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进:治愈他人,燃烧自己

 吕杨鹏 2022-12-09 发布于北京

这几日朋友圈被张进老师离开的消息刷屏了,初看到非常震惊,甚至完全不敢相信。我的心沉沉了好几日,翻来覆去看大家纪念他的文字,打开又合上再打开。

无论是在媒体圈还是心理健康的领域,张老师都是无比出色的个体,他的闪光照耀了几代人也帮助了无数曾经走到尽头的个体。

在媒体圈,他曾是工人日报的编委,再到财新的副主编,财新中国改革的总编辑,每一段历程都熠熠生辉。他在财新的时候,我曾经向他推荐了一个在南周的实习生,他听我说这个孩子资质很好,虽然简历一般也没有正式工作过,还是愿意抽时间一见,一丝不苟地面试,后来这位实习生如愿进了财新也做过了许多不错的作品,成为了优秀的年轻记者。

再后来张老师从财新离开,自己创办“渡过”公众号,发表自己的患病经历和抑郁症的科普文章,并最终著书多本。我在北医学习的半年,他作为特邀讲师来给我们上过课,他将自己重度抑郁并走出来的经历娓娓道来,而当时我自己还在深渊中,对张老师的所述所为只有敬佩。

再后来,他的公号影响力越来越大,帮助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患者发声,很多读者自发的来信,说出自己的故事,社群组织也办得越来越好,“渡过”慢慢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患者和家属互助社区和解决方案的平台。

在他看来,因为精神疾病的复杂性,单个个体的力量和耐心是有限的,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形成能量场,让所有人帮助所有人,从而获得相互疗愈的最佳结果。在美国这样的理论被称为“peer support”(同伴支持),也是精神健康领域最有价值的举措之一。在中国,这样以患者为主力的互助组织并不多,做得好的就更少了。张进用一己之力,开拓了中国这样的领域,让受挫的个人找到了能为之安宁的栖息地。

看着蒸蒸日上的“渡过”,从上线到线下落地。大家都觉得他完全好了,在用自己的光热帮助一个又一个仍在黑暗里的人们,包括青少年和孩子们。很多人在平台上留言,因为这一平台被挽救、被治愈、被珍惜,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而又因为他自己是亲历者,大家对他的信赖天然增加了。

尽管我对他看待抑郁症的有些观点不尽认同,但“和而不同”本就是生命的参差百态,我依然愿意给朋友或需要的人推荐他的书和公号,可以说推荐了无数。在他的书里和公号上,不了解精神问题的人逐渐有了清晰的面貌,深陷在精神问题泥潭中的个体也找到了归属。

这几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大家的情绪和精神反复被折磨,大流行给个体和集体都留下了心理创伤,在国内的朋友几乎无一不是半躺平的状态。而张进却一步都没有停下。他做的事是我一直想做但却不敢做的事,虽然周遭的朋友但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或困惑,我都愿意帮助和分享,很多朋友也是因为我曾经写自己的经历而认识我,但真的身体力行搭建这样的平台去投入到一份事业中我没有这样的勇气。

因为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每一次探讨病情、治疗、康复都有可能触发到自己那敏感的神经,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将自己陷入到黑暗中。很多患者看似康复,但哪里那么容易有真正的康复,我所认识的几乎全部人无一不在反复经受折磨,这绵长的病程不是看起来痊愈就真的痊愈了。很多人需要终其一生疗愈自己,或终其一生用药物支持。

我不知道张老师是否也有这样的时刻,帮助到一个又一个的个体成就固然欣喜,但这欣喜的带来的兴奋转瞬即逝,很快便又要沉浸在一个又一个悲伤挫败的他人故事里,而有一些是用尽全力也无法挽回的悲剧。听得多了,很难不与之共情,或投射到自己身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消耗并燃烧了自己去解救他人。

因为太容易共情和移情,渡过公号上的故事我几乎不会看,原因和前面提到的类似,这样的逃避虽然可耻却有用。但他的演讲有时我会打开,听的时候总觉得他的眉眼中带着说不出的忧郁,或许那就是知识分子的模样?今年5月,在公众号上看到他说自己查出肺癌的心理历程和勇敢的面对经验,暗暗地为之祈祷,总觉得这不过是一个上天给与的小挑战,很快就会被越过。

但好消息没有传来。

我再也没看到张老师在朋友圈或公号更新任何和治疗疾病有关的消息,每天还是会发布或是基地的运营情况或是一些摄影作品。

张进的朋友圈停留在了2022年10月12日,之后便再无更新了。据说财新的小朋友们几次要去看他都被婉拒了。或许他被病痛折磨,或许被心魔袭击,我能想象到那种透不过气的焦虑和忧愁,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煎熬。这几日但凡想到这件事我都会有心被重压的感觉,渡过二字写来容易,在自己身上真的做到又是太难,也许谁也不会真正了解让他最终放弃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又或是哪一瞬。

现在,他可以真正的休息了,从一个大家眼中的“完人”去做他自己。我想,他未尽的事业定会有人继续下去,让盈盈生命之火继续。

愿安息。

图片

张进(1966-2022)



@端端酱
资深医药健康撰稿人
美国Fulbright公共卫生项目访问学者
致力医药调查新闻写作10年
记录生命之问
护佑健康之权
联系端:dandan0531@gmail.com
本公号内容仅代表个人,和任何企业及机构无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