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提高中药疗效,您知道吗?

 灿烂的星空ghla 2022-12-08 发布于四川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宝藏,中医诊治疾病的法则是辩证施治,对于任何疾病都可以通过四诊合参、主病主症进行综合分析,准确辩证,因证选方,因方用药。中草药属天然物质,或者经过炮制,根据其药性和配伍入药,不仅有效成分不易丢失,保持了各种成分的生物活性和自然性,成分更容易吸收,而且安全、副作用少,在临床上治疗疾病、预防保健、养生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优势。

很多人惊叹于中医中药治疗疾病的神奇疗效,越来越信赖中医中药,但为什么也有一些人感到服用中药没有效果或者效果慢呢?医者辩证论治用药、合理配伍至关重要,所以我们经常把原因归咎于医者的诊治或处方有误,而往往忽视了另一重要的环节——中药的煎煮及服用方法。中药在煎煮方法、服用方法、服用时间、服用温度、服药禁忌等各个方面都有要求和讲究。正确合理煎煮及服用中药可以防治疾病,提高疗效,药到病除,反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大意,药物可能会无效、延误病情,甚至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中药疗效呢?很多朋友们拿到中药处方,想亲自煎煮,却不知所措,下面我们分享一下中药正确合理的煎煮和服用方法。

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

01.

煎药器具如何选择?

煎煮器具最好用砂锅、陶罐、搪瓷,不锈钢亦可。忌用铁锅、铝锅、铜锅,因金属元素容易与中药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煎药前需要浸泡吗?

浸泡时间?

02.

中药饮片煎药前一般不需要清洗,如果发现有发霉、生虫、变质现象需弃之不用,若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切忌浸洗,以免有效成分丢失。煎煮前应充分浸泡,中药入煎前一般应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冷水漫过饮片2~3厘米,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缩短煎煮时间。比如花、草、叶类药材可浸泡20分钟;根、茎、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可浸泡时间稍长,30~60分钟。

03.

煎药的火候?

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即大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小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煎煮的时间?

04.

一般药物,第一次煎煮沸后,再煎20~3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质地较轻或含芳香性成分较多,如感冒药、芳香化湿、行气等类药物,煎煮时间应适当缩短,第一次煎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二煎煮沸后5~10分钟即可。补虚药、矿物药及根茎类等质地厚重坚实、不易挥发的药,则应延长时间。第一次煎煮沸后,再煎40~50分钟;二煎三煎,煎沸后再煎30~40分钟即可。煎煮时间均以药液煮沸后计算。

一般来说,一日服用一剂药。一剂药可煎三次,最少应煎两次。每剂每次煎成的药液,成人在200ml左右,为儿童煎取的药量,在50至100ml左右。将两次或三次煎好的药液混合后,分2次或3次服用。

未煎煮的中药饮片应保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煎煮好的中药汤剂应冷藏保存及时服用,忌长时间存放。

05.

特殊药物怎么入药?

煎药同时应注意处方上面有些中药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特殊用法,避免煎煮方法不当使药材浪费,或者影响用药安全。

后下:如薄荷、豆蔻、大黄、番泻叶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入药宜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即可。

先煎:如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煎30 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同煎,川乌、附子(包括制川乌、制附片)等药因其毒性较大,经久煎可以降低毒性,也宜先煎,以确保用药安全。

包煎:有些药物对咽喉有刺激性,或者易粘锅,如辛夷、车前子、旋覆花、蒲黄等,宜用纱布袋将药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煎。

烊化:一些胶类或糖类药物,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饴糖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或加入汤液中烊化服用。

另煎:一些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鹿茸、冬虫夏草等。为避免浪费,可以单独煎煮取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冲服: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如牛黄、三七粉、羚羊角粉、朱砂、硇砂等。宜研极细粉后用汤剂冲服。鲜药,如鲜竹沥汁、鲜生地、鲜芦根等,按医嘱取汁冲服。

中药的正确服法

06.

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讲到:“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但无功,反而有害”。中药的服用时间、服药温度、服药禁忌掌握的是否正确,直接影响药物在人体中的吸收和治疗效果。那么,如何服用中药才最为合理呢?

07.

什么时间服药?

一般来讲服用中药是一日一剂,分2次服用,上午1次、下午1次。

峻下逐水药、驱虫药宜清晨空腹用,攻下药、滋补药及治疗病在胸腹以下(如涉及胃、肝、肾等病)的药物,宜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中药都宜饭前服用。

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活血药、祛风湿药和消食化积药,治疗如病在胸膈以上疾病(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的药物,宜饭后服。安神药物、涩精止遗药应该睡前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缓下剂亦宜睡前服用,有利于次日清晨排便。

代茶饮可以随时服用。调经药宜在行经之前开始服用。急救的药物应立即服用,逐渐加量,直到产生明显疗效才调整服法。中药与西药一般无明确的用药禁忌,但是建议分时段服用(或者间隔1~2小时),以免药物相互作用。

服药的温度,如何掌握?

08.

中医对服用中药的温度也非常讲究,可以分为凉、温、热三种服用方式。

温服:临床用药时,大多数汤药宜温服,温度30~40℃,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也宜温服。此外,对于丸、散等固体制剂,除特别规定外,一般都宜用温开水送服。

凉服:即将煎好的中药汤剂放凉后服用(温度20℃左右)。一般来说,寒剂宜凉服,适用于热证。

热服:将煎好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温度50℃左右)。一般而言,热剂宜热服,适用于寒证。

09.

服药时有哪些禁忌?

服用中药期间,饮食应注意清淡。少吃生冷、辛辣刺激性、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饮酒会增加药物偏性,也不宜与药物同服,以酒助药性的药酒除外。服用中药前后1小时不能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鞣质、咖啡因、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

疮疡、皮肤病患者,忌食鱼、虾、蟹等腥味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哮喘、过敏性皮炎、疮疖等患者,忌食羊肉、鱼、虾、蟹、韭菜等食品,避免食品中的异体蛋白引发过敏反应, 加重病情;肾炎及水肿患者,应严格控制食盐及水分摄取,避免过量酸辣咸味的食品。

服用滋补类中药(如人参、党参、黄芪等),忌食萝卜,因为会损害药物的补益作用。

另外,中药如果在熬得过程中如果熬干了,一定不要再加水,必须倒掉,因为熬干的中药一旦煎糊,其性质就会发生改变,甚至产生毒性。中药很苦,喝完后可以吃块冰糖,但熬制中药过程中不要加糖,以免影响药效。

中药的煎煮、服用方法是否得当对于中药疗效很重要。通过上面的介绍,希望能给喜欢中医药的朋友们一些帮助。

南阳医专一附院

供稿|仇瑞莉

编辑|郑娟

审核|张庆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