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妻子死后,他自杀6次未成功:爱是桩奇怪的事情,它来得出其不意

 沙栗 2022-12-08 发布于浙江

两年前朋友推荐了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给我,我知道这部片子获得了2016年欧洲电影奖,2017年又得到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不过电影一开场蜗牛一样慢吞吞的节奏让我打了退堂鼓。

但最近又有朋友向我推荐了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一个叫欧维的男人》(2019年新版把“决定去死”几个字去掉了)。听说好莱坞也看上了这个故事,正在拍摄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美版《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明年就将上映。这倒令我十分好奇,这个叫欧维的男人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让大家这么着迷?

当我认真读完小说之后,我发现自己也被欧维迷住了。

他外表很冷:古板刻薄,与世界格格不入

“欧维五十九岁,开萨博。”这是小说开头第一句。接着读下去,我们知道了,欧维一个人独居,他的妻子索雅在半年前死于癌症。

这个五十九岁的男人是什么样子的呢?他古怪刻板,说话刻薄;他恪守常规,坚持原则,他一生钟爱萨博,对开着其他汽车的人很不屑。他每天早晨准时醒来,准时到小区巡视一圈。不让任何汽车开进小区、乱放的自行车放进车棚、乱停的汽车掏出小本本记下来、对穿着白衬衫的政府公务员深恶痛绝……

欧维看谁都不顺眼,这让他看起来非常“冷”,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事实上这种冷并非索雅去世后才有的,而是跟他的童年经历有关、跟索雅遭遇的那场意外有关、跟他失去的一切有关。

七岁,母亲去世。十六岁,父亲去世。他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开始独自生活。紧接着又遭遇同事的诬陷,丢了工作,房子又被烧毁。总之,欧维似乎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人。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索雅,但不幸的是,跟索雅的幸福生活才刚开始又失去了孩子,幸运的是,尽管索雅的后半生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但索雅的乐观向上始终让他们过得很幸福……

可是现在,索雅死了,欧维已经没有了任何亲人。所以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似乎都已经与欧维无关,欧维感觉自己的生活已经没有了意义,他想去陪伴索雅。

他内心很热,因为有爱

小说当中,欧维实施了6次自杀行动,但却每次都会遭遇意外。看来,想死也并不容易啊。这个世界依旧在跟欧维作对啊,连上帝都不愿意接收欧维。

为什么欧维总是不成功呢?

他曾尝试在客厅上吊、利用汽车尾气里的一氧化碳自杀、去火车站卧轨、找出索雅爸爸留下的猎枪想饮弹。但每一次都会出现各种意外:新搬来的邻居不会倒车,撞上了他家外墙和信箱;然后是新邻居,这个来自伊朗的孕妇帕尔瓦娜不会开车,欧维不得不开车送她去医院;接下来,在火车站阴差阳错地救了一个比他先倒在铁轨上的男人;紧接着准备饮弹之际,邻居小伙吉米又带着同性恋朋友闯到门前……总是一桩接一桩的麻烦,让欧维死不了。

整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欧维其实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他外表很冷,但其实内心却是火热的。他会毫不犹豫冲进火海救出老人和孩子、帮助帕尔瓦娜一家、收留流浪猫、收宿吉米的同性恋朋友、竭尽全力去阻止自己几十年的死对头被送进养老院……

甚至他和鲁尼,四十年来,表面上是死对头,但实际上彼此心里始终是欣赏对方的。尽管两个人看起来相处融洽的时光并不算太多。为了把鲁尼留存安妮塔的身边,欧维拼尽全力。

索雅是最懂欧维的人,她知道欧维是多么的善良、正直,她知道欧维值得爱。她知道,“大多数人逃离火场,但欧维这样的男人冲向火场。

“人们总说欧维刻薄,其实欧维一点儿都不刻薄,他只是不会嬉皮笑脸罢了。”

欧维嘴上说着嫌弃别人的话,却又甘心情愿、不遗余力地帮助着大家。他是一个内心极具包容性,有着大爱的男人。

“爱是桩奇怪的事情。它来得出其不意。”是的,欧维又重新得到了爱。

他失去过,又重新得到了,他重新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可喜的是,自杀没能成功,欧维的生活重新有了色彩,他重新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索雅在,欧维的生活才有色彩。当索雅不在了,欧维以为,他已经没有生活了,更不用说色彩了。

