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随笔250记》(80) 易律夫辑

 易律夫 2022-12-08 发布于湖南

          《易经随笔250》(80

     易律夫辑


明高攀龙《周易易简说》

(一)作者介绍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南直隶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万历二十年(1592年)被任命为行人司行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高攀龙上疏参劾首辅王锡爵,被贬广东揭阳典史。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高攀龙辞官归家,与顾宪成兄弟复建东林书院,在家讲学二十余年。天启元年(1621年),高攀龙重获起用,被任命为光禄寺丞。历任太常少卿、大理寺右少卿、太仆卿、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天启六年(1626年),崔呈秀假造浙江税监李实奏本,诬告高攀龙等人贪污,魏忠贤借机搜捕东林党人。该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高攀龙担任行人职位时大量阅读经典,但仍自感“读书虽多,心得却少”,于是改用半日读书、半日静坐的方法涵养德性,此后几十年从未间断。

高攀龙的静坐功夫造诣甚高。所谓静坐以“平常”为要诀,“平常”即清静自然:“以其清静不容一物,故谓之平常”,“静中妄念即净,昏气自清,只体认本性、原来本色,还他湛然而已”,“湛然动去,静时与动时一色,动时与静时一色,所以一色者,只是一个平常也。故曰无动无静,学者不过借静坐中认此无动无静之体云尔”。 高攀龙在著作《书静坐说后》中又把理学的“主一”观念引入静坐论,认为“必收敛身心,以主于一,一即平常之体也,主则有意存焉,如意非著意,盖心中无事之谓一,著意则非一也。”可见高攀龙的静坐说也并非一味讲静,具有“以静为主,动静交养”的含意。

高攀龙的诗文被称为“立朝大节,不愧古人,发为文章,亦不事词藻而品格自高”。著有《高子遗书》12卷,以及《周易易简说》《春秋孔义》《正蒙释》《二程节录》《水居诗稿》《毛诗集注》等书。


(二)《欽定四庫全書总目提要 經部一周易易簡說,易類》载:

【臣】等謹案:《周易易簡說》三卷,明高攀龍撰。攀龍字雲從,無錫人,萬歷己丑進士,官至左都御史,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諡忠憲,事蹟具明史本傳。是書詮解易義,每條不過數言。自序云:其知易,知其能簡,能易簡而天下之理得。又曰:五經注于後儒,易注于夫子,說易者明夫子之言,而易明矣。是其著書大旨也。攀龍之學,出入朱、陸之間,故以心言易。然其說曰:天下有非易之心,而無非心之易,是故貴于學也。學也者,知非易則非心,非心則非易,易則吉,非易則凶悔吝云云。則其說主于學易以檢心,非如楊簡、王宗傳等引易以歸心學,引心學以歸禪學,務屏棄象數,離絶事物,遁于恍惚窅冥,以為不傳之秘也。是固不得謂以心言易為攀龍之失矣。

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墀

 

(三)(明)高攀龍撰《周易易簡說》原序

夫易豈難知者乎哉?豈難能者乎哉?天高地下,萬物散殊,八者流動,充滿于吾前,吾于其中具形而為一物。天地之八者,未嘗不備于吾;吾之八者,未嘗不充塞于天地。靜而成象,動而成占。成象者,退藏而為密;成占者,神明焉而為德。吉凶悔吝,如日月之彰彰焉,而冥行者不知也。聖人惻然患之,莫能致力,則以易示之,又詔之曰占。故曰:易者,卜筮之謂也;卜筮者,占之謂也。靜而不密則不占,動而不得則不占。至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之以蓍,則卜筮之一事云爾。謂蓍不足以盡占可,謂占不足以盡易不可。雖然,不見易而能知者鮮矣,則謂蓍為占也亦宜。于何見易?曰:易無之而非是。識其無之而非是,無之不可見易也。然果何物也?曰:吾之心也。天下有非易之心,而無非心之易,是故貴于學。學也者,知非易則非心,非心則非易也。易則吉,非易則凶悔吝。其知易,知其能簡,能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于是作易簡說。夫五經註于後儒,易註于夫子。說易者,明夫子之言而明易矣

(四)《周易易简说》选抄

周易易簡說卷一 明高攀龍撰

上經

乾:元亨利貞。

夫乾,元亨利貞而已。終古一元亨利貞也,終歲一元亨利貞也,一人一物一元亨利貞也。元亨利貞盡乎乾,盡乎易矣。故學易者當實見之。見之于天乎?未也。見之于人乎?未也。天人,一物也。人之一呼吸,天之一闔闢也,一元亨利貞也。此之謂天行,此之謂不息。

初九,潛龍勿用。

龍,陽象;潛,下象。聖人乘潛則勿用,時位然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二陽出地上,故曰見龍,曰在田,聖人為天下所利見矣。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三,人位也。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人道也。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四即體而用矣,故曰或躍。用不離潛,故曰在淵。上下進退,惟其時焉,故无咎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九五飛龍,則首出庶物,萬國以之咸寧者也。然則聖人首飛龍乎?非也。大中至正,位乎天德,為一卦之主也。

上九,亢龍有悔。

亢龍所以有悔,言時位,非言聖人。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

用九者,六爻皆九也。六爻皆九,則六龍俱見矣。六龍俱見,則六龍俱變而无首矣。易以首為終,无首者,无終窮也。天德又何終窮之有?此天下所以治,天則所以見,故曰:見羣龍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萬物資始,言元也;雲行雨施,言亨也;各正性命,保合太和,言利貞也。何以元亨之下有大明終始三言,利貞之下有首出庶物兩言也?言元亨利貞,則六位之終始,惟聖人大明之時,乘六龍以御天,而乾道始得成其變化,萬物始得保合其太和。是聖人首出于庶物,萬國以之咸寧者也。无天道則无人道,无人道亦无天道,天人一而已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君子何以能自強不息也?以天行也。天行自不息,君子之心,天行也,何息之有?非此之以,而能不息乎?六十四卦之以,皆以此也。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在下則勿用,所謂易之序。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見龍在田,聖人未用于世也,而德施普矣。故人患无德,不患无位。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反復于道,一乾惕而已。

或躍在淵,進无咎也。

或之而聖人之見審矣。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大人造,即聖人作也。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陽至六而盈,故爻至六而止。易與天地凖如此。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天德循環无端,故不可為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