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国的两位美艳公主,为何成为史官笔下的淫妇?——二姜传(上)

 梦想童年594 2022-12-07 发布于江西

齐国双姝

春秋这一出大戏拉开帷幕,主角配角纷纷粉墨登场。郑庄公无可争议地成为了第一号男主角,太叔段、祭足、郑昭公、郑厉公、齐僖公、齐襄公、鲁桓公、卫宣公等组成了演技精湛的配角团。不得不说,这一出大戏,就连群演的演技都出神入化。

那么,观众期待的女主角上场了吗?答案是上了,而且一上就是两个。

她们就是齐僖公的两颗掌上明珠:长女宣姜、次女文姜。姜是她们的姓,很遗憾,同古代大多数女性一样,史书上并没有留下她们的真实名字。

齐国姐妹花的容貌,在当时是公认的倾国倾城。《诗经·鄘风·君子偕老》中有两句赞美宣姜的话: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大致意思就是说宣姜光彩夺目的脸颊、白皙的肌肤、又黑又长的头发以及身上穿着的华贵衣服,让人怀疑她是天帝的女儿下了凡。最后总结性的概括:“邦之媛也”。一个倾国倾城的姑娘。

而文姜,《诗经》中关于她的诗就有五篇,只可惜基本都是讽刺她淫荡的。她本人,被评为了春秋“四大美女”之一,这足以印证她的容貌艳丽。

那么,她们为什么最后都成为了史官笔下的淫荡女人代表?诗经为什么充满讽刺她们的诗句?让我们来看看她们的生平。

宣姜剧照

新台丑闻

宣姜自小生得百媚千娇,刚过及笄之年,她的艳名就传遍了列国。隔壁的卫国也早有耳闻,此时卫国世子急子也正好到了娶妻的年纪,卫宣公就派世子的老师右公子职来齐国提亲。

卫国是春秋初期颇有分量的国家,虽比齐国弱,但毕竟是周天子的同姓亲戚。再加上急子本人也很出色,在各国世子中出类拔萃。齐僖公便很快答应下来,并且把宣姜叫出来,让公子职亲自见见。公子职看到宣姜后也是啧啧称赞,说道:“贵公主和我家世子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佳人。”齐僖公一番招待后,公子职满意而归。

公子职回到卫宣公那里,把宣姜的美貌一顿夸赞,卫宣公也表示很满意,选好良辰吉日聘她过来完婚。

宣姜这边,她的耳边也经常听到别人对急子的夸赞,这么一个年轻俊朗的贵公子,让刚到少女怀春年纪的宣姜心里泛起了涟漪。如今两人的婚事板上钉钉,使得宣姜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不断想象着从未谋面的急子的相貌。。

过了几天,卫宣公选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在淇水边上修建行宫。行宫修得富丽堂皇、雕栏玉栋,取名为新台。

面对卫宣公的迷之操作,有大臣问道:“世子即将完婚,国君修建如此华丽的行宫,是作为世子的新居吗?”

卫宣公道:“不不,寡人年纪大了,这行宫是寡人用来淇水边疗养的。”

不久,卫宣公让急子去宋国进行国事访问,让他历练一番,公子职陪同。

他又派左公子泄带着聘礼去齐国迎接宣姜。

公子泄去了齐国,呈上聘礼,齐僖公高高兴兴地把女儿送上马车,前往卫国成亲。宣姜坐在车上,心情十分的激动,她知道她要嫁给的是一个样貌、人品都是一等一的贵公子。

车到了新台,蒙着盖头,看不到新郎官,举行了简短的仪式。

晚上的洞房,黑灯瞎火,迎娶她的那个人很猴急。

急子急子,难道就这么急?宣姜困惑了。

没有健硕的肌肉,反而是一身的肥肉。而且还大声喘着粗气,仿佛力不从心。

宣姜非常失望,难道传说里的急子都是假的?

第二天,宣姜被一阵巨大的鼾声吵醒,她大吃一惊:原来身边睡着的竟然是一个身材臃肿的油腻中年男人!

