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毅在山东6战5败,部下联名请中央换帅,毛主席知人善用:不换

 白色羽翼wswizh 2022-12-07 发布于山东

1972年1月6日,共和国元帅陈毅走完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与世长辞。时年79岁高龄的毛主席亲自审阅了悼词,又亲自前往追悼会现场送别。

这是毛主席最后一次参加革命战友的追悼会。有人说在十大元帅中,陈毅打了很多败仗,能走到元帅的位置,一靠资历够老,二靠毛主席庇护。

但实际上,我国十大元帅各有所长,陈毅元帅比起其他九位也有过人之处!尽管在当年的山东陈毅曾6战5败,但在毛主席的支持下,他还是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为何不临阵换将呢?这其中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文章图片1

战功赫赫,走马东野

陈毅生于1901年,1919年远赴法国留学后便开始参加爱国革命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由颜昌颐、肖振声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红军时期,陈毅是井冈山三巨头之一。南昌起义失败后,革命军队一度面临溃散,陈毅极力配合朱德进行收拢、整编工作,成功将革命队伍带上井冈山。

文章图片2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由于受伤没有参加长征,而是留在南方整合各省留守红军,坚持牵制反动派军队,是唯一一个没有参加长征的共和国元帅。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一直在新四军指挥抗战。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遭受重创,人心惶惶。千钧一发之际,又是陈毅临危受命担任代军长,带领新四军将士度过危机,不断壮大。

可以说,陈毅是我军不可多得的救火队长,数次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展现出强大的统筹队伍的能力,在军中获得了极高的声望。

文章图片3

1946年伊始,社会各界还没从抗日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国内又是战云密布,反动派明里倡议谈判建国,暗中调兵遣将,不断挑起纷争,人民军队与反动派的战争一触即发。

山东地处华北与华东交界处,向南可以直逼上海、南京等要地,一路打过长江,向北可以走陆路进攻北平或走水路登陆辽东,支援已在交战中的东北。战时谁占领山东谁就占据了主动。

为了有效应对即将发生的战争 ,中央对武装力量进行了重新划分。原山东军区部分部队跟随罗荣桓调往东北,剩余部队与新四军调入山东的部队共同组成山东野战军。

部队改编完毕,司令人选还悬而未决。中央主要考虑的人选是陈毅和另一名悍将,经过深思熟虑 。

组织认为另一名将军更适合前往东北指挥作战,于是便决定由陈毅担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兼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新四军军长。

文章图片4

连战连败,饱受质疑

但此时山东野战军情况不容乐观。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下,山东的共产党军队占领着一些乡村和小县城,而济南等重要城市均被国民党军队牢牢掌控着,为了对抗共产党,蒋介石任命抗日名将王耀武担任山东省主席。

而且由于战争需要,罗荣桓走马上任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的同时,还带走了6万正规军和20多个基干团,实际留给陈毅的人马只剩下两个主力师。

就是这两个师,还是由原新四军和山东本土部队掺杂而成,不同背景的部队相互不熟悉,协同作战比较吃力,对战局的发展十分不利!

1946年6月,陈毅到任没多久,蒋介石撕毁亲手签下的双十协定,悍然发动全面进攻,和平建国无望,解放战争随即打响。

文章图片5

山东、江苏立即成为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区域。此时山东以北有“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以南有第一兵团长官汤恩伯,而在山东,蒋介石调来了桂系第7军、嫡系整编74师等王牌部队。

74师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师之一,由悍将张灵甫挂帅,全员美式装备,被誉为“天下第一师”。

文章图片6

而第7军是李宗仁亲手带起来的部队,北伐战争时期打出了赫赫威名,号称“钢军”,虽然装备不及嫡系部队,但作战风格彪悍,战斗力极强。

山东野战军在强敌环伺下,能维系自身不受大损失便不容易,更不用说打出全歼敌军的漂亮仗了,所以一时间将士士气有些低落。

开战前期,陈毅指挥了三场试探性的进攻:

