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小山丛竹|悲欣交集,遗吟犹在晚晴室。

 方待夜半听君语 2022-12-10 发布于上海
走进小山丛竹,是一个偶然。
从白耇古庙出来,沿着模范巷往前,再不见游人,下午四点的光线洒下来,不再炽热,街巷间不经意的文艺气息也显示出昏黄的色彩。
小山丛竹,旧为书院,曾是泉州“旧八景”之首,历史变迁,近代浩劫,昔时的历史遗迹几乎荡然无存,如今景物,皆为近年崭新重建,自然难入好古之士的法眼,小山丛竹的名号不彰也在情理之中。
自模范巷右手进入,小山丛竹自成一片小天地,这里因欧阳詹、朱熹、弘一法师三位贤哲而曾经名重一时,风流遗响,泉州文脉,赋予方寸之地历史之厚重。
小山丛竹地形图,来源于网络
不二祠

从绿树掩映的敬亭往北,有三间硬山祠堂一座,悬匾“唐欧阳行周先生祠”。此为复建的不二祠。

阳詹(755-800),字行周,泉州晋江人。贞元八年(792)经“五试于礼部”,中进士第二名,韩愈第三名,时人称“龙虎榜”。贞元十五年任国子监四门助教,因此亦称“欧阳四门先生”,后英年早逝。

欧阳詹是自隋代科举制度开创以来,泉州历史上开科进士第一人,《闽政通考》云,“欧阳詹文起闽荒,为闽学鼻祖”。

欧阳詹曾读书于此,后人便立不二祠祀之,命名“不二”,即取“甲第第一”之意。内有欧阳行周画像并各处纪念石刻。

祠中“不二”匾额为后人特地搜集其墨宝镌刻,原祠堂被毁后“不二”匾额幸免于难,被收藏于泉州市博物馆。柱上有联:“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朱熹所题。

明李光缙《重修四门助教欧阳行周先生不二堂疏》称:“资寿寺后,左有小山亭,祀朱文公先生画像,右有不二堂,祀欧阳行周先生塑像。按之郡志,不详其构于何年。据父老相传,是为文公为同安主簿,每抵郡城,必登小山。称其山川之秀,为郡治龙首之脉,每徘徊数日而后去,自书曰'小山丛竹’而于不二堂,文公曾修之。

不二祠东侧墙边有一旧碑,为都指挥欧阳公平倭碑”。碑为近年重修小山丛竹时出土,明嘉靖四十二年(1564)刻立。据乾隆《泉州府志》载,欧阳深,泉州南安人,欧阳詹后裔,授泉州卫指挥,嘉靖年间平倭寇时于莆田之役中战死,由朝廷“赠昭毅将军,诏有司立祠,春秋特祀。”故此碑立于欧阳氏祖祠不二祠中。

过化亭

不二祠往南,一亭翼然,是为过化亭,此亭原为纪念朱熹所立。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朱熹任泉州同安县主簿兼领学事,因景仰欧阳詹,常莅“不二祠”讲学,并“种竹建亭,讲学其中”。明嘉靖间,泉州通判陈尧典重建书院,并另建“过化亭”,以感朱子过化之功

据说,亭内原祀有朱文公画像,旧时官员和文人墨客途经泉州必到“小山丛竹”朝拜朱熹,故有小山丛竹“五尺之丘”因“一朱而贵”之说。

如今重建的过化亭,匾额仿弘一大师1935年补题重制,右半部横书小篆亭名,左半部则竖排行书小字:泉郡素称海滨邹鲁,朱文公尝于东北高阜,建亭种竹,讲学其中,岁久倾圯。明嘉靖间,通判陈公重新斯亭,题曰:'过化’,后亦毁于兵燹。迩者叶居士青眼欲复古迹,请书亭补焉。余昔在俗,潜心理学,独尊程朱。今来温陵,补题'过化’,何莫非胜缘耶!逊国后二十四年(1935年),岁在乙亥,沙门一音书,时年五十有六。

弘一大师与泉州佛教界人士合影于过化亭

“小山丛竹”石坊

过化亭往南,是一石坊,抬匾式,两侧花岗岩立柱,嵌辉绿岩坊额,正面刻“小山丛竹”、“晦翁书”,字行楷,背面字迹漫漶不清。

小山丛竹书院在清初毁于兵灾。清康熙四十年(1701)通判徐之霖扩建,并竖石坊一座。石坊边有文保碑,1984年立。

朱熹史迹“小山丛竹”四字,最早见于弘治年间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七十三,宫室,泉州府,晋江县),记云:“小山丛竹亭,在资寿寺内。宋绍兴间,朱熹为同安主簿,尝讲学于此。因书'小山丛竹’四字遗其僧。元至正间,僧泽润建亭,取以为名。

