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本好书,通宵也要把它看完

 大智若愚wxy 2022-12-10 发布于重庆

以下经历你一定很熟悉:

1.双十一购物节,到处都在打折,于是不知不觉买了一些自己“感觉可能会用”的东西,结果就是再也没用过。

2.看到知乎上的好文章,拿来就用,总感觉自己捡到了宝藏,因为上面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

以上行为都在强调三个字:“我感觉”, 我感觉有用就收藏,我感觉有用就买,但“感觉”这个东西真的靠谱吗?

我们大多数时候,更喜欢靠“感觉”做事,而不是多“思考”,有时候我们甚至不愿意思考,只相信“感觉”。

用罗素的话说: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

从小到大,老师常常说要多思考,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思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思考这么重要?如何思考才是正确的?

今天想给大家推荐一本系统性教我们如何思考的好书,叫《超越感觉》,副标题是:批判性思考指南。

这本书的作者文森特鲁吉罗,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一位荣退教授,他在大学里从事思维教学工作几十年,写了很多批判性思考的教科书。这本《超越感觉》最早是1975年出版的,40多年来一直畅销,非常受欢迎。

我最开始对批判性思考感兴趣是因为秋叶大叔说过的一句话:

我觉得,现在的高中生、大学生有时间可以先系统读一读这个批判性思维领域的经典作品,耐着性子多读几遍,一辈子受益。

读完之后发现秋叶大叔说的没毛病,笑来老师和阿猫都说这本《超越感觉》对他们影响很大,于是就迫不及待读起来。

读着读着,发现批判性思维真的太强大了!包含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我早一点遇到这本书,人生少走多少弯路啊!

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学习效果快速超过其他人并且让生活更加幸福的话,一定要学会批判性思考。这个是个习惯,一旦养成,受益匪浅。

今天由于篇幅有限,先和大家聊聊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认真看完,你一定会开启新一轮的飞速成长。

01 什么是批判性思考?

在说思考之前,先看看“感觉”和“思考”的区别,更帮助大家理解。

感觉是什么?

用作者的话说:

感觉:包括情感、情绪和欲望的主观反应,它通常自发生成,而不是借助于一种有意识的精神活动而产生。感觉需要得到检验才知道是否正确,而思考就是检验感觉最可靠的方法。

换句话说,感觉是自发的不受控制的主观反应,需要得到检验才能证明正确,而思考就是检验“感觉”的最好工具。

因此,可以把批判性思考界定为:我们用以检验各种主张和论据,并判定哪些具有优点、哪些不具有优点的过程。

“感觉”是拿来就用,而思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批判性思考的本质是评价。

非批判的思考者会接受他们自己最初的想法和他人陈述的表面价值,而批判的思考者则不断提出质疑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比如,看一本书时,如果在书中遇到有趣的观点,非批判的思考者会选择摘抄划线,全盘接受这个观点,然后就以为自己真的学到很多东西。

批判的思考者会从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自己学到的内容,比如:这个观点之前学过吗?怎么证明这个新观点是正确的?这个观点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这个观点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思考过程,看似很麻烦,实际是在帮我们未来的学习省时间,一旦你养成这个习惯,想学不好都不行。具体原因参考这篇:同样是读书,普通人和高手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

批判性思考就是善于提出探索性的问题。读书过程中不断提出质疑,比如读书时,发现两本书不同作者对一个东西的不同表述,区别在哪里,这些习惯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很重要的能力。

看到一个营销案例,如果能提出批判性问题,直抵本质,去归纳总结背后的原理,往往能一通百通。

这才是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去学习那些学完可以多个场景使用的知识,这就是所谓的思维模型。参考这篇:《好好思考》:没有思维模型,学习再多知识也没用!

文章图片1

02 为什么批判性思考如此重要?

作者做了几个对比,认真看完,真的是受用一辈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批判的思考者更善于学习

首先,因为批判性思考本质就是评价,批判的思考者通过提出问题来寻找漏洞。

提出问题之后发现自己并不能回答自己的问题,就会发现知识的浩瀚无边,自然就谦逊下来了,会承认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而这个知道自己不知道,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因为很多人不知道也会假装知道。

如果想要让自己学习能力快速增强,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哪儿不足,然后进行查漏补缺地学习,才能学得更快更好。

原因可参考这篇:李笑来:真正有效的学习,是能调用元认知的学习

我们学习知识就是为了用,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决策,避免陷入“读了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困局,而这离不开知识体系的搭建和思维模型的搭建。

而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型的搭建,离不开批判性思考。

关于思维模型,请参考这篇:《好好思考》:《好好思考》:没有思维模型,学习再多知识也没用!

