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补香'和'快速成熟法',把素菜做好吃,厨艺就算练成了

 wangly0611 2022-12-09 发布于广东

一句“真香”是对菜品最高的评价,尤其是肉菜,爆炒,久炖,烧烤,别管用什么方法,只要香了,总会有人喜欢。

香,似乎是肉类与生俱来的天赋,丰富的油脂和风味,有时候简单水煮,也足够满足食客们的胃口。

可提及香味,大部分的素菜食材,就得哭鼻涕抹眼泪儿了。

肉肉们,随便扔锅里,翻两下就香了。

可是蔬菜们,精心准备半天,一下锅就出汤了,稀汤带水儿的,调味儿难,看着也没食欲。

对于天生缺香的素菜们,怎么把他们做好吃了,才是厨师们工作里的重点和难点。

说起素菜,也就是香味儿差了些,鲜味跟风味可并不比肉差。

大名鼎鼎的味精,就来自于西红柿,胡萝卜,洋白菜这些日常蔬菜。

而炖肉的时候,蔬菜的搭配就像相声里的逗哏与捧哏一样。

肉太香了,表现欲又太强。蔬菜用他们的风味,提升肉的鲜味,遮盖一些异味儿,还能把味道表达的节奏控制好,舒缓且匀速的让食客们的一口一口嚼出来。

这篇文章,算是应一位朋友的要求写的,因为我也认为把素菜做好吃,是烹饪里最难的事情。

既然想把这个硬骨头啃掉,那就得先对素菜做个全面的分析。

按照食用部分,我把素菜大概分了三类:

根茎类:淀粉,纤维,风味含量足,例如土豆,芹菜,胡萝卜。

叶类:绿色营养丰富,水分含量大,例如菠菜,白菜,油菜。

果实类:水分,营养,风味都不错,口感变换也多,例如西红柿,茄子,豆角,黄瓜。

还有一些特殊的,例如豆芽。

和一个特别类目:菌菇类食材,菌菇类食材,营养,风味都不输给肉类,还有一些肉类缺乏的特质,我准备再单独写一篇文章。

以鲜香为好吃的味道价值观来分析,素菜食材的特性往往都是缺香而多鲜的

以营养的角度来看待,宝贵的“绿色营养”害怕高温和长时间的烹饪

以口感的标准来衡量,素菜食材因为含水量大,且不易保持,所以容易丢失口感。

这么看来,解决烹饪素菜难题的两个大方向就有了:

补味儿:补充香味,补充风味。

缩短烹饪时间:维持口感,保护营养。

文章图片5

01 补味儿

除了蒿子杆儿、芹菜这种风味大户儿,大部分的素菜味道还是比较清淡的。

在烹饪他们的时候,适当的补充一些味道,更能提高人们的食欲。

说起来,烹饪这件事儿的本质就是把有营养但是“不好吃”的食材,变得好吃。

毕竟再有营养的食材,如果难以下咽,也很难被人追捧。

啰嗦了一点,因为我把补味儿,又分成了补充香味和补充风味。

香味很好理解,所谓的风味儿就是类似于,酸、辣、鲜的味道,增加菜品整体的味道层次。

先说补香,香味的补充大概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炝锅,复合油,食材本香。

炝锅:炝锅增香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中餐烹饪中了。

最基础的葱花,混合版的葱姜蒜。

香料版的花椒,辣椒炝锅,以及终极懒人版,葱姜蒜,花椒,干辣椒搞里头~

炝锅的小料或者香料下锅以后,香味成分被温度激发,然后储存到了油里。

油再携带着他们的香味,包裹住每一块食材,达到增香的目的。

如果细节再抠的深一些,从炝锅小料和香料特性角度出发,想要他们的香味都处在巅峰状态的话,每个炝锅的食材,都有不同表达方式。

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姜长,蒜短,葱中间”。姜味儿长,且获取难。蒜味儿短,获取容易。葱味儿呢,处在他们中间。

大块葱姜蒜的话,就按照姜,葱,蒜的顺序依次下锅。

改刀成小的话,就按照个头,蒜最大,葱居中,姜最小这样改刀,然后同时下锅。

香料炝锅,常用的花椒,他的香味更适合慢火出,冷油下锅,小火慢升温。

温度起来,椒香味也就起来了,花椒也变黑了。

捞出花椒不要,这会儿香味儿都在油里了。

辣椒的话,因为皮薄味儿足,可以在高温下锅的瞬间,就把香辣味表达出来。

是味道爆发力最强的炝锅食材,比蒜还厉害。

文章图片9

高温烹饪过程中,避免不了香味的损耗,所以在出锅前可以再炝锅一次。

厨师行话叫做“倒炝锅”,出锅前撒蒜末,淋香油,淋葱油,让锅里的温度激发香味,在菜品上桌的时候,恰好处在倒炝锅香味最足的一刻。

这个手法的代表作是水煮肉片最后灵魂一勺热油。

应用到素菜中,可以在出锅前,稍稍给一点葱油或者香油就可以。

掌握好炝锅的技巧以后,可以试着进入第二阶段,使用复合油。

香味遵循“香味堆积法则”,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种类的香味,放到一起不会有违和感,而是让菜品香味层次明显。