6月6日至7月5日大汶口战斗,毙伤投靠蒋介石的原伪军头目吴化文部600人,我军伤亡570人,此战的目的是策应解放泰安。

6月7日至11日第一次解放泰安战斗,歼灭敌军官兵、特务1000人,俘虏3000人,我军伤亡200人。

6月7日至10日第一次解放周村张店战斗,毙伤拒不投降的日军53人、伪军1970人,其余五千多人投降,我军伤亡也近千。

文章图片7

从战果上看,这几仗都打成了消耗战。我军伤亡也不小,仅有泰安一役可以算作比较完整的胜利。

为了用一场大捷来提振人心,陈毅忧心忡忡,日夜寻找战机。经过一番研究后,他把目光锁定在安徽泗水一带。

此处守军只有第7军172师的两个团,第7军兵力分散,这两个团孤立无援,以山东野战军的优势兵力,完全可以将其全歼。

战斗打响前,当地正在下暴雨,洪水泛滥,但据前方侦查来的消息,洪水尚不及膝盖,完全可以淌水进军。

事不宜迟,陈毅立即将想法上报中央,并召集各部指挥人员商讨。在会议上,不少干部提出反对意见。

他们认为大雨会阻滞进攻,部队刚刚一路沿陇海线行军至淮北,本就疲惫不堪,不适合再度耗费精力。当务之急应是暂作休整,力图全歼国民党整编28师、预3旅等部。

鉴于山东一带形势严峻,中央也对这一作战计划心有顾虑,因此建议陈毅谨慎对待。毛主席亲自给陈毅回电:

凡只能击溃不能歼灭的战斗,尽量不要打。不要急躁,只要主力在手,总是有机会的。”

文章图片8

但此时的陈毅急于振奋士气,不顾一众反对和提醒,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以第8师、第9纵队共6个团主攻泗水县城,第2纵队、第7师及第9纵队一部共12个团负责围城打援,占领附近交通要道,阻击灵璧、五河等地派出的援军。8月7日战斗正式打响,各部边行军边与外围敌军交战。

可不知是消息有误还是连天降雨导致水量增加,原以为刚及膝盖的积水已经没过胸口,部队行军难度骤增。

不仅如此,由于天降暴雨,弹药多受潮失灵,本就不富裕的攻坚装备更加捉襟见肘。

可枪声一响就没有回头路可走,无奈只能硬着头皮进攻。

战斗中,第8师一度攻破县城北门杀入城中,无奈弹药有限,后续部队也无法跟上。经过两天两夜的浴血奋战,第8师伤亡两千余人,仍不能击退敌军。

9日夜间,久战不下的第8师含恨撤出县城。此战我军伤亡两千七百余人,毙伤敌人三千多,虽牵制了敌军对淮北、苏北等地的进攻力量。

但一来作战目的全未达到,二来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从来不是我军的风格,泗县战斗可以说是彻头彻尾败仗。

经此一役,干部们对陈毅颇有微词,陈毅自己也是懊悔不已。泗县战斗之后,华中野战军前往苏中与国民党第一绥靖区部队交战,而山东野战军则移师宿迁准备迎敌,一时间两淮地区防守薄弱。

文章图片9

国民党早想夺取这一地区作为进攻山东、江苏的前哨站,眼见机会来临,当即着手行动。

9月初,国民党整编第28师、整编第74师、第7军相继开进两淮地区,分头包围淮阴、泗阳。

陈毅当即下令山东野战军整体赶往驰援,先着手击败进犯的第7军。由于陈毅同时兼任华东局副书记、新四军军长,所以拥有对粟裕所率华中野战军的指挥权。因此他电令华中野战军迅速北上,阻击淮阴附近敌军。

华中野战军收到指示,立即放弃原本正在围攻的海安,拔营北上。一时间山东、华中两支野战军全部参与到了两淮战役中。

但直到当月12日,两支队伍还未准备就绪,而国民党军已经跨过运河,攻下泗阳,来到了淮阴城下。

山东野战军数次组织部队阻击,经过5天的激战,终究是扛不住人多势众、装备精良的敌军,不仅没能阻挡敌人的脚步,反而先后使渔沟、来安等地失守。

而淮阴的防守部队等不来支援,只能孤身抵御74师的进攻。19日夜,74师趁淮阴守军不备,分兵一个团乘夜色突入淮安城内。事发突然,我城内守军反应不及,虽拼死搏斗,仍未能撼动敌军。

