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如教授临床经验方介绍(常用三个方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糖尿病等)

 阳光雨露253 2022-12-07 发布于浙江

笔者自2008年~2010年对名老中医孟如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经验方进行了整理研究,现将常用的3个处方介绍如下。

1六味地黄二至丸

1.1方名释义:孟如老中医自拟方由《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医方集解》“二至丸”等结合临床经验化裁而来。

组成:生地黄15g,山茱萸12g,淮山药15g,茯苓30g,泽泻30g,牡丹皮10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甘草3g。

功用:滋补肝肾。

方解:本方以生地黄滋养肾阴,填精补髓为君药;山茱萸固精敛气、淮山药补脾固精、女贞子、旱莲草补肝肾益阴血,共为臣药;以泽泻泻肾浊且防生地之腻,丹皮清肝泻火以制山茱萸之温,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健脾,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共奏滋补肝肾之功。

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证属肝肾阴虚者。症见:腰痠痛,膝软无力,头晕耳鸣,神疲易累,咽干口燥,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细。

临床应用:本方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辨证属肝肾阴虚证候者。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大多病起于日晒或外感,感受热毒之邪而发病,病初多表现为热毒炽盛,后期热毒之邪损伤肝肾之阴,故本病后期多见肝肾阴虚之证。

加减化裁:伴腰痛者加桑寄生、续断;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心烦眠差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汗多加生龙骨、生牡蛎收敛止汗;眼干涩加菊花、果杞养肝明目;脱发加制首乌养血生发;闭经加益母草、泽兰、桃仁、红花活血通经;血尿加大蓟、侧柏叶、白茅根凉血止血。

1.2验案举要:陈某,女,23岁,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脱发,闭经1年来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关节疼痛、面部蝶形红斑,反复口腔溃疡在昆明某医院经相关检查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经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2个月后,上述症状缓解。一年前因时有关节疼痛,服用雷公藤、六方藤等药数月后,关节痛减,但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脱发,闭经,停服上述药物,未进行其他治疗。

刻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脱发,闭经,口腔小溃疡,口干舌燥,时有烘热,纳眠二便正常。面红舌红,少苔尿蛋白+2;肝肾功正常;临床免疫学检查:ANA(+);A-ds-DNA(+)。诊其为“虚劳”(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肾阴虚证,由于素体阴虚,加之久病损伤肝肾之阴所致。肝肾阴虚,精髓不足故见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肾府失养故见腰膝酸软,血枯不能荣于发,故见脱发,冲任失养故见闭经,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故见口腔小溃疡,口干舌燥,时有烘热;面红,舌红少苔,脉细均为肝肾阴虚之征。治以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方用六味地黄二至丸加味:生地黄15g,淮山药15g,枣皮12g,茯苓30g,泽泻30g,牡丹皮10g,知母10g,焦柏10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益母草30g,大蓟30g。12剂,水煎服,1日1剂。

二诊(1997年5月12日):欢迎关注行之医话公众号  药后口腔小溃疡愈合,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减轻。现症见:神疲易累,脱发,闭经,烘热多汗,纳眠二便正常,舌质红,少津,舌苔薄白,脉细,尿蛋白(+1)。此为肝肾阴虚减而未愈,治以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方用六味地黄二至丸加味:生地黄15g,淮山药15g,枣皮12g,茯苓30g,泽泻30g,牡丹皮10g,知母10g,焦柏10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益母草30g,制首乌15g,枸杞30g,大蓟30g。

按:本病迁延难愈,即便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转阴,因此要强调“效不更方”,注意守方治疗,本案患者初诊时尿蛋白(+2),经滋补肝肾为主治疗1月余,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尿蛋白也降至(+1),因患者仍有脱发、闭经,是由于阴虚血亏所致,故守方加入制首乌、果杞滋补阴血。

