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杰 初中数学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昵称15221501 2022-12-10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

  初中数学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初级中学          谭杰             邮编:444324

       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Rogen Bacon)。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主要文化力量,数学素养是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而《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如何整合教学资源,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我们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 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现代数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固着点。学习不应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我们还应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使用电教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分式的概念和四则运算时,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先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性质和四则运算,然后指导他们运用类比方法进行学习,学生不仅能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掌握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从旧知识中发现掌握新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基础,提高素质。
        坚实宽厚的基础知识是良好适应能力的根基,是环境变化中迅速更新知识的保障。越是科技突飞猛进、瞬息万变,越要重视基础知识。基础中所体现思想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从中学会的方法和思想使人的能力具有迁移性,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注重实践,提高技能。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各种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这些又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经常由实际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问题,总结数学概念、性质,然后再用这些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时,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三角形模型,然后归纳其概念,并通过分析每个模型的不同之处,总结三角形的分类,接着动手操作,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并利用多媒体充分展示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最后让学生设计出美观实用的防护栏图案。在很多同学的设计中都体现出了其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多媒体展示的同时,还应该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解决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然后加以归纳总结,再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推理比较得出结论,也能很好地培养其创新能力。如:AB、BC、CD是三根长为1cm、2cm、5cm的木棍,它们之间的连结处可以转动,现在A、D之间拉一根橡皮筋,试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思考:这根橡皮筋的最大长度可以拉到_;最小长度可以拉到_;由以上思考方法可知:长度依次为3、7、X、2的四边形中,X的取值范围是_。这道题有部分同学不能直接答出,我就让他们先用木棍实际操作,寻找答案,结果90%以上的同学都做对了。在此基础上,有的同学自觉的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了解了围成四边形的四条线的长度范围,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四、提出问题,发展能力。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爱因斯坦和英菲尔德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的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训练时,常常让学生改变题目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变为新的问题,或是在原题内容上加以引申,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全面、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有一道题“点D是△ABC中AB边上的一点,过点D作直线与其它两边相交,使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样的直线共有几条?”做完后,然后让学生将△ABC改为直角三角形,并且分点D在直角边和斜边上两种情况加以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电教手段,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更加直观,作用很大。
        

       五、现代多媒体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同时,形象直观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几何画板是数学教师最喜欢使用的教学软件,它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动感十足,能够满足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的要求。例如在讲解圆锥曲线中利用“相关点法”求轨迹时,通过画板上的动画演示,再跟踪点的轨迹,即刻在投影上出轨迹图形。这样,学生非常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轨迹的概念和轨迹的形成,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使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难题变得非常容易,教师上课轻松,学生更是在感兴趣的前提下自觉进行了学习。

       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改变传统的视觉感受。传统教学一律是黑色的黑板展现在学生面前,现在使用计算机的优势,教师可以自己设计出光线柔和的、颜色清新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板面用作教学当中的黑板,或者还可以别出心裁地在板面的四周布置几束漂亮的小花,调剂课堂气氛。

       2、创设逼真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有利于问题的探索和发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而感性认识来自于情境。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创设逼真的情境,提供给学生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使课堂由静态的学习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过程。通过一环扣一环问题的创设和层层深入的启发,使学生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有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和发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交互性特点,可编写出较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例如:在研究函数图像平移、旋转、对称等位置变化,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方程、不等式与有关函数图像关系,锥体与柱体的关系等等时,可以通过带控制性的模拟演示,使学生深深体会各知识之间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问题的探索和发现。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突破课堂教学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计算机具有高分辨率的作图功能,绘制的图形色彩丰富,形象逼真,能形成动态化和立体化的图形。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有趣,因而能化抽象为具体,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加课堂容量。大信息量、大容量,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可先在电脑上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例题、习题、图形,甚至于一些解题步骤,以便上课时选用。在此过程中可以大量地节省时间,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与练习,保证了教学中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多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最好的教学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激励学生,是教师永远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手段,坚持不懈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以真正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