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高瞻远瞩经略洛阳(上)

 城北十五里666 2022-12-11 发布于北京

文/牛建立

文章图片1

1953年 2月,毛泽东视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洛阳”舰


洛阳是著名古都,地处中原,西依秦岭,出函谷关是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出虎牢关是中原腹地;北靠太行,有黄河天险作屏障;南望伏牛山,越过山就是宛中富庶之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毛泽东一生虽然没有到过洛阳,但他一直从战略高度看待洛阳,研究洛阳,经略洛阳。

高瞻远瞩,建立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

1938年5月,徐州失守,日军沿陇海铁路向西进攻,河南危在旦夕。同年6月,河南省会开封陷落,国民党河南省政府西迁到南阳镇平县,1939年又迁到洛阳。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由郑州迁到洛阳后,洛阳的战略地位就变得极其重要。为阻挡日军进攻,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以水代兵,虽然暂时阻止了日军向西的侵犯,但也给豫、皖、苏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

毛泽东站在抗战全局高度,认真分析当时形势,认为日军沿陇海铁路向西进攻占领豫西已几无可能,但是,侵入山西的日军有可能从济源一带渡过黄河,侵占洛阳乃至豫西地区。基于上述分析,毛泽东果断决策,给中共河南省委发出指示,要求“动员平汉、陇海两条铁路线上的中心城市的大批学生、工人、革命分子到乡村中去,组织和领导群众,准备发动游击战争,组织游击队,建立游击区。省委加强豫西工作……”。

为了国共合作、开展与国民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联络地方实力派,毛泽东派中央军委统战部干部刘向三(今河南省邓州市人)到洛阳设立八路军办事处,为在豫西山区开创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作准备。

1938年10月,刘向三带着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公文,率领50余人到达洛阳,筹建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由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的百般阻挠,刘向三只留少部分人员和电台在洛阳建立了“第十八集团军驻豫通讯处”,大部分人员撤到位于洛阳以西70公里、陇海铁路线上交通便利的渑池县,成立十八兵监部渑池第三办事处(简称渑池兵站)。

1939年1月,卫立煌代替程潜担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面对日军侵略造成亡国灭种的严重民族危机,卫立煌爱国热情高涨,坚决抗日,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支持共产党的抗战政策,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意将“第十八集团军驻豫通讯处”正式改为“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阳办事处”(简称“洛办”)。

在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洛办主任袁晓轩给中央发电报:“卫(立煌)对我有疑虑,可能在他被人牵回去与我对立。只有部分让步,方能免得由小决裂进入大决裂。”

1940年3月9日,毛泽东拟电报给洛办,指导洛办与卫立煌谈判:“目前并不是什么由小决裂到大决裂。你们在外商谈要沉着坚定静待指示。关于晋东南问题由朱(德)彭(德怀)答复你们以归统一。袁(晓轩)见卫先生时可告他中共中央坚持国共合作始终不变。对蒋(鼎文)、程(潜)、卫(立煌)、阎(锡山)讲,先生(指蒋介石)领导抗战深表敬意,唯对一部分不讲合作,专讲摩擦的人极为不满,对八路军待遇不公,对边区不加承认,对华北不承认抗日政权……希望卫先生转达蒋先生,公平处理,合理解决,是所盼望。”

毛泽东的战略指示,及时正确地指导了洛办与卫立煌的谈判,巩固了与卫立煌的合作。在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以及中条山战役期间,毛泽东对洛办的工作、对与卫立煌的统战关系都给予了战略上的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绾毂中原,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日本法西斯败局已定。为挽救败局、打通大陆交通线,4月18日,日军在河南省中牟县渡过黄泛区,向西进攻郑州,发动了河南战役。国民党军队由于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战斗接连失败。4月22日,郑州沦陷。5月25日,豫西重镇洛阳失守。在短短的37天时间里国民党即丢失郑州、洛阳、许昌等38座城市,豫中、豫西及豫南大部分地区沦入敌手。

