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沫挟持齐桓公帮鲁国要回被抢去的汶阳之田

 梦想童年594 2022-12-07 发布于江西

齐桓公想讨伐宋国。

管仲分析说,宋国虽然无理,但他隔我们那么远,不太好打呀。鲁国离我们近些,不如先把鲁国制服了,再去攻打宋国就容易些。

齐桓公说,有道理,那我们就先打鲁国吧,从哪条路进攻最好?

管仲说,齐鲁之间有个小小的遂国,是鲁国的附属国,这个国家非常非常的小,总共才四个家族。就从他们下手,派重兵过去一压,也不用打仗,就可以迫使他自动归顺,成为我们的附属国。

遂国自愿并入齐国,鲁国必定惊恐。

然后再派两位使者,一位去鲁国当面指责鲁公不来会盟,不尊天子;另一位去拜访你姐文姜夫人,让她从中多做些工作。到那时,鲁公外怕兵威,内惧母命,必然求和!平鲁之后,再去攻宋,势如破竹也。

齐桓公曰:“善。”于是亲自率兵来到遂城,遂国慌忙归顺了齐国。

遂国一投降,鲁庄公果然害怕了,召集群臣商议。

公子庆父,也就是鲁庄公的哥,慷慨激昂地表态,他愿意带兵出城抗敌,不惜一死,也要决战到底!

施伯劝阻道:“不可!不可!”

鲁庄公问:“那怎么办?你有什么好的计谋没有?”

施伯回答说:“有三不可:第一,齐兵强大,来势凶猛;第二,姜小白北杏会盟,是打着天子旗号进行的,我们没去,论起来毕竟理亏;第三,王姬下嫁小白,是主公您为他主的婚,有功劳于齐国,如果一打仗,不仅往日之功都没了,还又结下来日之仇!所以有这三不可。如今之计,不如讲和,答应与他同盟,齐国方可退兵。”

鲁庄公觉得有些道理,但还在犹豫不决。

这时,那个老打败仗的曹沫将军,他的伤也早养好了,他站出来说:“主公,既然姜小白要会盟,那我们就依施伯之言,先答应他,到时候,我们来个将计就计,出其不意,定要小白付出代价!……”一番话说得鲁庄公连连点头。

于是,就叫施伯写了国书一封,递交齐国。

国书中称,上次会盟,鲁王绝没有半点不尊王命的意思,而是因为身体有病,实在是难以动身,才没去成。现在,病已经好了,为了表示诚意,我们决定再补办一次会盟,时间地点,都由您盟主来定,一切开支费用,都由我们鲁国来出。

齐桓公大喜,传令退兵而去。

到了齐鲁会盟这一天,鲁庄公带着曹沫等一干大臣前往。这曹沫乃是鲁国有名的勇士,与齐国人打仗,虽三战三败,没啥胜绩,但鲁庄公并不介意,还是用他。

来的路上,鲁庄公问他:“你以前和齐国人打仗,已经三战三败了,怕不怕齐国人笑你?”

曹沫说:“这是臣的耻辱!臣今天去,就是要一雪前耻!”

鲁庄公说:“寡人去和他们求盟,就等于是败了,还不知道他们等会儿将

要怎样侮辱寡人,如果你能雪耻,寡人都听你的!”

会盟的地点,是齐国的柯地。齐桓公在这里筑了坛,专等他来。

鲁庄公来了,看了那场面气派,暗暗吃惊。

只见坛下,雄兵密布,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布满了青红黑白四色彩旗,各有将领统帅。坛高七层,每一层都有壮士把守。坛上左有钟,右有鼓,东西两根石柱,拴着乌牛白马,准备宰杀。

再抬头一望,顶上树了一面大黄旗,旗上绣着“方伯”二字!方伯什么意思?翻译过来就是“霸主”!

鲁庄公看了,自下先心虚了,无可奈何,只得硬着头皮,登坛而上,群臣紧紧跟随。齐国士兵拦住喝道:“主公有令!若鲁君一到,只许一君一臣登坛,其余闲杂人等,一概不得入内!”

鲁庄公一步一颤,蹬阶而上。只有曹沫一人相随,他衣服里裏着轻装铠甲,手上提着一把七星宝剑,不离庄公左右,全无惧色。

上到第二层时,东郭牙拦住道:“今日两国君主友好相会,严禁任何人携带凶器入内,请将军去剑!”

曹沫怒目瞪视,两眦尽裂!一股寒气,吓得东郭牙倒退了几步,曹沫轻蔑地又横了他一眼,才将手中的宝剑扔在了地上,昂然而进。

上得坛来,鲁公见了齐公,先谢罪,再各叙通好之意。

这一次,两君见面,都还比较谦逊,双方都入了座,会谈一直都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突然之间,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曹沫猛地跳起来,一个虎扑窜出,一把抓住了齐桓公姜小白。

《史记》上这样记载:“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

就是说,在这次会盟时,曹沫身上藏了一把匕首,突然把齐桓公给劫持了。

曹沫力大,齐桓公哪里挣脱得掉?吓得慌忙大叫:“管仲何在?”

管仲慌忙问道:“曹大夫,你想干吗?有话好说,先把刀子放下。”

曹沫一只胳膊勒着齐桓公的脖子,一只手握着匕首,抵在柜公的腰上:“不要动!动一下,叫你马上血溅五步!”

齐桓公连忙喊道:“不关寡人之事!政事寡人从来都不过问,有什么事,你去问仲父吧!”

曹沫哪里肯放!管仲又问:“究竟有什么要求,你可以提出来,我们好说好商量。”

曹沫说道:“你们的口号济弱扶倾,背地里却老是恃强凌弱!上一次,你们强占了我国的汶阳之田,还记得不?”

管仲说:“确有其事。”

曹沫问:“还不还?”管仲说:“还!一定还。”

曹沫问:“什么时候还?”管仲说:“马上就可以交割。”

曹沫的匕首动了动,喝道:“问你!”

齐桓公慌忙道:“都听仲父的,即日归还。”曹沫又问:“日后,你要是反悔了,怎么说?”齐桓公指天发誓道:“绝不食言,否则不得好死!”

 

曹沫这才扔下匕首,叫两君歃血盟誓。然后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辞令如故。就这样,曹沫把他以前三战所丢失的土地又全都要回来了。

曹沫这一壮举,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刺客列传》,按时间顺序排在所有刺客之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刺客。

却说当时,齐桓公恼羞成怒,事后想毁约食言,被管仲劝止了。

齐桓公姜小白再一次在他精心准备的“会盟”上留下了笑柄,足见霸业之不易。认准了方向还不够,还得有一颗坚韧的心,才能继续朝前走得更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