看到这里,我们都知道了,这个油腻中年男人就是卫宣公,他“扒灰”了。他修建新台、支开急子,只是为了自己娶宣姜。在先前公子职对宣姜的美貌百般夸赞时,他的一颗淫心早已被唤起。什么伦理纲常都不要了,他只想要得到这个绝色美女。

可惜,天鹅肉就这样掉在了癞蛤蟆嘴里,齐国的大白菜被一只老猪给拱了!

宣姜从刚开始的震惊,到后来的失望,再到一段时间后的麻木。已嫁出去的姑娘,再难回到齐国。在男权社会,女人始终是无法自主的。卫宣公也对这个小娇妻百般地恩宠,宣姜慢慢地接受了现实,而锦衣玉食的生活,也让她渐渐陷于其中。几年后,宣姜为卫宣公生下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公子寿,小儿子公子朔。

从此以后,她的名字就变成了宣姜。

卫宣公对急子心存愧疚,又给他选了一个妻子来补偿他。急子是个愚孝的人,他选择了接受。

不久之后,卫宣公的丑事传遍了卫国。卫国的老百姓作了一首《卫风》来讽刺他: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翻译成现代语就是:

新台明丽又辉煌,河水洋洋东流淌。本想嫁个如意郎,却是丑得蛤蟆样。

新台高大又壮丽,河水漫漫东流去。本想嫁个如意郎,却是丑得不成样。

设好鱼网把鱼捕,没想蛤蟆网中游。本想嫁个如意郎,得到却是如此丑。

卫宣公新台纳宣姜

宣公三子

转眼间十六年过去了,到了卫宣公十八年(公元前701年)。

此时的卫宣公,由于常年淫乱,身体被掏空,很快要油尽灯枯了。他的三个儿子,急子三十三岁,公子寿十六岁,公子朔十五岁。这几年,急子虽还是世子,却渐渐被宣公冷落。爱屋及乌,宣公偏宠宣姜,自然更加宠爱公子寿和公子朔。

宣姜的心态也慢慢发生了变化:有了儿子之后,她的心思自然都放在儿子身上。而急子是世子,就意味着她即使现在再受宠,她的儿子将来也无法当上国君,并且还要做急子的臣子,听命于急子。如果宣公哪天死了,宣姜不仅瞬间失去尊贵的生活,还要尴尬地面对急子。被宣公宠了一辈子的宣姜岂能接受这种落差?因此,急子慢慢地从她曾经的未婚夫变成了她想要铲除的障碍。

再说她的两个儿子。公子寿和公子朔虽是一母同胞,但性格却迥然不同。公子寿为人正直,和哥哥急子关系很好,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言谈甚密,公子朔反而成了电灯泡,与二人格格不入。

这一天,急子过生日,在席间急子和公子寿把酒言欢,无话不谈。公子朔一句话也插不上,心里又委屈又恼火。

宴会一结束,他就跑去找母亲宣姜诉苦,还编了一大堆谎言:“今天我和哥哥去给世子祝寿,没想到世子酒喝多了,把我叫做儿子,还让我叫他爹。”

宣姜惊道:“啊?”

公子朔道:“世子说:'你母亲原本该是我的妻子,你叫我声父亲,也是应该的。’儿子不服,他便挥拳打我,母亲啊,儿子受此大辱,你一定要禀告君父,为我做主啊。”

宣姜恨儿子被急子欺辱,更加想除掉急子。于是把自己衣服弄乱,哭哭啼啼去见宣公,宣公连忙问她怎么了。

宣姜道:“刚才我在宫中见到世子,他居然嬉皮笑脸地上来,对我拉拉扯扯,我急忙说:“不行,世子与我母子有别,不可乱了纲常。'世子居然哈哈一笑,说“君父不也是纳了爷爷的小妾为妃吗?我这也是学他!’还说。。”

卫宣公急问:“还说什么?”

