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国庆假期,我在泉州追寻弘一法师的背影

 书韵闲话 2023-10-08 发布于湖南

泉州是一座浪漫的城市,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的世界级文化遗产竟有22个之多,人谓“中国宋元时期的上海”。

我到泉州,第一念想便是要拜谒一个人,也是渴慕三十多年的一个人,甚至可以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这个人便是李叔同,其实他是真正的人间佛——弘一法师,被人誉为佛界“律宗十一世祖”。

弘一法师38岁出家。从出家到圆寂,做了24年的苦行僧,最后14年行脚在泉州的佛教大地上。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在泉州圆寂。

1

到泉州第一天,我便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流进了久负盛名的千年古刹开元寺,开元寺的东西古塔,在“学习强国”里面答过题,没有亲见,这次能亲近这被八百多年风雨剥蚀和山摇地动而屹立不倒的两座八角石塔,不得不被中国古人坚固的石构建筑和栩栩如生的石雕艺术深深折服。

我知道,弘一法师曾在开元寺修行、讲经过,大约是留着痕迹的,穿过层层红男绿女,走进“弘一法师纪念馆”大门,一座“弘一大师造像”半身石雕占据路中央,游客纷纷留影纪念。我仿佛第一次真正靠近大师,在光与影的和谐里留下了红与白的纪念。

馆内陈列着弘一法师在泉州生活的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宝等等,这些大多是我所知道的,走出纪念馆,突然发现牌坊两边的大块石雕屏风,雕刻着几十幅字配画,走近一看,轻轻摩挲,竟然是弘一法师与学生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部分画作,不愧为大手笔的杰作,可见泉州人对弘一法师的敬重和敬仰。

《护生画集》是丰子恺遵弘一法师嘱,从1929年弘一法师50岁起,每十年作一集,各为50幅,60幅,70幅,80幅,90幅和100幅,与弘一法师年龄同长。第一本即在弘一法师50岁生日前,丰子恺作画,弘一法师题字,在上海丰子恺家缘缘堂完成,为此,弘一法师在学生家里住了一个多月。弘一法师圆寂后,学生丰子恺不忘老师嘱托,每十年在弘一法师整岁生日之前,将自己对人生、对佛教的感悟画作,结集出版,以示对弘一法师的纪念,直到第六集。第一、二集的文字为弘一法师书写,第三集为叶恭绰书写,朱幼兰书写第四和第六集、虞愚书写第五集。

这些年,丰子恺的漫画多在各媒体和书籍中展示,大多取材于这六本《护生画集》。纪念馆的屏风石雕,均是弘一法师字、丰子恺画艺术作品,这块文化品牌放在开元寺,将来或许又是传之千年的世界级文化遗产!

2

第二天一早,阳光初露,趁着家人还在酣眠中的时候,我悄悄起床,在街上转悠起来。泉州夜生活热闹,早晨有点冷清,店铺迟迟不开,早餐找不到着落处,打开高德地图,发现泉州文庙、清净寺、关岳庙都在居住地附近。

关岳庙的烟火旺盛,大清早就挤满了烧香叩拜的人。在泉州,关羽、岳飞已经成了人们叩拜的神了。文庙和清净寺把我拒之门外了,9点才开放。

趁时间还早,忙打的到小山丛竹公园,的士载着我一路飞奔在安静的街道,突然把我扔在一个红砖红瓦的寂寥小巷子,掉头就走。我茫然四顾,竟然觅不到公园的半点踪迹,巷子里又不见人,一间间房门紧紧闭着。

凭着高德地图,一拐弯,发现一片青草地,里面矗着两三栋旧平房,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一片安静的小天地,就是所谓小山丛竹公园。没有园门,没有游客,只有鸟语啾啾,绿草茵茵。

漫步走近,“唐欧阳行周先生祠”“小山丛竹书院”“晚晴室遗址”两三栋旧房扑面而来,便知道这就是我寻觅的所在。

泉州自古以来便是文人荟萃的地方,欧阳行周即是唐大学者欧阳詹,泉州人,举进士,官至四门助教,事迹具《新唐书 ·文艺传》,著录《欧阳詹集》十卷。

小山丛竹书院是泉州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泉州旧八景之首,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是朱熹在泉州任职期间创建的一所书院。南宋以来,古代官员和文人墨客途经泉州必到"小山丛竹"朝拜朱熹,该园因此声名远播,是泉州文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没想到,我追寻弘一法师足迹,天意却把我引到了这块安静的文脉之地,不能不说是我歪打正着的运气。幸甚志哉!

弘一法师1942年10月13日圆寂之地,终于激动地展现在我面前,我左拍右拍,上拍下拍,里拍外拍,似乎在和弘一无言地交流。三间简单的房子,门户紧闭,81年前,弘一法师在这里写完“悲欣交集”四字,手枕头向西往生。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我在这里合掌参拜,似乎跨越时空与之神会。高兴之余,我打朋友电话,说我在弘一法师圆寂之地,朋友感叹说,说不定我前世与弘一有缘,不然,何以这三十多年念念不忘又常常说起?

回来将朋友的话告知妻儿,妻儿笑着,说我可能我前生是弘一的书童。我忽然想起,弘一在杭州一师断食和出家,的确有一个校役,给他挑行李,并保守他的秘密。或许我就是百年前的那个校园清洁工吧?

在10月寻找大师圆寂地,不敢说有缘分,但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指使吧?

3

弘一法师圆寂后,在泉州承天寺火化,留下1800多颗舍利子,分别葬于弘一法师出家的杭州虎跑寺和泉州温陵养老院,两地均建经幢式石墓塔以志纪念。1952年,温陵养老院内的墓塔迁至泉州清源山,改建成了塔的形式。

前几年,也是国庆假期,侄女陪我在杭州虎跑寺拜谒了弘一法师纪念馆和弘一法师的舍利塔。这一次,又是女儿陪我登上清源山寻找弘一塔。

拜过老君岩的老子之后,我们径直寻找葬于这里的弘一塔。一路上,弘一的字吸引着我向前走,不顾淋漓的汗珠挥洒,远远看见弘一在一块巨石上打坐,石上居然镌刻着“智慧”二字,我倍感亲切,一鼓作气,终于来到了弘一灵塔前。

在泉州追寻弘一法师的背影,或许真是我三十多年来与弘一法师的一次最美遇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