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值得关注!科学家最新发现:终结新冠药物,或能防止所有变异毒株

 wxsjbcf 2022-12-07 发布于山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药却在灯火阑珊处——熊去氧胆酸

2022年12月5日,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在权威学术期刊' Nature '发表了一篇题为' FXR inhibition may protect from SARS-CoV-2 infection by reducing ACE2 '的研究论文。

文章图片1

研究显示:一种之前被我们用于治疗肝病的药物熊去氧胆酸(UDCA)可以关闭 ACE2 受体,进而关闭新冠病毒进入细胞的大门,该药物可以用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而且这种药物主要作用的不是我们病毒本身,而是宿主细胞。因此,这药有可能可以预防之前、现在或者未来可能出现新冠病毒新变种的感染!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还没看懂

但没关系,我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就明白了

截止到今年11月底,全球累计报告病例数已经超过6.37亿,死亡人数超661万。尤其是去年底,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更是以超过德尔塔2倍以上的快速传播速度迅速取代德尔塔,很快席卷全球,成为主要的流行毒株。

文章图片2

但是,不管这个新冠病毒怎么变异,它目前始终还主要依靠一种方式感染我们人类,而且这种感染进入我们细胞的方式,与2008年的SARS病毒相同。

那“新冠病毒”是如何感染进入人体细胞的呢?

病毒根据核酸不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DNA病毒;另一类是RNA病毒。

大家看下面新冠病毒结构,可以发现,新冠病毒属于后者,属于单股正链RNA包膜病毒

文章图片3

新冠病毒外层主要由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 S蛋白)、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 E蛋白)、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 M蛋白)、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 N蛋白)多种结构蛋白组成。

而在刺突蛋白之下,里面为包膜蛋白、膜蛋白、核衣壳蛋白与RNA链构成的螺旋折叠结构。

所以,新冠病毒结果跟其他大多数病毒结构相似,都想对比较简单,就是由中间一段核酸物质(RNA)和外层一套结构蛋白组成

但是也正因为其相对简单结构,让它更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文章图片4

不过目前好在,不管它怎么变异,病毒感染后要想进入我们人体细胞里面繁殖后代,就必须要依靠其表面的一个重要的结构蛋白——刺突蛋白(S),它是进入人体细胞的关键“钥匙”,也是引发免疫反应的重要抗原。

  • 那这个“钥匙”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有钥匙,那就必须要找到打开我们人体细胞的“锁”

这个锁是啥?在哪里?

就是这个叫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I(ACE2),它是“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的“锁头”,是一种I型细胞膜蛋白,

文章图片5

这个受体蛋白,就好比一把“锁”锁在我们人体的细胞膜上,平时主要用于调调血压、维持体液平衡和细胞增殖等作用。

但是当“新冠病毒”通过上呼吸道等途径进入我们人体之后,这个病毒外壳上的钥匙——刺突蛋白(S)就会插入ACE2这个“锁”里面,“病毒”就老老吸附在细胞上,然后再通过膜融合作用进入细胞内部。

文章图片6

病毒进入细胞以后,然后又借助酶多聚蛋白的诱导翻译和分解、复制组装产生更多的病毒,最后又突破这个感染的细胞跑在细胞外面去,用同样的“开锁”方式打开一个个“细胞”。由于ACE2在我们人体很多器官都有广泛表达,这也是为什么病毒会有那么高感染率原因,因为只要带有ACE2受体这个“锁”的细胞,病毒都能将其入侵感染!

文章图片7

因此,如果我们能将细胞的ACE2 受体,这把“锁”给它关闭,让病毒的“钥匙”插不进去,那是不是就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了?

前面提到的,英国剑桥大学的最新研究,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他们发现我们人体的胆管类器官里面广泛存在一种物质,叫做FXR,它可以调节ACE2 受体“这把锁”的打开和关闭状态

结果在他们研究胆管疾病过程中发现,我们有一种之前专门用于治疗肝病药物——熊去氧胆酸,可以降低FXR并关闭ACE2通道

文章图片8

这通道,这把锁,关闭了,那自然而然病毒就无法感染我们细胞了?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是否准确,他们先后做了以下2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用别人捐赠用于科学研究的“肺”,用体外呼吸机模拟维持它正常人体功能,一个肺用了“熊去氧胆酸”药物,另一个没有,结果发现两个同样暴露在病毒下,结果用药的肺并没有感染,而另一个出现了明显感染

第二个就找了8名志愿者,给他们鼻腔都涂上“熊去氧胆酸”这个药物,结果发现鼻腔细胞上的“ACE2”受体,这把“锁”很多出现了关闭,这表明病毒侵入并感染他们的鼻细胞的机会更低!

所以,有理由相信,熊去氧胆酸有可能在未来会成为改变新冠疫情的重要武器

而且这个药非常便宜,上市多年,真最后发现有效,那将会是全世界人民福音!

当然,目前研究数据样本太少,也受到进一步研究限制,很难进行全面临床研究,但是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

#好医生为健康护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