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敏感和梦境对于创新的重要性

 新用户5331MFnj 2022-12-10 发布于山东
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学会直觉思维,有利于培养观察事物的敏感度,对于激发灵感,提高创新能力,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01.  具有观察事物的敏感度

直觉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的重要形式,它是指思维主体通过对思维对象的直观认识,以非逻辑、非理性和快速直觉的方式,诱发灵感和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直觉思维是直观与体悟的统一,既有对事物整体观照的直觉性,又有以心观物,以经验为积淀,对事物进行情感体验,表现为认知事物过程的直接性、简约性与结论的或然性。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不同,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也无明显的推理步骤,是一种具有自由性、超越性和跃迁式的认识活动。创新者在直觉思维时,有时难以说清灵感的来源过程,也无法阐释某个创新观点产生的详尽过程,似乎不经意间就会发生创新的灵感。在科学史上,科学家经常有凭直觉而豁然开朗的新发现。清华大学张光斗教授谈到自己的创造历程时指出:“研究一个问题,事先想了一整套意见或设想,到处理这一问题时,忽然凭直觉想到一个新意见,解决了关键性问题,但事先是没有考虑到的。”(周义澄:《科学创造与直觉》,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91页)对于科学创新中的直觉,爱因斯坦首先明确说过:“我信任直觉”(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70页);玻恩则说:“实验物理的全部大发现都是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玻恩:《我这一代物理学》,侯德彭等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 183页)从现代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直觉思维实际上是主体以非理性和非明显的逻辑推理方式,对事物本质一种直接、快速的整体洞察,即直觉中蕴含、渗透着理性意蕴,是闪电般的、快速的逻辑推理。

直觉思维能够激发主体的创造性想象。在素质教育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创新离不开大胆的想象,而想象能力则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关键。关于想象的重要性,黑格尔认为,想象是创造性的,艺术家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笔者认为,在科学史上,最早的科学发现许多就是想象性的,比如西方的“地心说”“太阳中心说”“大陆漂移说”,中国的“盖天说”“浑天说”等,都基本是“直觉+思考”激发想象的产物,没有经过科学的逻辑推理论证。即使到了现代,科学想象在科学发明创造中仍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创造学已经证明,科学创新既需要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又需要想象的自由性与开放性,是逻辑与想象的和谐统一。创新者完全可以通过调动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新的事物。

电视剧《上海滩》的主题歌由黄霑填词,黄霑只用20分钟就填好了词。作者表示这首歌曲的灵感源于他拉肚子的经历,歌词“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非常形象传神,该歌曲 1980年获第三届十大中文金曲奖。很显然,这种看似偶然的灵感,客观上却是直觉思维带来的灵感火花,作者不经意间就产生了灵感。

因此,为了促进人才发展,我们应该学会直觉思维,培养我们观察事物的敏感度,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文理互补,培养大学生优化的思维方式,构成思维能力的互补,对于培养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02.  利用梦境诱发创新灵感

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看,我们一般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创新思维的工作。做梦虽然是无意识在活动,但无意识的梦境不经意间也会蕴含着创新的元素。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做梦的无意识,发现梦境中的思维灵感。

现代科学证明,人类做梦与正常的思维所运用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神经系统。梦是一种不经意的自然发生的思维活动,是快速眼动睡眠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人睡眠处于眼动睡眠期间,大脑的生理活动比较活跃,梦的过程一般是从脑干的细胞放电开始。这种放电具有十分强烈、迅速的激活作用,可以激活许多脑区,从而做出各种各样的梦。

弗洛伊德非常重视无意识,认为梦是压抑的无意识表现,并且把作家创作看作白昼梦。美国学者杰克·泰勒则明确提出了创新思维的梦想法。梦想法强调梦想者首先要对事物的现状感到不满,或不理想;其次,尽量梦想有关方面的理想事物;再次,详尽地占有资料;最后,修改梦想,使之具有可行性。那么,梦为什么具有一定创新性呢?因为梦是人的无意想象,能使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不自觉地产生新的组合,浮现出梦中的意象、新思想,因而能启发做梦者,发现新的研究思路或新答案。美国学者S·阿瑞提认为:“我们做梦时,对环境的戒备消除了,我们只和内心自我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于大量涌现的梦幻内容能施加很少的约束或者就不去约束。梦自发地产生并且总是独创的……甚至在梦中重复出现某个主题时,它的每一次出现都会有新内容,发生预料不到的联系。一些场面和事件的结合似乎以前从未在自然中或别人的梦中发生过。据报道,在极少有的情况下梦有助于直接得到顿悟的启示,甚至能有助于获得发明过程中的公式。”(S·阿瑞提:《创造的秘密》,钱岗南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阿瑞提还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奥托·洛威在梦中看到了对神经冲动的化学调节的证明,另外一位学者安东尼奥·卢我维科·穆拉托里则于1743年12月30日夜晚在梦中创作了一首五音部的诗(S·阿瑞提:《创造的秘密》,钱岗南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11页)。

笔者曾经在梦中写过诗,也多次在梦中获得学术研究的灵感,深切感受到做梦对于创新思维的启示。实际上,要把梦与创新思维联系起来,关键是创新者平时对所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详尽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通过做梦,调动潜意识,才有可能梦出新的意象和思想。同时,还要对富有创造性的梦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改造。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做梦还是一种不自觉的无意识创造,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梦境来激发自己的想象与灵感,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