“还说我是他借给他父亲的,将来和江山一样,都得还给他。”

“逆子!”宣公大怒。宣姜说的话准确地把握了宣公的心理,直击他心底最担心的事情。说得没错,急子是世子,将来江山肯定是他的,宣姜也极有可能被他纳入后宫。

宣公、宣姜和公子朔作出了刺杀公子寿的预谋。

二子乘舟

计划如下:这几日老丈人齐僖公要讨伐纪国,要卫国派兵前去相助。就派急子作为使者,手持白旄(使者手持的节),乘船去齐国订约,在莘野这个地方埋伏下杀手,看见持白旄的就杀。

母亲和弟弟的密谋,自然被公子寿知道了。公子寿急忙去找急子,劝急子那天不要出发。

急子又一次把愚孝的精神展现地淋漓尽致:“逆父命求生,不可。”就算父亲让他死他也会去,何况他还不太相信父亲会让他去死。

公子寿见劝不动他,就另想了一个办法。急子出发这天。公子寿坐了一条小船,船上载满了酒,他来到急子船上,为急子饯行。

公子寿一个劲地劝酒,满是依依不舍之情。急子被弟弟的真情所感动,一杯接一杯地喝到大醉。

公子寿手持白旄,乘自己的船前往齐国。他要替他的哥哥扛下这一刀。

行至莘野这个地方,埋伏的死士看见手持白旄的人,呼啸而出,将他的船团团围住。公子寿挺身而出大喝道:“吾乃卫国世子,奉使往齐,汝等何人,敢来截我?”死士们道:“吾等正是奉了卫侯密旨来取你性命的!”可怜的公子寿,死于贼人乱刀之下。

急子酒醒之后,不见了好兄弟,也不见了白旄,仆人来告诉他:“公子行前给你留下了一块竹简”。急子拿来竹简一看,上面写着八个字“弟已代行,兄宜速避”。急子心知不好,急忙命船夫速速开船,赶紧追上公子寿。

行了多时,急子惊喜地发现公子寿的船从对面驶来,“天幸吾弟尚在!”但是船上的人怎么都不认识?寿呢?他怎么不在船上?

急子待船靠近,急忙跃上来船,只见十几个凶神恶煞的大汉,手提着刀正看着自己,他们也正疑惑来的是什么人。急子急中生智,问道:“事情已经了结了吗?”

大汉们一听,原来是公子朔派来接应的,于是拿出一个盒子,说:“人已经杀了。”

急子揭开盖子一看,这正是他那心中牵挂的弟弟啊,于是仰天大哭道:“我的好弟弟啊,我的傻弟弟,你为何要这样替我去死啊!!冤啊,真冤!!”

大汉们见状都大感困惑,为首一个问道:“是他的君父要杀他,有什么冤的?”

急子哭着说:“我才是真的急子啊,父亲要杀的人是我!你们杀错了啊!你们快杀了我吧,拿我的头回去献给父亲,可以赎你们杀错人之过!”贼中有认识二位公子的人,在月光下细细地辨认,惊呼“果然是杀错了!”

于是急子引颈受戮。

贼人将二公子头颅皆放入盒中,回禀卫宣公。

卫宣公看到了两个儿子的头颅,傻眼了,此刻他的心情,已无法用震惊来形容。最优秀的两个儿子就这么死了。宣姜看到公子寿也死了,顿感五雷轰顶,也晕了过去。

不久之后,老畜生卫宣公一命呜呼。这个又愚蠢又淫荡的父亲,真的不配有这么两个好儿子。

此时最高兴的人是公子朔,他成为了最大受益者,即位为卫惠公。“坏人”又一次笑到了最后。

那么宣姜的故事结束了吗?还没有。还有她的妹妹文姜呢?我们下回再说。

最后以一首《诗经·邶风·二子同舟》结束本文吧,聊表对二公子舍生取义的敬重之情。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两人乘一叶孤舟,渐渐向远处漂流。深深思念你们俩,我心中充满忧愁。

两人乘一叶小船,渐渐地越行越远。深深思念你们俩,愿你们顺利平安。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