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育观念的革新与高效课堂的构建

 昵称15221501 2022-12-07 发布于湖北

  加急发《中小学教育》9月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育观念的革新与高效课堂的构建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姜军     邮编:445000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知识的基础性、人文性、发展性,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从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教和学的有效性还不高。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理论的主要实施领域,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每一位教师不懈的追求。下面就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实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一通枯燥的理论后,接着就是“题海战术”,再然后又是枯燥的讲题,如此循环。每堂课教师是声嘶力竭、口干舌燥,学生反而昏昏欲睡、兴趣索然,何来效果?更别谈高效!所以,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必要前提。学生的兴趣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本身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对教授这门课的老师感兴趣。

在教学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例子穿插于课堂理论教学中。如为什么铁容易生锈而铝不生锈?为什么衣服和塑料都跟石油有关?交警用酒精测试仪为什么能测出司机是否饮酒?城市夜晚霓虹灯为什么五颜六色?……这些“为什么”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开展化学研究的热情,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化学原来就在他的身边,就在他每天的生活里,当学生运用自己的化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疑难时,他就会很有成就感,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慢慢地,就会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另外,教师也要精心准备课堂演示实验。实验是一种直观的表达,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实验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一种手段。化学试验中颜色的变化、形态的转化、声音、光等等现象都会让学生产生无比的好奇心和兴趣。所以,教师要精心准备每一个演示实验,要让实验现象明显,演示成功。当然,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因此,教师要用心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极大兴趣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化学。同时,教师要多跟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师要宽容每一个学生,不偏好学习成绩好的、歧视学习成绩差的,更不能挖苦学生,让学生从情感上接纳你。在课堂上,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乐于听你的课,喜欢你,信赖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用积极的情绪去面对学习,这样的课堂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了解学生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针对固定学生进行的。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得认不认真,而是指一节课完成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前一定要先充分备好学生,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的难易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对这门课的态度是喜欢还是抵制?是想学好这门课还是得过且过无所谓?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是满意还是不满意?如果不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即使你教案设计得再好,讲课再努力,讲台也只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舞台,这样的课堂没有思想的互动,没有生命,你做得将都是无用功,没有半点效率可言。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如果你面对的普遍都是基础较差的学生,那么你就要调整备课内容,降低标准和要求,减慢进度,多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少讲甚至不讲高难度的知识。尽管这样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学生,离你期望的高度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是,只要这节课完成后,学生能有尽可能大的进步,那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就是成功的教学。当然每个班级的学生的成绩都是参次不齐的,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教学中,既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期望,也不能忽略少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应尽最大可能不使一个学生掉队,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有效教学。

     三、进行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突出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方式上要采取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教师对重难点内容不先给出答案,而是创设好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有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讨论式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讨论,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得出结论;程序教学法—按认知规律,由一般到特殊,再有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实验探究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设计解决方案,再小组间讨论,然后集体讨论各小组方案,最后得出最好方案设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合的教学方式,避免教学方式上的千篇一律,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授“元素周期表”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处在同一横行的元素原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再观察处在同一纵行的元素原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会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教师再引出“周期“和”族“的概念,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就会很深,不容易忘记,也理解了知识的含义,而且还锻炼了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老师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要高效得多。再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时,可依照教材设计探究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相似之处和递变规律,然后通过对照实验比较金属钠、钾分别于氧气、水反应的异同点,得出金属钾的活泼性强于钠,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这样当学生遇到卤素等其他主族元素时,即可自行根据其结构预测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并自行设计科学探究方案加以解决。当然,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既有知识水平,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就能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才有意义,才有效果。否则,如果用于启发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能力水平,这样的启发就是无效的,不仅无益于教学,还可能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信心,适得其反。

     四、做好课堂即时评价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起着很大作用。不管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它都需要教师进行课堂即时评价,否则就会阻碍课堂的有效生成,甚至陷入“无效”。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判、指导,更应该是激励、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断然否定,更不能冷若冰霜地严厉批评:“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完全没有听讲!”这样的评价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会让学生畏惧回答,畏惧课堂,精神紧张,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课堂有效性大打折扣。要多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帮学生树立信心:“你的回答已经离正确答案很近了,再加把劲!”要尽量发现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加以赞赏:“你的回答中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并对学生竖起大拇指。这样的评价不会伤害到学生,可以让学生保持对课堂的兴趣,积极参入到课堂教学中,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即时评价还可以对学生回答中的认知错误,做到即时点拨,予以纠正,避免一个错误的理解而导致对整个知识体系的迷茫,影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五、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化学课程很多内容都是在微观世界里展开,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很难用文字和语言将其直观的显现,对于这样的内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再就是有的内容通过简单的图片和音像就能很好的说明问题,可以弥补语言和文字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运用文字、图像、声音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表现手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及其反应规律。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可以营造生动活泼的化学课堂,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教学方式也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比如,讲授“化学键”的概念时,可以将反应中电子的得失和电子的共用用课件的形式做成生动有趣的演示动画,学生一目了然,对概念的理解也就更深,这种动画的感染力远远超过语言。再如,在讲酸雨的危害时,可以拍一些污染的图片和影像,再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看,这种视觉的冲击肯定超过文字的描述。

    总之,打造化学高效课堂是教师永恒的目标。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学观念,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精心设计,精讲导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逐渐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快乐地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