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阶段膀胱结石成分及危险因素分析

 gzhou88 2022-12-11 发布于美国

【摘要】:

目的:    探讨现阶段膀胱结石成分特点和分析膀胱结石疾病产生的危险因素,为现阶段膀胱结石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抑制复发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期间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膀胱结石患者90例,进一步根据样本量计算原则,最终确定87例为膀胱结石疾病研究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泌尿外科收治的无泌尿系结石的其他疾病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相应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并均取得患者知情和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的所有基本资料和相关信息均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信息采集,分析研究对象的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居住地、职业、每日饮水量、盐摄入量、活动量、伴发泌尿系感染、高血压病、下尿路疾病史及家族疾病史等信息,以及膀胱结石患者晨空腹血液样本和24h尿液样本,分析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酸、血钙浓度和尿液中钙、钾、钠、氯、镁和磷浓度;将收集的膀胱结石标本,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成分分析,进一步将研究对象的血清和尿液代谢指标、年龄、体重指数、每日饮水量、每日盐摄入量、活动量、伴发泌尿系感染、高血压病、下尿路疾病史和家族史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现阶段膀胱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结果:    本组共纳入膀胱结石患者90,其中男性87例,女性3例,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考虑女性膀胱结石的医源性特征,不具有结石的代表性。

    (1)在进一步研究的87例膀胱结石中,膀胱结石成分主要有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和无水尿酸3种单一成分结石,占比分别为13.79%、8.05%、2.30%;而混合成分结石有10种,分别是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混合、碳酸磷灰石+一水草酸钙混合、碳酸磷灰石+二水草酸钙混合、无水尿酸+一水草酸钙混合、尿酸铵+一水草酸钙混合、无水尿酸+二水磷酸氢钙混合、尿酸铵+无水尿酸混合、碳酸磷灰石+六水磷酸镁铵混合、碳酸磷灰石+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混合、碳酸磷灰石+六水磷酸镁铵+一水草酸钙混合,占比分别为:14.94%、10.34%、3.45%、5.75%、3.45%、2.30%、3.45%、4.60%、21.84%、5.75%。

    (2)经分析,膀胱结石可分为四种结石成分类型,包括草酸钙类,约占79.31%;碳酸钙类,约占54.02%;尿酸类,约占17.24%;磷酸铵镁类,约占10.34%。经统计学分析,4种类型膀胱结石中草酸钙类、碳酸钙类和尿酸类60岁以下发生率稍低于60岁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铵镁类60岁以下明显低于60岁以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尿钙、尿钠、尿镁、年龄、BMI、居住地、职业、文化程度、每日盐摄入量、饮水量、活动量、结石家族疾病史、伴发泌尿系感染、高血压病、下尿路疾病等进行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为自变量,以膀胱结石发生为因变量,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95%可信区间内,OR值1,说明高尿钙、高尿钠、高尿镁、年龄≥60岁、BMI≥27Kg/m~2、有泌尿系结石家族史、每日盐摄入量≥6g、伴发下尿路疾病、代谢性疾病、泌尿系感染和高血压病是导致膀胱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值1,说明饮水量多、活动量多为膀胱结石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现阶段膀胱结石的主要成分类型为草酸钙类,膀胱结石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尿钙、高尿钠、高尿镁、年龄≥60岁、肥胖、有泌尿系结石家族史、每日盐摄入量≥6g、伴下尿路疾病、代谢性疾病、泌尿系感染和伴高血压病;而饮水量多、活动量多为膀胱结石发病的保护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