大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意思。

常见的香味比较足的油,花生油,菜籽油,胡麻油,香油以及猪油。

在做素菜的时候,其实可以用混合的方式用他们。

例如普通清油里,加一点香油,用来炒菜。

或者香味严重不足的叶类蔬菜,用猪油来炒,都会有很好的增香效果。

还有一类调制油,因为油可以作为香味的载体,把一些香味暂时存储在油里,使用的时候,只要通过升温的方式,就能再次得到被封印住的香味。

例如葱油,花椒油,辣椒油,以及复合香味最浓的料油。

但是呢,因为他们功力有点大,用的时候要控制总量,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炝锅和复合油的技巧熟练以后,其实就基本上可以把素菜补香这事儿做好了。

不过呢,想要更上一层楼的话,就得返璞归真了,想办法去发掘食材的本香。

肉类食材本香足,但其实素菜里,也有自己的本香。

以土豆为例,鲁菜里正宗醋溜土豆丝,吃的是土豆的脆,和醋的香。

  • 土豆丝改刀洗去淀粉。
  • 过热水轻焯,土豆丝变色捞出。
  • 葱蒜,辣椒段炝锅。
  • 热油烹醋,醋香味四溢的时候下土豆丝。
  • 盐和生抽调味。
  • 翻几下勺,土豆丝出锅。

这个做法,是我跟一个做了几十年鲁菜的老师傅学的,曾经在我的店里很是叫卖。

迎合食客口味,是厨师该做的事情。

但我自己吃土豆丝,从不用这样做,我总觉得这种做法,脆爽有余,但香味不足,尤其是土豆本身的那种香味。

在家做土豆丝,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 土豆丝改刀后,反复投洗掉淀粉。
  • 热锅凉油,不炝锅,直接下土豆丝。

大火持续翻炒,一直到水分出走,土腥味挥发,土豆的本香味,这时候就该来了。

  • 加水,水开以后,加点酱油提鲜,加盐调味。

不烹酱油,不让酱香味抢土豆香。

  • 盖盖子焖一会儿。
  • 开盖儿大火把水分炒走,出锅。

土豆丝虽然不脆,但是土豆本香很浓。

继续说说补充风味儿,因为素菜本身风味较淡,借助“外力”的帮助,来补充风味,其实是个很好的方法。

例如素菜前面最常出现的两个前缀“蒜蓉”和“酸辣”。

用蒜的微辣味,增加成菜的味道层次,能让食客在第一瞬间对菜品产生兴趣。

蒜蓉炒法,记得要用两次蒜,炝锅蒜增加部分蒜香底味儿。

不过说实话,用蒜炝锅,等菜炒熟了的时候,蒜香味儿其实早所剩无几了。

出锅前要补蒜末,等蒜末断生,辣味儿炒走再出锅。

出锅前补进去的蒜味儿,才是蒜蓉菜里,蒜香味的主要来源。

02 缩短烹饪时长

素菜做不好,还有一个难题,是因为“炒熟”他们以后,口感全没了。

这与火力大小,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饭店里的素菜,比起家里来更好吃,也是因为专业灶眼火力更大的缘故。

饭店常用的“过油”方法,就是让素菜在高温里瞬间失活,避免了缓慢成熟过程中,跑出去更多的水。

而家里灶眼炒素菜,尤其是水分含量多的叶类菜,十次有九次都能炒的汤汤水水。

出水过多,会导致食材失去口感,要么软踏踏,要么咬不断。

而且味道跑到水里以后,会使得菜没味儿,汤齁咸。

老实说,因为硬件的问题,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去解决。

两个旁门左道的路子,供大家参考吧。

焯水:不爱熟的菜,像土豆,芹菜,蒜苔,豆角这种,可以提前焯水,让食材成熟,或者半数。

焯水记住,宽水面,开大火。这样存储的热量多,菜下水以后,能保持温度不会下降太多。

开水下,水开起就行,不用焯的太熟,后续在炒锅里用高温炒熟就行。

叶类菜,因为直接炒的话,会出很多水,也可以用开水烫一下再炒。

炒两次:尤其针对叶类菜,焯水让食材失水,塌秧以后,再炒的话,不容易把叶子炒散,会影响调味。

可以选择先炒一次,炒到塌秧失水后,倒出来控水,然后再开始正式的炝锅炒菜。

炒两次,最大的优点是能让香味充足,缺点是费时费力。

文章最后,分享一下素菜增香最难的饺子馅儿吧。

白菜鸡蛋馅儿饺子,调馅儿的方法。

生花生米,凉油下锅,小火慢炒,炒到花生米变色捞出,自然放凉后去皮,碾碎。

剩馒头,切薄片,切细丝,切小丁。

起锅多放油,先炒鸡蛋,直接往锅里打鸡蛋,然后快速搅散,这样更香。

鸡蛋炒熟捞出,剩下的油,炒虾皮,炒香捞出。

剩下的油,开最小火,把馒头碎放进去,炒到变成啤酒色出锅,趁热撒上点盐。

白菜剁碎加点盐杀水,用力攥出汁水。

调味:花椒面,盐,生抽,一点点味精,香油。

再把之前炒好的鸡蛋,虾皮,馒头碎,花生碎放进去,搅拌匀开始包就行了。

冬至快到了,吃腻了肉馅儿的时候,试试这个素馅儿吧,第一口就会爱上它。

文章总有结尾,好在更新还会继续,下一篇,再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