则此处原为寺院,后因朱子讲学其中而成书院。乾隆《晋江县志·书院》记载:“小山丛竹书院,在府城隍庙旁,地处高埠,其气独温,温陵之名,实肇于此。宋朱文公种竹建亭讲学其中,匾为朱子手书,镌于石

诚正堂

牌坊东侧有重建的书院。

康熙年间重建书院时,院的正门悬“朱文公讲院”横匾,两侧有“寒泉井”,山右建宽堂,额曰“诚正”,作讲堂;山后建书屋,前后六间,额曰“瞻紫”,充学子读书之所;山右又建六角小亭,以资点缀,额曰“敬字”。书院夹道植竹,虬根积累,笋遍布,竹叶生风,境界清幽,“小山丛竹”遂为古城胜迹。

其后书院又有多次重修,清末废去科举,书院亦废除。1925年,小山丛竹书院辟为温陵养老院。

与小山丛竹各建筑一样,闽南古风建筑制式。诚正堂内陈列市民捐赠书籍,仍为读书处。

周边绿植环绕,绿竹、芭蕉、石榴、紫薇,还有高大的龙眼树,硕果累累,仿佛旧志描述之风貌。

晚晴室

1934年,泉州佛教居士叶青眼创办温陵养老院,院址设小山丛竹书院。1935到1942年期间,弘一法师三次来温陵养老院居住。

1935年2月,法师自开元寺移住温陵养老院,补题朱文公祠“过化亭”匾额。又为叶青眼居士题写联文:“持戒到彼岸,说法度众生”。

弘一法师(中)与叶青眼居士(左一)及众法师合影

1938年初冬,法师第二次到温陵养老院,开示净土法门。

1942年3月,法师第三次移居温陵养老院晚晴室。据法师《晚晴院额跋》自述:“唐人诗云:'人间爱晚晴’,髫齿之岁喜诵之,今垂老矣,犹复未忘,亦莫自知其由致也。因颜所居曰:'晚晴院’,聊以纪念旧之怀耳。

这一次,法师已经有所预料,前期严格闭关著述,尽力完成自己的未竟书稿。期间不断与友人书信往来,尽可能的勉励更多人精进念佛,话语中也多带归西劝诫之意。在最后的四十三天里,法师走出关房,为众人说法结缘。

是年中秋节,弘一法师在温陵养老院为大众讲《佛说八大人觉经》,后宣讲《净土法要》,这也是法师最后一次公开讲法。讲法结束后,弘一法师还为晋江县立中学的学生写字一百余幅。直至体力不支,才又闭关休息。

农历八月二十三日示现些微疾病,拒绝医药及探问,只是专一念佛。二十七日绝食,只饮水。二十八日写遗嘱,交代妙莲法师负责后事。九月一日下午,在一张纸上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交给妙莲,并嘱咐注意:如在助念时,见我流泪,并非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悲喜交集所感。说完话,仍默念佛号。

四日戌时(晚上七时至九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呈吉祥卧圆寂,“慈容蔼蔼,好像在天心月圆中做好梦,世寿六十三,僧腊二十四。时为公元1942年10月13日。

弘一法师圆寂瑞相

遵照弘一法师的嘱咐,圆寂后的第七天在泉州承天寺火化,清理灵骸得舍利子等,后分葬于杭州虎跑定慧寺和泉州温陵养老院,两地均建经幢式石墓塔以志纪念。

泉州承天寺弘一法师化身处

杭州虎跑定慧寺弘一大师之塔

1944年曾在温陵养老院晚晴室旁树立“弘一法师最后讲经处”纪念塔。还有“弘一法师最初骨灰塔”,经文革一劫,均已损毁。1952年,将温陵养老院内墓塔迁至泉州清源山。

左:弘一法师最后讲经处纪念塔 右:弘一法师最初骨灰塔

法师圆寂后焚化处的承天寺,其后亦难逃一劫,变成棉塑厂的所在,如今又修葺一新。大师圆寂前长驻的温陵养老院,后来是泉州第三医院(精神病院),晚晴室偏处一隅,最后只余三间砖房,是否为弘一法师所居,已难确指。

弘一法师在示寂前一日,曾致信给刘质平、夏丏尊两位居士告别,信中有二偈: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叶圣陶曾有《谈弘一法师临终偈语》一文云: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其谢与缺,罔非自然。至人参化,以入涅槃。此境胜美,亦质亦玄。

“悲欣交集”,遂与世绝。悲见有情,欣证禅悦。一贯真俗,体无差别。

嗟哉法师,不可言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