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思考

 昵称15221501 2022-12-09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教学与研究》2018年4月 

 湖北省利川都亭体育路小学      罗珺      邮编:4454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训练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训练。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需要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将朗读训练作为一个突破口,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课文内容,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提倡开放性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必须“入情入境”。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富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如教学课文《两只鸟蛋》,我准备了几个鹌鹑蛋,让孩子的观察外观形状并亲手触摸。通过观察触摸,孩子们知道了鸟蛋是圆圆的、滑滑的,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在愉悦中积极朗读,都朗读出了鸟蛋的可爱,感情非常到位。
  二、加强自主朗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新授课的时候,教师往往要布置学生通过初次朗读课文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此时,有经验的教师在要求学生朗读时,只是向学生提出一些通过朗读了解有关内容的要求,在朗读的形式上不加以限制,而是给学生自主决定朗读方式的权利,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朗读环境下,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朗读。没有了约束,没有了程式化的要求,学生的心完全沉浸在文章展示的世界里:精神游历其间,读书就自然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冰心创作的《只拣儿童多行处》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写的问题,是不存在多大理解上的困难的。而如何深入体会冰心老人撰文时的情感世界,是必须在一遍遍的朗读中体会的。而这种朗读体会,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给学生足够的朗读自由,让他们在重点段落、关键词句上反反复复地“读中品、品中读”,进而捕捉、体会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思想情怀。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学以致用”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与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是通过区区有限的课堂40分钟,必须将语文的朗读训练贯穿在阅读课、活动课甚至各类如读书节、演讲赛等活动之中。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意义,在属于学生的读书时间里,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像自由飞翔的小鸟,在自己朗读的世界里自由、快乐、幸福地读有意义的书。
  三、积极预习,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字典是最好的老师,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一本字典。每次上新课之前,我总是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遇到不认识的字,要看准字形,在字典上查找字音,先“读”为快。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字音读准确,朗读过程中不能添字也不能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预习的习惯就这样养成了。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顺应了部分小学生好动、多动的生理习惯。
  四、反复诵读,使诵读深入学生心中
  在教学古诗时,我总是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采用领读、赛读、唱读、扮演小诗人读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接着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之后再次让学生诵读,使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反复诵读时感情也会更进一层,而反复诵读又会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作为一种学习、鉴赏的方法,吟诵对学生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能力提高的技巧
  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能力提高的技巧是教师课堂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首先,教师可以采取示范朗读的方法,将朗读的文本进行分解,详细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文本内容和章回结构进行断句、分段等。其次,要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在朗读过程中掌握呼吸、换气等规律,保持胸腔、口腔和脑腔的共鸣,保持气息的流畅,将朗读逐步引向朗诵。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在朗读过程中将声音转化为可辨识的认知符号,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朗读的文本转化为自身可认知和可理解的信息。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的统一,这也是朗读训练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六、智慧评价
  在朗读教学中,评价至关重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听到老师的表扬。而教师充满智慧的评价必定能增添课堂的生气和乐趣。农村学生的普通话发音一般不太准确,容易夹杂着方言,这时,教师如果能及时纠正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势必能大大增强学生的朗读信心。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老师作一些指导。通过对同学的评价,能让他们学会怎样去朗读。锻炼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国家大幅度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朗读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增加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但是总体来说, 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仍然有很多的教师忽略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中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朗读教学的时间不足。 虽然近年来我国对朗读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视, 但是教育大纲中对朗读能力的教学目标没有做出硬性的规定, 这就导致很多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教学。 大多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的朗读学习或者是在课前进行简单的朗读, 这就导致学生朗读的时间比较短,朗读的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而且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并不认可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还是采用传统的一言堂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严重影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2)朗读的内容单一。 老师在开展朗读教学的时候,应该将朗读教学摆在和其他教学相同的位置上, 不能厚此薄彼。 老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朗读权利, 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自由的进行朗读。 而且,老师还要向学生讲解朗读的重要性, 让学生可以清晰的了解朗读能力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但是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老师往往将朗读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 忽略了其对教学的重要性,而且,小学老师大多将课本作为朗读的内容, 造成了朗读内容的单一。 很多老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为了加快教学的进度, 仅仅选择一些比较容易朗读的内容来进行朗读,这样虽然加快了教学进度, 但是却不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3)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当前很多老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由于自身朗读知识的缺乏, 往往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很多老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仅仅采用一些模糊性的言语, 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朗读教学的需求。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十分注意对学生们朗读能力的提高,并教授给学生们良好的朗读习惯,让学生们通过有效的朗读,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通过熟练的朗读,使自己的语文成绩和语文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