文章图片10

为了保存力量,当晚野战军通知守城部队撤离淮阴城。随后两天,淮安也落入敌手。鉴于战事的突然性和敌军数量、装备上的优势,两淮的失守是预料之中的。

无论是中央还是野战军干部的思路都是尽量消耗敌军兵力即可。然而前线将领不能接受的是,由于我军行动迟缓、作战不力,敌军的伤亡也不是很大。

不久后又发生了一起小规模战斗。临朐200多兵匪袭击我军临朐县武装部,11名指战员与敌军纠缠半天,在增援部队赶到后兵匪扬长而去,双方都未有严重伤亡。

三个月下来,山东野战军打得全是不明不白的糊涂仗,反观友邻部队华中野战军,以三万人马起家,在粟裕的指挥下七战七捷,歼敌五万余人,打得国民党军人仰马翻。

两相对比之下,除叶飞、宋时轮等从新四军追随而来的老部下,其余将领对陈毅都有很大意见。

文章图片11

9月份华东局会议上,干部们纷纷指责陈毅指挥失当,甚至有将领指着陈毅的鼻子大吼:“你会不会打仗!

由于战事失利自己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陈毅虽然恼怒,但却也无话可说!但战斗还要继续,军心不能乱!

为了重聚军心,再振士气,陈毅向各部发电作出检讨:“三月来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旅团不行,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两个错误。

过去党内同志曾有公论,认为我这个人最善于打败仗,这话很对。我愿这次从不利转到有利,再度证实这个评价……

可这封检讨并没有奏效,由于战事持续失利,山东野战军受损严重,为了保持战斗力,

山东、华中两支原本相互独立的野战军不得不兵合一处,改编为华东野战军!

文章图片12

而在华东野战军司令人选问题上,张鼎丞、邓子恢、曾山等人联名向中央要求,由粟裕担任野战军司令。

在当时的情况下,粟裕虽然连战连捷,但论资历和陈毅还有较大差距!如果真的按照指战员们的意思将粟裕顶上,那么陈毅的处境就会更加艰难!

但为了战斗的顺利进行,这封联名电放到毛主席面前时,压力一下子就到了毛主席身上!

主席信任,蛟龙入海

考虑到合并以后的华野规模庞大,粟裕的能力和经验尚待增强,但陈毅确实引发了众人不满,为了调和各方的矛盾,中央决定换徐向前前往华东主持战局。

徐向前是我军公认的优秀指挥官,在红军时期就担任第四方面军总指挥,资历老、威望高、能力足,又曾在山东工作过,的确是不错的人选。

文章图片13

决定作出后,中央立即告知陈毅,拟将华野划为四部分,陈毅指挥其中一部,在鲁南地区作战,而华野司令一职由徐向前担任。

听到这个消息陈毅虽然有些失落,私下里陈毅难免失落,但却非常支持中央的决定。然而看似完美的安排,到了最后时刻,身处延安的毛主席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临阵换将自古便是兵家大忌,徐向前虽资历老、能力强,但性格平和,不一定镇得住许世友等“刺头将军”。更何况徐向前一向身体不好,此刻正在养病,能否担得起这副重任尚未可知。

反观陈毅,同样是老资历,但为人更加豪爽,将领们尽管在战事上对陈毅大为不满,但为人处事上没有谁敢不尊重他。

而这几个月的战斗虽说都打成了消耗战,但也不像将领们所说净是败仗。要知道当前总体情况是敌强我弱,既要保存自身力量又要给敌人以重创这本身就不容易!