2益气养阴安神汤

2.1方名释义:孟如老中医自拟方由《医学启源》“生脉散”、《金匮要略》“酸枣仁汤”等结合临床经验化裁而来。

组成:黄芪30g,太子参(或党参、苏条参)25g,麦冬15g,五味子10g,酸枣仁30g,知母12g,茯神25g,川芎12g,甘草3g。

功用:益气养阴,养血安神。

方解:本方以黄芪、太子参益气为君药;酸枣仁、茯神养血安神为臣药;麦冬、五味子、知母养阴清热敛汗为佐药,合太子参为生脉散,益气养阴;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共奏益气养阴,养血安神之功。

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证属气阴两虚、肝血不足之虚烦不寐者。症见:心悸,神疲乏力,心烦眠差,多梦,舌红少津,脉细。

临床应用:本方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辨证属气阴两虚、肝血不足证候者。因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女性多见,女子以血为本,而女子的多种生理活动,经、带、胎、产、乳均易伤阴,从而易造成素体阴虚,阴虚火旺的状态,因而易于感受热毒之邪。欢迎关注行之医话公众号  热毒之邪既能耗气又可伤阴,以至气阴两虚,肝血不足,故本病后期多见气阴两虚、肝血不足之证。

加减化裁:伴汗多加生龙骨、生牡蛎收敛止汗;眼干涩加菊花、果杞养肝明目;脱发加制首乌养血生发;闭经加益母草、泽兰、桃仁、红花活血通经;血尿加大蓟、侧柏叶、白茅根凉血止血。

2.2验案举要:余某,女,34岁。1997年10月20日初诊。因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烘热多汗半年来诊。患者1993年10月因“全身关节肌肉疼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烘热多汗,不规则发热3月”在昆明某医院住院治疗,经相关检查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经给予激素治疗1月后,全身关节肌肉疼痛消失,热退,病情好转出院,病情一直较稳定。半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烘热多汗,尿蛋白+2。刻症见:心悸,心烦眠差,多梦,神疲乏力,烘热多汗,月经量少,纳可,小便正常,面红,舌质红少津,舌苔薄白,脉细;血Rt:正常;尿Rt:蛋白(+2)。诊其为心悸(系统性红斑狼疮),气阴两虚,肝血不足证。由于久病耗气伤阴,以至气阴两虚,肝血不足所致。气阴两虚,肝血不足,心失所养,故见心悸,心烦眠差,多梦;气虚故见神疲乏力;阴虚内热故见面红,烘热多汗;肝血不足血海不能充盈故见月经量少;舌质红少津,脉细为气阴两虚之征。治以益气养阴,养血安神。拟方黄芪生脉散合酸枣仁汤加味。处方:黄芪30g,太子参25g,麦冬15g,五味子10g,酸枣仁30g,知母12g,茯神25g,川芎12g,益母草15g,小蓟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月;

二诊(1997年12月9日):药后精神稍好,其余诸症减轻。现症见:劳累后仍感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神疲易累,烘热多汗,12月3日月经至,量少,3天净,纳可,二便正常。此为气阴两虚,肝血不足减而未愈,仍治以益气养阴,养血安神,原方再服1月;

三诊(1998年月24日):患者服上方至今,烘热多汗除,诸症减轻,偶感心悸气短,经行前心烦眠差,纳可,二便调。理化检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蛋白(+1)。临床免疫检查:正常。经上述治疗患者主症已缓解,尿蛋白已降至+1,治疗显效,但气阴两虚,肝血不足尚未完全恢复故偶感心悸气短,经前虚烦不寐,继续治以益气养阴,养血安神,原方去生龙骨、生牡蛎,加鸡血藤30g,12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1.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女性多见,女子以血为本,而女子的多种生理活动,经、带、胎、产、乳均易伤阴,从而易造成素体阴虚,阴虚火旺的状态,因而易于感受热毒之邪。欢迎关注行之医话公众号  2.热毒之邪既能耗气又可伤阴,以至气阴两虚,阴虚又可至血虚,故本病后期多见气阴两虚,肝血不足,阴虚虚火上扰心神,血虚心神失养,故多见虚烦不寐。3.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黄芪加强补气之功,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清热除烦,全方有较强益气养阴,养血安神之功,故用于治疗气阴两虚,肝血不足之虚烦不寐甚佳,辨证要点为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烘热多汗。