毛泽东从全国高度分析了抗战形势,认为河南在全国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果断决定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1944年4月22日,毛泽东致电八路军前方总部,要求做好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准备。

5月中旬,毛泽东又发出向河南发展的指示,要求北方局、华中局、冀鲁豫分局及太行、太岳、淮北、鄂豫边区党委,迅速派遣党员干部赴河南新沦陷区发动群众组织武装,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河南地方党员应起来参加和领导人民抗战。“河南地处中原,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就是要在河南布上一个棋子,战略上要牵制日军西进,保卫大西北,同时还要起到沟通华北和华中、陕北的战略作用。”

6月30日,中共中央向北方局发出《关于向河南发展的指示》,要求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组建部队挺进豫西登封、临汝、密县、禹县、鲁山一带和新安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4年7月中旬,八路军前方总部和北方局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组建皮(定均)徐(子荣)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从太行山南下,渡过黄河,进军豫西。该支队在路上给尾随追击的日伪军以沉痛打击。进入豫西后,皮定均、徐子荣组织了夜袭登封日军机场战斗,消灭了驻守机场的全部日伪军,解救了被日军强拉去修建飞机场的1万多名民工,粉碎了日军扩大侵略的阴谋。首战告捷,鼓舞了士气,扩大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政治影响,振奋了豫西人民群众的抗日信心,自己也站稳了脚跟。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起来抗日,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主动出击,先后对敌作战100多次,消灭日伪军500多人,缴获大量的武器装备,迅速打开了嵩山、箕山地区的抗日局面,建立2个专署和8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自身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军队由初期的1700多人发展到7000多人。

文章图片2

为加快开创豫西抗日根据地,1944年10月14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郑位三、李先念电,指出,中央已决定派戴季英、王树声等从陕北率两个老团并大批干部进入河南活动,建立河南人民抗日军,为解放河南而斗争。随后,在延安成立中共河南区党委、军区等领导机关。毛泽东对王树声等发出具体指示,要求他们在郑州、洛阳、许昌三个城市和平汉铁路、陇海铁路之间的广大豫西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武装,利用有利地形和形势打游击,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与其他根据地紧密联系,加快发展和壮大人民力量,为抗战胜利打下基础。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王树声、戴季英等率领部队到达豫西地区,与先期到达的其他部队会师,传达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把在豫西地区的八路军统一整编为6个支队,成立6个军分区和6个地方民主政权。在王树声、戴季英等的统一领导、指挥下,豫西根据地八路军各部队放手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减租减息和“倒地运动”,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发展生产。各支队既分区活动,又相互配合,对日军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武装斗争,积极主动出击消灭日伪军,打退敌人的多次“扫荡”和“围剿”,豫西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从1944年9月八路军挺进豫西地区,到1945年8月的一年里,先后作战200余次,发展壮大了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正规军由6000余人发展到3万余人,民兵发展到5万余人,创建了拥有2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和800余万人口的豫西抗日根据地。

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开创,很好地实现了毛泽东绾毂中原的战略目的:一、打乱了日军的战略部署,有效地牵制和打击了日军,使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企图没有完全得逞。开创豫西抗日根据地,形成重要的战略区,有力牵制了大量的日军,有效阻止了日军沿陇海铁路向西北的进攻,保住了潼关、西安,也保证了延安的安全。二、豫西抗日根据地开创以后,把华北、华东和华中等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使这几个战略区从分散逐渐走向统一,便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其意义不可估量。三、为豫西战略反攻打下基础。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使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正规军发展到3万余人,相继解放了豫西几十座县城,成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为豫西战略反攻、击溃日军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在解放战争时期,王树声率领豫西武装南下鄂豫皖根据地,与新四军第5师会合,组建中原军区,改编和发展为强大的战略兵团,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未完待续


责编:王喻

编审:郑国伟

制作:王喻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