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身怕冷8年余,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2剂而愈

 人民de教师 2022-12-07 发布于北京

本文作者:倪媛(云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师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中心普勇斌副教授。)

 “医生,我好冷!随时都需要带热水袋出门。”一位中年妇女焦灼地向我们讲述着她的痛苦。进入冬季,门诊因怕冷前来就诊的患者更多了。这位患者因全身怕冷8年余前来就诊,经过导师的治疗,症状得到极大改善。现将医案与大家分享,以飨同道。

患者资料:女,47岁,2021年11月8日就诊。

主诉:全身畏寒8年余,加重2天。

刻下症见:全身畏寒,遇寒加重,得温缓解。感寒即全身汗出、打喷嚏、流清涕、全身乏力。时感腰背部冷痛。平素喜热饮,不敢进食水果。纳差,眠可,二便调。舌质暗,苔薄白,脉沉。

中医诊断:痹病,证属肾阳不足兼太阳表虚证,治宜温里散寒解表。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处方:炮附子颗粒30g  (冲服)  ,蜜麻黄10g,细辛3g,桂枝10g,白芍15g,大枣10g,当归20g(自备葱白一节,生姜3片)。7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服药后啜热粥。

二诊时患者手中热水袋消失,心情愉悦。自诉全身畏寒症状明显减轻,受寒后无明显汗出、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腰背部冷痛明显缓解。余未诉无不适。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辨为肾阳不足兼卫表不固。治宜温里散寒,益气固表。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玉屏风桂枝汤加减。

处方:炮附子颗粒30g (冲服),蜜麻黄10g,细辛3g ,桂枝20g,白芍15g,大枣10g,当归20g,黄芪30g,防风10g,炒白术10g(自备葱白一节,生姜3片)。7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每日3次。服药后啜热粥。嘱避风寒,忌生冷。 一周后随访,患者已痊愈。

患者一诊、二诊时,导师均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原文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其主治的病证为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即太少两感证。太少两感证发病的途径有两条,一条为太阳先受邪,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表里发生相互传变;另一条为素体肾阳不足,机体抵御外邪功能下降,寒邪直中少阴而发病。

患者病程较长,8年来先后至各大医院服中药治疗,为何患者症状未见明显减轻?在治疗时大概只看到患者存在肾阳不足之证,用四逆之属,却忘记了患者存在太阳表证的情况;或医者虑其发病时间较长,不敢与汗法,恐防病邪入里,这与《伤寒论》原文“少阴病,始得之”的病程不符。但纵观患者症状、舌脉象,这依然是太少两感的病证。若患者有下利清谷、手足逆冷则应当用四逆辈,急当救里。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麻黄附子细辛汤还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失眠、顽固性尿路感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三叉神经痛、咳嗽等属太少两感之疑难杂症。仲景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导师用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经典,用经典。经方、合方治疑难。只要辨证准,则病效如桴鼓。”

指导老师:普勇斌

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中心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硕士,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赵淳教授学术继承人,云南省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学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生物医药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与厅级以上课题7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担任编委参加编写专著5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年,有扎实的中、西医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诊治:各种风湿类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肌炎/皮肌炎、肺系疾病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