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知识点解读与学习策略44——周长

 慢点数学 2022-12-09 发布于江苏

周长,顾名思义,是指一周的长度,即围成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如何让学生体会一周、感悟边线,真正理解概念,灵活计算周长。

1、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周长的含义

在实际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五角星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有很多,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描一描、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接着把生活中的物体形状抽象成平面图形,再通过描一描、说一说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认识。如下图:

2、探究周长测量,感知周长的计算

周长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直尺测量法、绳绕法、滚动法、软尺法等等,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为以后圆周长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测量周长的过程中,要注意测量方法的优化。如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只测量一条边就可以得到周长而有的测量两条边才可以得到周长,让学生感知到周长算法的多样性,为下面总结周长的计算方法做准备。

3、对比多种算法,优化出最佳路径

例:计算下面长方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要理解长方形周长就是长方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即四条边长度的和求四条边长度和,有三种计算方法:逐一加36+14+36+14;分组加36×2+14×2;分组加(36+14×2。比较这三种计算方法,哪种算法最简单?为什么?

接着利用变式练习加深对选出的计算公式的认识:已知长方形周长是100厘米,长是36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先让孩子用不同方法去计算,再通过对比,总结出哪种周长计算是简洁的,从而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最佳路径:长方形周长=(长+宽)×2。

对于其它图形的周长最优计算方法,一定要结合每个图形的特点,思考怎样简化计算,实现算法的优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