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黎黎 运用新课改理念培养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策略新思考

 昵称15221501 2022-12-09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素质教育》2018年5月

运用新课改理念培养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策略新思考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        张黎黎       邮编:445000

       摘要:当今高中化学教育下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在忽略了主体对化学感性认识的同时,舍弃了有关创新性、实干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培养。本文针对这一情况,从发现问题的兴趣培养、搜集资料与归纳内容的动手和概括能力培养、科学想象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培养以及学校提高化学教育重视度五个方面,提出如何完善当前配套苏教版后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我国高中化学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中,近年来一向推崇素质教育而反对传统的学生学习被动接受式学习模式。但在素质教育浪潮中却遗憾的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兴趣乃至思维方式上大同小异,统一的学习模式暴露出我国教育事业的尴尬地位。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优良思维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习兴趣乃至促进国家学科进步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学化学学习不像传统科目如语文、数学的学习,语文、数学科目几乎是纯理论的学科,而高中化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书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在实际实验操作中顺利过关,高中化学乃至化学学习本身就是为今后的实验操作作理论准备的。为此,通过以下对高中化学教育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分析与培养措施,希望能够给广大教育研究者一份有用的借鉴。
  一、当今高中化学教育下学生思维特征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探究化学原理在实际物质世界反应与作用的基础科学,苏教版高中化学在讲解物质分类、电解质等内容时都穿插了许多实验课程,而实验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开发培养学生感性认识事物能力的重要手段。当今高中化学教育下学生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并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的特征[1]。正由于这个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在化学原理支配下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能有利于学生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全面均衡发展。基于这个特征,高中化学教育面临了许多难题:首先,中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一般具有高度抽象性,在一般不注重实验课程的现状下调动不起学生踊跃学习化学的热情,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凭空一脑子理论知识与国家社会需求的化学方面的实干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其次,现今国内高中普遍的课堂化学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化学学习的能动性从而降低其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度。最后,没有相应的实验或者竞赛等活动,中学生没有锻炼其思维能力的有力媒介。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1.发现问题的兴趣培养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可以从课堂情感教育方面获得成功,对学生的道德情操教育是督促学生主动去发现化学课本中具有独到性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添加如爱国爱民、为国家社会奉献自我的思想因素,比如苏教版高中化学在讲到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节时,可以向学生将我国古代金属制农具的辉煌历史与当今我国农作科技设备落寞的现状进行对此;又如,在讲到阿伏伽德罗常数时,可以详细介绍其人的生平奋斗事迹。通过古今对比的差异以及名人获取成功的方式这两个例子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祖国的爱国爱民热情,从而促使学生想要努力学好化学的愿望。可以说,情感教育中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必要措施。
  2.搜集资料与归纳内容的动手和概括能力培养
  发现问题之后便是搜集资料,在成千上万的资料信息中,归纳总结将各个事物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而忽略不计个别事物的非本质特征。在进行一个实验时,不可能马上得到书本上一样的结果,同时在得到实验结果之后需要学生充分的分析归纳,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掌握巩固了书本中的知识,同时锻炼了中学生对于科学探索的耐性。如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也是经过无数次试验、无数次的失败才有了最后的发现,此前的试验失败的结果都是为了实现最后的成功发现为目的的;同样门捷列夫也是经过千百次的尝试概括总结才得出了元素周期表,从而在化学史上为人称道。
  3.科学想象力的培养
  提出问题,进行想象力的培养是锻炼中学生化学学习思维能力的良好开端。学生化学学习想象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科学创造性的发现,从古至今众多科学家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源自于他们对事物存在发展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切实注意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例如在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在讲到次氧化氯的漂白作用时,将次氧化氯与放有酚酞的红色氢氧化铝溶液混合时让学生想象之后的实验现象,当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再让学生设想其中的原因。早期的欧洲科学家也无法得知碳原子的结构,正是因为这些科学家富有科学想象力的发现才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对碳原子结构的认识,说到底就是其丰富的想象力助了他一臂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应一步一步,慢慢引导学生学习,保持其想象力总是处于活动的状态[2]。
  4.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创造意识促进科学发展,国家社会发展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分析问题时,一方面在脑海中将事物进行分离展开分析,另一方面又将抽象化的本质内容进行组合再认识。在思维将事物分离开进行分析时,尤其重视该过程中的创新性认识的发掘。如在解决一道化学题目时,绝大多数学生会采用课堂上讲的普遍方式,有时拘泥于一种方式的解答,当遇到另一种问题时便无从下手。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授课时善于提问,中学生在课堂上也应积极质疑。又如在苏教版高中化学中讲到离子反应会发生不同沉淀情况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实验,探究不同反应沉淀的现象区别,而不是拘泥于书本简单的描述。
  5.学校教育提高对高中化学教育的重视
  学校应充分意识到高中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高中化学是一门集实验、理论、假说的灵活性较大的基础学科。学校等教育机构首先是对化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视,这便涉及到实验教学,应加强实验室设备资源、实验室工作人员操作技能、教师规范操作等方面要求;其次是竞赛、比赛的开展,启发采用学生突破陈规的思维。化学竞赛的整个过程就是培养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对物质及性质进行分析、综合、理解、归纳,从而得出相关的化学原理的过程[3];最后,高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应该多借鉴在教学方式上卓有成效的经验型教师的教学经验。没有学校教育的支持,高中化学教学将无法取得长足的发展;同样没有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思维能力水平将无法获得提高。  
  总之,在鼓励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高中化学教育应该努力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能力,多给予中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学会质疑、兼顾书本以及实验,全面发展各方面思维能力的机会。开拓创新意识,调动兴趣,师生相互促进。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享受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为国家社会输送一批真正意义上化学领域的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钱宝珍:《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3(17):70-72;
  [2]陈振英:《谈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短章集萃》,2013.2:63;
  [3]张天宏:《浅谈高中化学竞赛对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策略》,2013(5):4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