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158条

 新用户1258N1Wf 2022-12-10 发布于陕西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中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之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伤寒论》.第158条)。

                        作者:蒋远东

第3条讲:太阳病,或以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伤寒。第2条讲:太阳病,发热,恶风,脉缓者,名中风。由此可见,本条的伤寒中风是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的缩写。

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都是太阳表证或者说都是表证,表证只能发汗解表而不能下,第131条讲: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故知本条的医反下之是一个错误的举动,这个举动就像走路一样南辕北辙,越走越远。

“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中痞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这些都是医反下之的结果。这其中的下利即是人为的下利,这种下利在利的时候肛门一定有一种灼烧感,这种灼烧感是下药迫热下行造成的。按说在下利的时候就不能用寒药,这里偏偏用了寒药黄连黄芩,是因为这个下利不是寒利,这是一个协热下利,是下药迫热下行引起的下利,由此可见,甘草泻心汤中用的寒药黄连黄芩是治热利的,这里的黄连黄芩在下能治止热利在上能清虚热,他的这种用法是仿白头翁汤来的。第373条讲: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由此可见,本条的黄连黄芩在下能止热利,在上能清肺胃之虚热也。歌云:白头翁汤治热利,黄连黄柏与秦皮。

《药性赋》讲:鲜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今下药迫热下行,热入了肠道了,所以用黄连黄芩以主热利而清上焦虚热。因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心与小肠互为表里。由此可见,这是一个上热下移,下热而上痞的病,故知本甘草泻心汤中的黄连黄芩是仿白头翁汤而来的。

日数十行(hang)的行(hang)不读hang而读xing,日数十行(xing)是说每天要行(xing)走于厕所数十次。由此可见,甘草泻心汤还可以治热利。这里的谷不化是完谷不化,是吃下去的东西不消化。因为,下药把上焦的热以及胃里面供给消化的热带到下焦去了。所以,吃进去的东西不消化,吃的是什么样子的东西拉出来的还是什么样子的东西,即完谷不化也;这里的谷指的是饮食。

腹中雷鸣是下药动了上焦的热,上热与下寒交争于肠道而鸣,即是《易经》中讲的火雷噬(shi)磕(ke),这个肠鸣就像打雷一样鸣响。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毛病,肚子里面咕咕的响,有振水声是生姜泻心汤证,没有振水声就是本条讲的甘草泻心汤,服甘草泻心汤即愈。

无论太阳伤寒还是太阳中风,医反下之都是不对的。医反下之,热陷于胸于胸中的寒邪水湿等有形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了,即为结胸;如果医反下之,热陷于胸与胸中无形的寒邪之气结合了,即合化而作痞(见131条)。今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就是外邪与上焦热合化成虚痞,故而心下痞硬而满。如果这个外在的寒邪入里而结于脾导致脾不运化,即是第163条讲: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桂枝人参汤是人参汤里面加桂枝,即理中汤加桂枝,不要把理中汤加桂枝理解成桂枝汤加人参汤了。

因为,桂枝汤加人参是新加汤,新加汤是解表止表证引起的身体疼痛的。桂枝人参汤是理中汤加桂枝,理中汤加桂枝是温脾解表的。当脾不运化的时候,胃气当下而不得下而反上逆则干呕;脾气当升而不得升而反下行则利,病在脾当与理中汤温脾,今病不在脾而在胃,是胃气上逆所致的心烦不得安,故不用桂枝人参汤而用甘草泻心汤以泻胃气,即引胃气下行。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外证未解,医反下之,下利兼心下痞的病,此下利兼心下痞与第164条、第151条、第154条、第155条的心下痞不同,第164条、第151条、第154条、第155条讲的是心下痞而不利,本条讲的是心下既痞且利,在治疗的时候既要治痞又要止利才行。所以,本病既不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也不用附子泻心汤,是因为大黄黄连汤和附子泻心汤只能止痞而不能止利。

甘草泻心汤中用的是洗半夏,所谓洗半夏是在捣如泥的白芥子中加醋,把在半夏放在白芥子与醋中掏洗,洗去半夏上面的陈涎。《雷公炮制》讲:半夏有毒,生则寒,熟则温;若修事,半夏四两,用捣了的白芥子末二两,头醋六两,二味搅令浊,洗三遍用之;半夏上有陈涎,若洗不净,令人气逆,肝气怒满。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炙则温中,能温脾胃而和中(见《药性赋》)。黄连黄芩能泻下焦热而止热利和清上焦热而止痞;用生姜以发散,用大枣以健脾。此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引起的下利而痞即可愈也。

医不知悔改而是误将误下引起的心下痞当着结热在里的误治、是一错再错,故知其痞益甚。《要略.腹满篇》讲: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这里的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指的就是结热在里。结热在里是实证,本条讲的是虚证,实证可以下,虚证就不可以下。这里的心下痞硬是下药直接把胃气下虚了引起的心下痞硬,即本条讲的“故使硬也”;这种硬实际上是我们平时说的心下就像结了一个硬饼似的,其实这个硬饼中什么都没有,是气结在那里不动了。这个病与脾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本条就没有用理中汤加减,而是用的半夏泻心汤的加减。此方之所以名甘草泻心汤是因为以甘草为君药,甘草能温脾、健脾,可以代理中汤温脾健脾,故名甘草泻心汤也。

本人用甘草泻心汤治过不是水饮引起的腹中雷鸣,效果确实好;用本方治浅表性的胃炎以及低血糖病的效果也不错,因为,低血糖引起的瞬间饥饿是胃热陡然而起引起的瞬间饥饿,甘草泻心汤中的黄连黄芩能泻胃热而平胃气。

甘草泻心汤(半夏黄连黄芩草姜枣)方:

  甘草(炙)4两、黄芩3两、黄连1两、干姜3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12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