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古代中国存在封建王朝周期律

 靖风 2022-12-10 发布于河北

后台又有勤敏好学的小可爱提问了。(非常欢迎大家后台戳靖交流)

回答完以后靖又开始了新的感叹:是啊,尤其是春秋战国以后,再没有出现像商六百或周八百那样长的王朝寿命了。

万罪之源在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切要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井田制瓦解、地主土地所有制形成来说起。

周朝的大经济关系是这样的:周王把土地分给地方耕种,但仍然掌握土地的所有权。土地产出的产品大多数要交给王室或者诸侯,百姓获得的比较少。

因为生产力低下,所以人民不得不种周王室的土地,向王室或者所属诸侯上交劳动果实。而当时放眼望去被分配的土地都是周王的,所以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因为土地一直掌握在上面领导人手中,劳动果实也基本在上面,所以人民劳动积极性不高,经济水平因此长时间保持平稳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下不会有太大的贫富差距,自然就不会有太大的冲突,政权也能保持长久的稳定。

地主来了

进入春秋时期后,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人民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可以自己去荒山野岭开垦土地。当然,这片自垦地的产出几乎都是劳动者自己的,这就大大激发了人民垦荒的热情。

被开垦的土地被称为“私田”,而王室的土地——井田也就日渐荒芜。缺少了经济来源的周王室自然就更加式微。所以那个时代无论是谁成为周天子,都免不了亡国的命运。

经济形势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激烈的变化,能适应这个变化并驾驭这个变化的秦国最终统一了六国,并把其确立的经济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推广到全国。该土地制度深植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推行土地改革才将其彻底根除。如今中华文明的很多特点与此密不可分,今不跑题,改日细唠。

这里所说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其本质是土地私有。但在中国,因着国情的原因,最终形成作为少数人的地主掌握大多数土地、作为大多数的农民掌握少数土地的现象。大多数农民不得不租赁地主土地,上交不轻的地租。

私田时代初期还是比较美好的。农民凭着自己的辛勤努力,有了自己的土地,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生产力进步的原因,有社会动荡的原因,更有地位不平等的原因,有人买走更多的土地成为地主,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活只能租赁地多的人的土地。这就形成了地主和佃农两类群体。

因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定理,地主的土地越来越多,农民的土地越来越少,所以整个封建社会的现象就是:少数的地主掌握大多数的土地,多数的农民掌握极少的土地,农民不得接受地主的剥削,靠租赁地主的土地活下去。

这样经济地位不对等的情况导致农民的地位越来越低,而地主的地位越来越高,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话语权逐渐被地主阶级垄断。我们古代中国也就形成了那个样子:皇权专制是地主最高的追求,轻徭薄赋是农民最大的梦想。

那么这一切又与标题有什么关系呢?前面都是背景介绍,下面正答来了。

谁又不是傀儡呢

不论哪一个王朝,不论其开创者出身如何,其深层原因都是有一群强大的利益集团为巩固自己的势力,扩大自己的利益而建立这个王朝的。

一姓皇帝从来代表的都不仅是自己的利益

就像现在西方的首脑选举,背后都是不同资本集团的博弈。无论看似多么有个性的首脑,TA都只是某个利益群体的代言人而已。


而在古代中国,著名的利益集团包括东汉的豪强地主集团和唐前期的关陇贵族集团。最具个人神奇色彩的武则天之所以能够胜利,也是因为她身后的庶族地主集团想要干掉关陇贵族集团而已。

磨刀霍霍

话说回来,赢得国器的利益集团肯定要扩大自己的利益,所以在政权平稳后,土地兼并开始了。

好不容易享受到和平的拥有少数土地的自耕农,以为可以安心种地了。殊不知,盯上自己土地的有权有势的地主正摩拳擦掌。

所以太平盛世对于普通人来讲,只是避免随时丧命,但发财与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太平盛世,是当权者经济狩猎的开始而已,农民就是那个猎物。在古代,太平盛世的意思是:农民太平,地主盛世。


有人这时候就会存侥幸之心:那我摆烂吧,他们要土地我就给他们,大不了打工去。

孩子你还是太单纯,没有劳动仲裁的时代,掌握着一切公检法军的公司,可能对打工仔仁慈吗?可能吗?

你以为地主为什么一定要冒死去争夺权力?当然是想让自己更随心所欲地去发财啊!

猪羊也会痛

就这样,在地主们的在外兼并自耕农土地、在内压榨佃农收重租的情况下,所有王朝到中期都会出现社会矛盾激化。

在这个时期,要么出现一个中兴之主或者改革家力挽狂澜(汉宣中兴、张居正改革等)再造盛世,要么由此走向灭亡。

这个中兴特别难。因为王朝中期危机都是因当权利益集团过于贪心抢占民财引起的。作为当事人,无论是认识到这个错误还是改正这个错误都很难。

首先,来看如何认错难。

中期社会危机的表现就是国家穷了。而真正穷的原因,是因为更多的财富在利益集团中个体的小兜里。进去的钱谁都不想拿出来去做一些不会直接有回报的事,尤其是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是那种放长线钓大鱼的公事。

国家要用钱的时候发现国库里没钱,而自己利益集团里的钱又不能动。这时候当权者的常规操作大多是搜刮百姓,毕竟有千万万的百姓呢,总能弄点钱出来:“百姓是芝麻,越榨越出油”。所以苛捐杂税越来越重,社会危机也越来越重。


这种总想着把百姓钱袋掏空的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这样的改革从来没有解决过危机,只会让危机更加严重。

其次,改正难。

如果当权者有魄力认识到问题出在了当权利益集团的话,TA一般会怎么做呢?

从人性角度,没有人会愿意损失自己的利益去成全他人或者去成全一个与自己无确定关系的未来。

所以,当权者一人很难劝妥整个利益集团去让出一部分利益以拯救这个王朝

那么那些成功的中兴之主或改革家都是怎么成功的?


种比较暴力。在利益集团里找到边缘当权者或根本不是当权者的,诛而分之于百姓。因为到王朝中期,当权利益力集团的快速膨胀,会挤进来新的利益新宠,也会挤掉旧的利益个体。而这些掉队的利益体不在少数,分了他们,就可以缓解一些压力,为王朝续上些寿命。

另一种比较温和。随着时代的进步,会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兴之主或改革家就会找到这个增长点,进行培育和收割。这样转移了一部分传统的经济矛盾,起到为王朝续命的目的。

还有一种看着比较高尚。封建时代国家政权(也就是皇权)掌握着一部分土地,这部分土地大多租给农民,农民交的地租给国家,国家靠着这部分地租养活着国家系统。所以在出现危机时,政权为了国家稳定,能够率先降租缓和矛盾。

但是,上面的做法,都不能根治王朝痼疾。因为当权利益集团仍然是掌握最多财富的那个集体,国家经济主体的仍然是地主土地所有制。所以中兴改革,续命不了多久,所谓的中兴,只是拖慢了一点灭亡的步伐而已

最终,王朝还是要走向灭亡的。


被打倒的旧王朝,不只是一个王室,而是整个旧利益集团。被打倒的旧利益集团手里的财富被分给三部分群体:新兴利益集团,国家,部分幸运农民。新的洗牌,会使得以前的矛盾归零。

新的狩猎也才刚开始,距离激化新一轮的社会矛盾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新王朝的兴盛即将开始

都看到这个了,给个点赞在看不过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