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岐黄针疗法治疗偏头痛病案分享

 新用户2909pCu3 2022-12-07 发布于广东

【概述】

偏头痛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颞部的疼痛症状,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常反复发作,严重时可累及头前部甚至整个头部,可伴有恶心、呕吐、烦躁、头晕、视野模糊等症状。该病多发于青中年的群体,且女性患者占多数,多因压力、精神状态、内分泌情况等因素诱发。

在西医的治疗上偏头痛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及减轻症状来降低对患者生活治疗的影响,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非甾体抗炎药、β-受体阻滞剂等,然而此类药物在起效的同时常伴有让人无法忍受的副作用

偏头痛属于中医学 头风脑风等范畴多因外感内伤引发,致使头部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因气血亏虚,不能营养清窍,不荣则痛偏头痛一般位于头部两侧,经络辩证属于少阳经脉循行部位,临床针刺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明显,且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的优势

【病案分享】

患者黄某,女性,37岁,反复双侧偏头痛1年余,近1周劳累后加重,刻下症见患者双侧偏头痛,以右侧颞部为主,呈搏动样疼痛,痛连前头部,伴有双目胀痛及头晕,心烦,无恶寒发热、胸闷心悸等不适,纳可,多梦,二便调。舌淡胖,苔白,脉弦。

中医诊断:偏头风

西医诊断:偏头痛

辨经筋:足少阳胆经为主

一诊

取穴:双侧率谷、印堂

操作:患者仰卧位,定位率谷穴后以0.5mm*40mm岐黄针快速破皮,向枕后方向平刺,针下得气后轻轻摆动针柄做合谷刺,出针后按压针口;定位印堂穴后提捏进针,针下得气后向两侧睛明穴行合谷刺,至眼睛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针后患者侧头部及前额头痛减轻,嘱多休息,一周后复诊。

二诊

取穴:双侧率谷、双侧肝俞

操作:率谷穴操作同前;患者取俯卧位,定位肝俞穴后进行消毒,以0.5mm*40mm岐黄针进行针刺,快速破皮后缓慢进针,针下得气后轻摆针尾,沿膀胱经循行方向上下做合谷刺,出针后按压针口。

针后患者偏头痛症状明显缓解。

讨论

患者头痛以颞侧为主,属足少阳经循行所过,在率谷穴处触诊可按及条索状隆起,有明显压痛,故取足少阳胆经的率谷穴为主穴进行治疗;患者头痛伴有前额昏重及双目胀痛,可选用印堂穴向两侧睛明穴进行透刺;该病诱发多与情志相关,患者在劳累头痛加重,且伴有眠差及烦躁,可选取百会、厥阴俞、肝俞以畅情志、安神助眠。

岐黄针疗法一种新型的针灸疗法,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振虎教授创立,该疗法以经筋辨证为指导,并结合《内经》五刺法进行治疗。岐黄针疗法既传承了传统针灸之长,立足于精准辨证之上,具有手法轻巧、用穴少、见效快的特点。岐黄针的针体较一般毫针粗,手法操作时能更好地疏导气血,疏通经气,使针感直达病所,针刺率谷穴后再行触诊,患者能明显感觉到局部的条索状隆起压痛减轻;整个操作过程手法轻巧,精准的取穴及较短的操作时间能提高患者对于针灸的接受度,减轻恐惧心理。

    在偏头痛的治疗中,岐黄针疗法见效快,疗效佳。三分治,七分养”,在针刺改善治疗的同时也需嘱患者注重日常调护。偏头痛的发病常与压力、睡眠、情志等相关,针刺后嘱规律睡眠,调畅情志,多听音乐,泡脚等放松身体及心情,睡前以指节按揉头部或梳头5-10分钟,以疏通局部气血。

【参考文献】

[1]刘庆,罗月红,高山,何振曦,赵凌.慢性偏头痛及其针刺治疗的临床研究概况[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2,13(08):64-67.DOI:10.19787/j.issn.1008-1879.2022.08.021.

[2]张银开.针刺治疗偏头痛66例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03):61.DOI:10.16305/j.1007-1334.2012.03.004.

[3]刘改玲,杨晓玲.针刺治疗偏头痛105例[J].山西中医,1995(06):3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