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之礼丨中正平和,方为礼仪

 学生有礼111 2022-12-09 发布于山东

图片

世间万物,必有度。适度为,中正平和,方为礼仪之道。孔夫子主张以礼治国,在用礼去规范人们的时候,也强调和为贵”,遂提出中庸克己尽己内仁外礼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中正平和等等个人伦理范围的中庸之礼

图片

图片

古人有云:“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卑不亢,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中正平和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是道德修身境界的原则,是礼仪之道。孔子于《论语》中言:“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宋代学者朱熹认为:“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就是要求人们在事物的两个极端之间选取一个中道,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的礼仪。

图片

《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当人的心处于中正平和时,为人处事就能把握好分寸,知乎礼节,适中、适度、适当。孔子在评价《关睢》时,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表达出来的情感恰到好处。孔子也常有“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等话语,这些都体现出了中庸的礼仪。

图片
图片

《孟子·尽心上》:“于己能中正平和,于人可兼济天下”,中庸之道的核心是教育人们自觉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中正平和”之人,谐和守礼,最后达到至善至圣的理想境界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图片

鬼谷子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做人的中庸礼仪内涵非常丰富,尽其所能,量力而行,有劳有息,行之有度,时有远虑,有备无患。为人为友为政皆以中庸为礼。做任何事都须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否则,什么事都走极端,就会过犹不及,使事与愿违,此为非礼也。

图片

“中正平和”是浸润在中华文明历史洪流中,顺应天理人心、导正人的思想行为的卓越价值观。东晋陶渊明辞官家后,不仅没有垂头丧气,相反还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为他心中正,气平和。北宋宰相王安石和司马光,政见相反,却能“君子和而不同”,也因为他们都深受“中正平和”传统礼仪薰染

图片

中正平和”的理念,是我们的祖先在上下五千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灿烂辉煌的礼仪文明的重要保障华夏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我们理当竭诚继承,并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