文章图片14

而战局失利的原因并非是陈毅指挥能力不强,实在是因为战局在逼着人走!综合这么多的因素,经过二十多天的深思熟虑,一个最为合适的方案浮现在毛主席脑海中。

而此刻陈毅已经在一心准备交接工作,等待徐向前前来接手!可20多天过去,他最后没有等到徐向前,却收到了中央发来的电报:华东野战军成立后将由陈毅任华野司令,总揽大局,粟裕任副司令,负责战事指挥。

就这样,曾在新四军配合默契的陈毅与粟裕再度搭伙,令敌军闻风丧胆的陈粟大军成形。

12月华中、山东两野战军会合后不久,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纠集25个旅兵分四路向苏北、山东发起进攻,在陈毅的动员下,45个团参与了战斗,其中20个团沿路阻击其余三路,25个团由粟裕指挥迎击宿迁出发的敌军。

经过5天的厮杀,我军全歼了国民党整编69师和另外三个半旅,师长戴之奇饮弹自尽,副师长饶少伟成为俘虏,解放军第一次歼灭如此大编制的敌军。

文章图片15

宿北战役之后,陈毅总算摘掉了只会打败仗的帽子,从此脸上又有了笑容。1947年初,两支野战军合力向敌军发动主动攻击,鲁南战役爆发。

经过19天的雷霆攻势,歼敌五万余人,剿灭国民党整编第26师、整编第51师、4个旅、1个纵队,缴获坦克24辆、火炮89门、车辆474辆。单次战役歼敌人数之高、编制之大再创解放军之最。

兴奋之余,陈毅作诗寄情:

快速纵队起如飞,印缅桂来自鼓吹。

鲁南泥泞行不得,坦克变成废铁堆。

快速纵队今以矣,二十六师汝何为。

徐州薛岳掩面哭,南京蒋贼应泪垂。

3月,顾祝同、汤恩伯再次纠集24个整编师对我山东、陕西等解放区发动进攻,曾经压得山东野战军抬不起头的第74师和第7军仍在不知死活地充当主力部队。

文章图片16

已经正式成立的华东野战军先佯作南撤,待敌军各部队分散开迅速出击,将74师与第83师分割包围,用四天时间全歼两师,74师师长张灵甫战死。

华野大仇得报,天下第一师被全歼的消息一出举国震惊,沉重打击了反动派的气焰。华野捷报频频,而同时期的中原野战军却情势危急。

为了配合全军的行动,刘伯承、邓小平义无反顾地率领中原野战军南下,直面白崇禧几十万大军的围剿。

文章图片17

别的部队都在发展,中野却没有粮食、没有武器、没有根据地,队伍不断减员。同时淮海地区双方重兵云集,战事一触即发,面对80万敌军,华野中野需要通力配合。

既要帮助中野渡过难关,又要建立起中野和华野的相互配合,毛主席再一次想到了救火队长陈毅。

1948年5月,毛主席指示陈毅保留华野司令职务前往中野协助刘邓,三个四川老乡共同主持中野工作,同时粟裕出兵南下吸引敌军注意力,减缓中野的压力。

文章图片18

陈毅到来以后,中野的局势很快转好。不但后勤保障问题得到了解决,与华野的配合日益密切。

淮海战役爆发后,刘伯承、邓小平主动提出两大野战军的指挥员交给实力更强的粟裕,而粟裕又建议由陈毅指挥两路大军。四个人的默契让毛主席大为感动。

面对黄维的12兵团,中野有心无力,虽基本将12兵团包围,却没能力进攻。反观黄维,却没有一丝慌乱,只等着中野只撑不住,不战自溃。

文章图片19

眼见刘邓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粟裕一声令下,华野作为主攻部队配合中野顺利吃掉这条大鱼。

分配战利品时,陈毅建议所有物资全部交给物资紧张的中野,粟裕一口答应。从此中野瞬间壮大起来。

后来粟裕头疾发作,短暂地离开了指挥岗位。这段时间,陈毅回到老部队掌握指挥权,将领们热烈欢迎老首长回归,再没有人质疑陈毅的指挥。

其实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极力维护和适时调动,陈毅元帅或许早就放弃军队职务,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也不知何去何从。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毛主席对陈毅的信任,充分展现了他老人家的识人眼光和领袖才能。

参考资料:

卞龙. 陈毅赴延安[J]. 大江南北, 2022, (4):13-14.

韩继云. 粟裕五次策划始成孟良崮战役[J]. 世纪风采, 2022, (1):15-19.

孔昕. 邓小平在淮海战役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J]. 邓小平研究, 2018, (2):113-1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