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例一病

 JUN1854 2022-12-09 发布于江苏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Kimura病是一种良性反应性病变,导致皮下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该病病因未明,虽有多种假说提出,但最广为接受的是免疫反应异常。其具体发生率未知,但东方人群更为常见。患者年龄以20-40岁为主,男女之比3:1。临床上一般表现为右颈部皮下淋巴组织病变,80-99%的患者会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还可出现肾病综合征(12-60%)及累及涎腺的肿物。

《BMJ Case Rep》杂志曾刊发了一例发生于左臂的Kimura病且进行了简短的讨论。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一病种并指导临床实践,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病例展示

患者20余岁男性,因左前臂内侧肿物而就诊于外科。肿物大小7*4cm,无触痛。患者自诉病变已3年,当时大小2*2cm,外院门诊就诊考虑为脂肪瘤;后逐渐增大至现在情况。体检肿物质软,可推动;被覆皮肤正常。同侧腋窝多个肿大淋巴结,滑车上可触及2*1cm淋巴结。左上臂未检出神经功能障碍。其他病史方面,患者自诉有过两次肾病综合征,无呼吸道病变或皮肤感染病史。肾活检为微小病变型特点。无肺结核阳性患者接触史,无呼吸困难或皮疹病史。

血常规检测,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至11.3*109/L(正常参考值3.5-8.5*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至2580/dL(正常参考值≤500/dL)。IgE水平2300UI/mL(正常参考值150-1000UI/mL)。代谢指标、肾功能及尿蛋白均在正常范围。

病变部位高分辨率超声检查,为混合性回声的肿物并有结节状、低回声的淋巴结,提示肉芽肿性炎,考虑为非典型结核或皮下结节病。磁共振检测,T2加权相为异质性高信号密度组织并有脂肪束。

图1.临床检查(A)及超声所见(B),后者表现为皮下的混合型回声(红色箭头所示),下方有淋巴结(黑白箭头所示);病灶下方为肱三头肌(橙色箭头所示)。

 一例一病-Kimura病

图2.MRI所见。(A)冠状位为异质性高信号组织,伴条索样脂肪组织(白色箭头所示);(B)冠状位可见肿物紧邻大血管(红色箭头所示);(C)矢状位可见病变(箭头所示)与肱骨的相对位置。

一例一病-Kimura病

细胞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对病变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偶见上皮样细胞。根据前述资料及细胞学所见,初步考虑结核。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考虑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不过,细胞学标本抗酸染色阴性,核酸扩增检测阴性,排除了结核。综合考虑,上臂单发肿物、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结节病的可能性也不大。

根据上述情况,原作者考虑了多个诊断可能,如霍奇金淋巴瘤、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细胞增多、Kimura病、Castleman病、皮病性淋巴结炎、非霍奇金淋巴瘤、药物副作用、寄生虫感染等。

治疗及确诊

经患者知情同意,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物灰白色,紧邻血管,但无大动脉及静脉受累。术后组织学检查,可见多个淋巴滤泡、伴滤泡间区血管增生;混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并散在浆细胞。

图3. 病变切除组织病理学所见。(A)大量淋巴滤泡,伴反应性生发中心显著增生(黑色箭头所示);同时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增生(红色箭头所示)及中等程度硬化(绿色箭头所示);(B)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生发中心(实性箭头所示)及淋巴组织增生(空心箭头所示);(C)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

一例一病-Kimura病

上述组织学所见、结合此前肾病综合征病史,本例确诊为Kimura病。术后每月一次定期随诊。第一次随诊时,开始每日10mg强的松治疗;第六次随诊时,停止激素治疗。患者无神经功能障碍,手术部位已恢复,表现为正常的瘢痕形成。

小结

Kimura病是一种良性的慢性肉芽肿性病变,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接受度比较高的病因学说是T细胞受刺激后的免疫反应异常、导致高敏反应样表现而出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肿物形成。分子检测表明导致反应性免疫应答的是免疫球蛋白重链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该病临床常表现为头颈部肿物、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也可发生于其他非典型部位,如手(伴或不伴神经受累)、乳腺、臀部、中纵隔、肠道。80-90%的病例会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并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也可表现为活动性肾病综合征及累及涎腺的肿物;还可出现雷诺现象及哮喘。

Kimura病的肿物一般生长缓慢。切除标本组织学检查,常见滤泡增生伴反应性生发中心,无非典型表现。滤泡间区、淋巴窦及淋巴结周围软组织会出现特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簇。也可见不同程度硬化。此外,文献中还有诸多组织学表现的报道,如生发中心的血管化、坏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嗜酸性粒细胞性微脓肿,罕见情况下可有巨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性肉芽肿。

Kimura病手术切除并应用低剂量类固醇激素治疗,但复发率较高,文献中数据为56.3%至71.4%。大剂量类固醇激素可用于有肾脏活动性受累的患者。环磷酰胺可抑制钙离子依赖性信号通路而导致白介素-2转录、降低T细胞增殖,因此可用于反复发作的病例。有神经受累的情况下、或手术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可采取26-30Gy的放疗。放疗也可联合手术,用于有病变残余、或激素及环磷酰胺耐药的反复发作病例。

点此可下载原文献

参考文献

[1]Mulla F, Bomanwar N, Sakhare S, Pinto CJ. Kimura's disease of the left arm. BMJ Case Rep. 2022;15(8):e250758.

doi:10.1136/bcr-2022-25075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