当你习惯了批判性思考,建立好自己的知识体系,你的学习一定会和开挂了似的,想学不好都不行。

对于非批判的思考者,他们也善于学习,但学习仅限于不断吸收新知识,从不加以思考。

结果就是误以为自己掌握很多知识,结果知识是一盘散沙,越学越多,越学越废,所以就说“读书没用”。

学习知识就像在搭房子,新的知识就是一块块砖头,有了批判性思考,我们才知道这块砖头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而这,才是学习知识最大的秘密:知道往哪儿放,才知道怎么用。才不至于在关键时刻倒不出来。

文章图片2

2)批判的思考者成长更快

人什么时候成长得最快?一定是一遍又一遍地杀死昨天的自己,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

批判的思考者往往把所有问题和质疑当作令人兴奋的挑战,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心,随时准备迎接挑战。他们不会固步自封。

最典型的例子是达尔文。

他强迫自己写下那些对他的理论最具有批判价值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

达尔文终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逆向思考,想要推翻自己最爱的、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出的结论。

连爱因斯坦也高度评价他,说他那些成功的理论来自:“好奇、专注、毅力和自省”。 他所说的自省,就是不停地试验并推翻他自己深爱的想法。

他总是致力于寻求证据来否定他己有的理论,无论他对这种理论有多么珍惜,无论这种理论是多么得之不易。

这就是批判性思考者的典型例子,永远在寻找证据去证明一个新观点的正确性,永远在思考的路上。

他们对解决问题充满激情,更有耐心去面对一个个挑战和解决难题,把每一次解决问题都当成自己的一次大升级。

大多数人早年取得成就,然后就越来越拒绝新的、证伪性的信息,目的是让他们最初的结论能够保持完整。

他们变成了菲利普·威利所评论的那类人:“他们固步自封,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永远不会去了解新的事物。”

非批判的思考者不爱思考,遇到一个问题,如果答不上来就觉得没面子,他们拒绝承认自己不知道,宁愿困惑不解也花时间搞明白。

结果就是积攒的困惑越多,人生越迷茫。

而批判性思考者,往往先苦后甜,前期花大量时间思考,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往后学习对他们来说就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

因为很多知识背后的本质都是相通的,我们不需要去学习所有的知识,而是不断搭建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型,就能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好好思考》:没有思维模型,学习再多知识也没用!

很喜欢季羡林先生的这句话:

人生在世,有时的确需要聪明,但更少不了糊涂。”世人眼中的“傻子”,往往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高度。

文章图片3

3)批判的思考者生活更幸福

从上面内容可以得知,批判的思考者随时在准备迎接新挑战,善于不断学习。即使在与人交谈时也不例外。

与人交谈时,批判的思考者更喜欢坐下来倾听对方说话,对他人的思想感兴趣,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夸夸其谈。

遇到不同意见时,他们不会立马反驳,而是思考对方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背后的依据是什么。

批评的思考者更容易冷静下来,进行清晰的思考。不会被情绪左右,而是有自己的一套思考逻辑。

比如吸引力法则,如果遇到对方无理,首先想到的你身边的任何事都是你吸引来的,多思考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行为让对方为难,所以对方才这样咄咄逼人。

不断培养这种批判性思考的习惯,你的生活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我有时候和父母意见不一致,我就会想,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不一样,生活环境不一样,他们有一套自己的做事准则,并且误以为正确。

你们的认知水平不在一个层面上,再争执也不会有一个结果,反而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何必呢。

美国CNN著名主持人拉里·金曾说过每天早晨都提醒自己一条重要的原则:

今天,我不管说什么话,自己什么都学不到;要想学到什么,只有多听。

而倾听,不仅可以学到东西,而且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去讨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你会收获更多。

北野武也说:“人一上了岁数就听不进别人的话,而且呢,还拼了命地想要把自己的光荣历史说给别人听。可是呢,说这种光荣历史非但没有一点好处,还会把和谐的谈话氛围给糟蹋了。”

非批判的思考者与人交谈时时,更关注自己的观点,听不进其他人的意见。

归根结底,是因为非批判的思考者学习知识只限表面,很多知识拿来就用,于是就误以为自己懂很多。结果就变成人们眼中的越无知越狂妄。

两种不同的思维导致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前者不仅生活和谐,而且学到很多好东西,后者除了让生活一塌糊涂,别无其他。

文章图片4

写到最后

如果你是热爱学习的朋友,想通过学习实现新一轮的飞速增长,一定别忘了去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因为批判性思维可以大大提高我们搭建知识体系的速度,一旦你搭建好自己的知识体系,未来的学习就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和有趣。

知识体系不是一下就能搭建起来的,而是慢慢生长出来的,而这个生长过程的快慢,就取决于你的批判的思考能力。原因可参考这篇: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看这一篇就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