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屋脊两头的“张嘴兽”背上为什么插一把宝剑?

 爱旅游的寒江 2022-12-10 发布于河北

什么叫“背剑”的“张嘴兽”?

还有“不背剑不张嘴的兽”的吗?

大哥说,山雨家老老宅屋脊上安有“张嘴兽”,还背插一把宝剑。一般人家的房脊上是不允许安这种“背剑”“张嘴兽”的。

山雨隐隐约约地知道,有功名,有前程的人,比如招岗张家即山雨祖上举人张岸登盖的房子,朝廷就允许安“背剑”的“张嘴兽”。

一直以来,好文史的山雨并没有弄清楚,“张嘴兽”指的就是“鸱(螭)吻”。山雨过去的关注点儿在“小跑”走兽和“仙人”上,认为“鸱”是鸟不是“兽”,“螭”是虫也不是兽。这种认识,是自发的,是长久的,简直可以说是冥顽不化的。

近来,细琢磨,才恍然大悟:“张嘴兽”,原来就是房屋正脊两端那对翘翘的“吞脊”物件,是向里张嘴的,难怪山雨一直找不到张嘴让别人家害怕“被吃”的什么“张嘴兽”!

受民间一些安镇物小动作的印象影响,山雨一直认为,大哥所说的“张嘴兽”应是被允许“吃”别人,别人只能忍气吞声的物件,这样才显得安“张嘴兽”的人家高高在上,有特权,有地位,有势力。

其实不然。安“张嘴兽”的人家,虽可张显地位和功名,但也还是能够内敛,还是能够自持自重的。为了牢靠,人家还把一把宝剑插在兽背上,生怕它跑去祸害别人家的吧?

看一下所谓的“张嘴兽”实质和“履历”。

咬定屋脊,展翼昂扬,无畏风雨的“灵兽”——“张嘴兽”,其实不过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正脊两端的一个部件,在结构上起封固瓦垄,使脊垄稳固不渗水的作用。最初名曰“鸱尾”——“鸟的尾巴”?到中晚唐期间,才发展成一个带有翘卷短尾的兽头,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称“鸱吻”。之后,随朝代变迁,造型时有变化,于是出现了螭吻、龙尾、龙吻、蚩尾、蚩吻、祠吻、“吞脊兽”、正吻、大吻等诸多名称。“尾”,没得说的;一个“吻”字,一个“呑”字,叫人想到了“张嘴”二字。

“鸱吻”的来历,众说纷纷,这里不去细究。鸟也好,鱼也好,“虫”也好,龙也好,均用以避火防灾,有扶正辟邪之意。

是的,民间有言,“水火无情”,中国古建,砖木石结构为多,除了防水(雨水、地水),就是防火(天火、地火),而成兽形的砖瓦、琉璃部件,都是水浇火烧出来的,硬化了,不怕再水浇和火烧了!

看出来了,“鸱”吻从简单的翘突逐渐形成动物形的脊饰,有鸟形的,更多的是鱼龙形的。“鱼化龙”,“鲤鱼跳龙门”,多能在此附会功名显耀和炫耀门庭地位的意味!这,也许与科举在隋唐始行有关?不好说!

宋代“鸱吻”,“两头各带独脚屈膝”,鳍上安“抢铁(钉)”、“拒鹊”,比例瘦高。金元时期,“鸱吻”尾部渐渐向上向外卷曲。元朝以后,龙形的吻逐渐增多,到明、清两朝已经很普遍了。在明代,中华“龙”的形象定格和完满,也就顺其自然地将“鸱吻”称为“龙吻”了。

到了明、清,吻上的“抢铁(钉)”和“拒鹊”演变成了一把宝剑插在龙(张嘴兽?)的身上。

关于这一把“兽背剑”,相传是“神功妙济真君”许逊的,就是那位晋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那位,他和鸡犬都得道升天去了,他斩过蛟的万仞剑却丢在了人间,插在了屋脊两端“张嘴兽”的背上。插剑目的有二:拒妖魔,锁龙吻。不能让蛟龙作乱,钉住它,还不能让它跑了,只能在风雨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事实上,在建筑构造中,这把宝剑不过是出于对龙吻的保护。因为龙吻背上开口需要倒入填充物,剑把是用来塞紧龙吻背上开口的!起保护龙吻作用。

看来,受控和受困,常常还是一件好事(一笑)!

“鸱吻”在民间随主人身份和地位不同,有“张嘴”的,也有“不张嘴”即“闭嘴”的。据说,同属晋商宅院,太谷曹家、灵石王家的鸱吻都是“张嘴兽”,而祁县乔家则为“闭口(嘴)兽”。

为什么?

普通商人,希望招财进宝多多益善,闭口兽有财不外露之含意,而对于像王家这样的官商来说,希望的是,家族里有人捐官或科考入仕,来为民说话,而说话就必得张嘴开口,有了一官半职时就会对外界张扬,以示其既富且“贵”之意。

哦,原来是这样?!!

山雨  壬寅葭月之中  于古沙阳分所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