3黄芪生脉二至丸(孟如经验方)

3.1方名释义:黄芪生脉二至丸。孟如老中医自拟方。由《医学启源》“生脉散”、《医方集解》“二至丸”等结合临床经验化裁而来。

组成:黄芪30g,太子参(或党参、苏条参)25g,麦冬15g,五味子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

功用:益气养阴,滋补肝肾。

方解:本方以黄芪、太子参益气为君药;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肝肾为臣药,二药合用亦即二至丸,补肝肾、益阴血;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为佐药,合太子参为生脉散,益气养阴,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之功。

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证属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者。症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细。

临床应用:本方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辨证属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证候者。因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女性多见,女子以血为本,而女子的多种生理活动,经、带、胎、产、乳均易伤阴,从而易造成素体阴虚,阴虚火旺的状态,因而易于感受热毒之邪。热毒之邪既能耗气又可伤阴,以至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故本病后期多见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之证。

加减化裁:心烦眠差重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汗多加生龙骨、生牡蛎收敛止汗;眼干涩加菊花、果杞养肝明目;脱发加制首乌养血生发;闭经加益母草、桃仁、泽兰、红花活血通经;血尿加大蓟、侧柏叶、白茅根凉血止血。

3.2验案举要:李某,女,45岁,于1997年4月17日初诊。因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烘热多汗半年来诊。患者1996年10月因“全身关节肌肉疼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烘热多汗,不规则发热3月”在昆明某医院住院治疗,经相关检查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经给予激素治疗1月后,全身关节肌肉疼痛消失,热退,病情好转出院,但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烘热多汗一直未减轻。刻症见:心悸气短,心烦眠差,神疲乏力,烘热多汗,口干,眼干,大便干,月经量少,纳可,小便正常,面红,舌质红少津,舌苔薄白,脉细;血Rt:正常;尿Rt:蛋白(+1);肝肾功:正常;临床免疫学:ANA(+)1:80(周边型);抗Sm(-);A-dsDNA(-)。诊其为心悸(系统性红斑狼疮),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证。由于病起于发热,热邪耗气伤阴,以至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伤及心阴,心失所养,故见心悸气短,心烦眠差;气虚故见神疲乏力;阴虚内热故见面红,烘热多汗,口干;肝肾阴虚血海不能充盈故见月经量少,目失所养故见眼干,阴虚肠燥故见大便干;舌质红少津,脉细为气阴两虚之征。治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拟方黄芪生脉散合二至丸加味。处方:黄芪30g,太子参25g,麦冬15g,五味子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酸枣仁30g,夜交藤15g,益母草15g,小蓟15g,甘草3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97年6月9日):患者服上方至今,睡眠转佳,其余诸症减轻。现症见:动则心悸气短,神疲易累,烘热多汗,口干,纳眠二便正常。此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减而未愈,仍治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处方:黄芪生脉散合二至丸加味:黄芪30g,太子参25g,麦冬15g,五味子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益母草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小蓟1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月。

三诊(1997年7月24日):患者服上方至今,诸症减轻,劳累时仍感心悸气短,时感口干,眼干,纳眠可,二便调。理化检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蛋白(—)。临床免疫检查:正常。此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尚未完全恢复故劳累时仍感心悸气短,时感口干,眼干。治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处方:黄芪生脉散合二至丸加味:黄芪30g,太子参25g,麦冬15g,五味子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益母草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甘草3g。6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1.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病机多为在素体阴虚的基础上感受热毒之邪,热毒之邪既能耗气又可伤阴,故后期多见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之证。2.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黄芪加强补气之功,二至丸滋补肝肾,全方有较强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之功,故用于治疗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者甚佳,辨证要点为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烘热多汗。3.患者初诊时伴心悸失眠故加入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二诊、三诊时均有多汗故加入生龙骨、生牡蛎收敛止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