迁居山西大夏,将兄弟二人分开。尧称帝时封契为司徒,后被封为契玄王。

《尚书·序》:"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这便是历史上所谓的契至汤八迁其居。关于八迁的具体地点在清代以前并无系统的论述,因而也鲜为人知。明确提出八迁及其具体地点的是清代学者王国维,他在其所著的《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一文中详细考证了商先公的八迁:"今考之古籍,则《世本·居篇》云:"契居蕃"。契本帝喾子,实本居亳,今居于蕃,是一迁也。《世本》又云:"昭明居砥石"。由番迁于砥石,是二迁也。《荀子·成相篇》云:"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是昭明又由砥石迁商,是三迁也。邢台,曾是商王朝前期的王都之一。

先商时期的所谓八迁,只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说而已,实际上迁徙的次数也许更多,但迁徙的具体过程及地点,今天已难以确考。八迁的传说可能反映了商族人在建立国家之前社会生活的一般状况。

从以上资料,荀子·成相篇,告诉我们,"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砥石就是石邑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