但欧维没想到上帝会给他送来最好的礼物。

帕尔瓦娜出现时,他的生活被改变了。

这个性格跟索雅差不多,活泼开朗的伊朗女人总是给欧维“惹事儿”。帕尔瓦娜一出现,欧维就总有事情做。接下来,似乎整个世界都在给欧维制造“麻烦”……如果不把这些麻烦处理好了,他没法去见索雅。因为他知道,索雅要是在的话,一定不会坐视不管。

因此,是内心深处对索雅的爱在支撑着欧维,去做这一件件,一桩桩必须做的事情。

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当中讲述过自己在纳粹集中营饱受折磨的时候是如何在绝境中找到生活的意义的。并由此开创了意义疗法。弗兰克尔说,发现生命的意义有三个途径:工作、爱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以此对照,我们会发现,尽管一直是被动的,但欧维正是通过这三种途径重新活出了生命的意义。内心深处的善良与真诚让欧维情不自禁地关爱着身边的人,为他们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尽管欧维其实当时也已经身患重病。

在此过程中,他曾经失去的,也都一一得到了。

他有了一个话唠般的“伊朗女儿”,和三个可爱的“外孙”,这就是他和索雅一直想要的生活啊!

他把鲁尼留在了安妮塔身边,像鲁尼和安妮塔一样携手一生,相伴到老,这本是他和索雅的心愿啊!

他像当年索雅和安妮塔照顾吉米母子一样照顾吉米,疼爱吉米和他的同性伴侣收养的小女孩。

邻居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就像一个大家庭,人们因为欧维而团结在一起。

所以欧维真的一点都不刻薄,他是内心火热,有大爱的男人。他只是不擅长表达,其实内心里对这个世界爱得深沉。

他一生都深爱着妻子、钟情于萨博,热爱着自己家园、热爱着自己的国家。他看似固执,其实非常包容,他把帕尔瓦娜当成自己的女儿;他关心吉米和他的同性恋伴侣;他和鲁尼始终是彼此欣赏的朋友。

欧维的一生或许正是千万个普通瑞典人的缩影

在作者巴克曼的笔下,欧维是个活得非常真实的人,他嘴上诅咒着这个世界,内心却又对这个世界无限热爱。

巴克曼对于人物的刻画非常的细致、用心。他赋予了欧维某些独特的标签。比如欧维对萨博的专情,欧维认为这是忠诚与原则的问题。

查下资料就会知道,萨博曾是瑞典汽车工业的骄傲,它见证着瑞典在二战以后的发展与崛起。因此这个独特的标签实际上是有特殊的意义的。

欧维八岁时,父亲得到了一辆萨博92,这是萨博公司第一代的轿车。从那时起,欧维就决定这辈子除了萨博什么车都不开。之后的几十年里,欧维的车子从萨博92一路随着更新迭代到后来的萨博9000。而鲁尼呢,则与欧维形成鲜明对比,多年来鲁尼钟情沃尔沃,后来又换成了宝马。欧维对此非常不屑,认为鲁尼不可理喻,没有原则。

总之,种种细节都在向我们展现一个对感情、生活都非常执着的人。同时我们会发现欧维的一生,也正好是瑞典从二战后经济崛起进入辉煌时代,又慢慢步入老龄化的整个阶段。因此可以说,巴克曼对主人公欧维有这样的细节安排,也是有其深意的。

此外小说实际上涉及的议题很多,养老议题、婚恋观念等等,同时也展现了对外来移民的包容。小说在一个小小的时空范围内展现了一个普通瑞典人的一生。或许欧维正是千千万万个普通瑞典人的缩影,他们很固执,有自己的坚持,爱家、爱国、富有爱心,爱好和平。

小说的写作风格,一如我们印象里的北欧风情,清新自然、细腻舒缓、饱含深情。没有剧烈的矛盾冲突,一切情节只是慢慢地铺陈开来,一种暖意慢慢在心中弥漫……

我尤其喜欢小说的谋篇布局,通过现在与过去穿插来叙述欧维的一生。在小说的开头与结尾有一个巧妙的呼应。第一句“欧维五十九岁,开萨博。”而在结尾处,欧维留下的房子里,一对即将搬进来的小夫妻开的车也是萨博。这是家国情怀的传承,这是爱的传承。 

 

作者:沙栗,多平台签约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