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要降低新冠感染率和死亡率,可以考虑维生素D

 金苹果6 2022-12-1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抗疫进入新阶段,在没有特效药的当下,很多人为了增强免疫力,可能会考虑囤一点维生素C。

但事实上,维生素D在预防新冠上可能更有效。

图片

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增加感染和死亡风险。
维生素D是一种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具有丰富益处的营养素,此前已经被证明可以帮助我们的免疫系统抵抗入侵的细菌和病毒。
一项关于维生素D在抗击新冠中的作用的综述发现,维生素D水平低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也可能会增加其严重程度。[1]
图片
其实,之前也很多相关研究也给出过类似的观点,比如:
5 月 6 日发表在《老龄化临床与实验研究》杂志上的一项早期研究发现,在 20 个欧洲国家中,平均维生素 D 水平越低,特定国家的冠状病毒病例和死亡率就越高。
9月3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D的人感染COVID-19的风险,比维生素D充足的人高出近两倍。
10月27日发表在《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上的另一项研究发现,住院的COVID-19患者缺乏维生素D的比例较高。[2]
而最近发布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则指出,服用维生素D,有望降低新冠感染率和死亡率。[3]
图片
图片
补充维生素D,可能会减少感染和死亡风险。
11月,Nature文章回顾性研究了25万服用维生素D(3万维生素D2+22万维生素 D3)和40万不服用维生素D的美国退伍军人,结果表明:
服用D3人的感染率为2.66%,对照组为3.30%,感染后30天内,服用D3人的死亡率为0.23%,对照组为0.35%。
服用D2人的感染率为2.16%,对照组为2.97%,感染后30天内,服用D2人的死亡率为0.20%,对照组为0.26%。
总结起来一句话:补充维生素 D 2和 D 3和新冠感染率分别降低 28% 和 20% 有关,在新冠感染后30天内,维生素D3组死亡率降低33%,D2组死亡率降低25%。
图片
图片
此前也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之所以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并抑制其炎症反应;而过度的炎症反应正是严重新冠病例的特征。 
Nature的这项回顾性研究则进一步指出,维生素D可以帮助辅助T细胞控制和减少IFN-γ还原——过量的IFN γ 是已知的组织损伤驱动因素,被认为和严重的新冠感染有关。
研究人员表示,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的促进要几周后见效,,所以建议在暴露在新冠病毒前几周服用,而且服用高剂量维生素D的效果比服用低剂量的数据更好。
图片
图片
我们需要补充高剂量的维生素D吗?
缺乏维生素 D 高风险人群建议补充,但不建议高剂量摄入。
平时我们获取维生素D的途径有三种:皮肤、饮食和补充剂。但前两个基本很难能补够我们需要的量。
前者是因为上班族普遍缺乏日晒,无法让皮肤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而且随着年龄增加,皮肤在阳光照射下产生维生素D的能力会下降。
后者是因为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不多且含量也少,更何况现代人吃外卖频率高,很难从食物中补充到维生素D。
图片
据估计,全球 30% 至 60% 的人存在维生素 D 缺乏或不足(欧洲 40%,加拿大 37%),而我国人群的维 D 的营养状况比欧美人群差 [4]。
我国北方人的维生素 D 缺乏明显[5],而日照更充足的南方城市——广州人群不足率居然也很高[6]:
一项研究纳入了广州 2016 至 2019 年的 9163 例健康体检者的维 D 水平,结果显示,他们的血清 25(OH)D 正常率为 26.41%,不足率为 46.45%,缺乏率为 27.14%。
缺乏维 D 不仅会影响儿童骨骼健康,增加成人骨软化、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风险;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2 型糖尿病、肥胖症、癌症、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的发生风险[7-12]。
如果你平时没有达到维生素D的每日推荐量,还是可以考虑补充的。
不过,“在缺乏有关剂量和新冠风险之间关系的更多数据的情况下,不建议开始服用更高剂量的维生素。”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研究呼吸道感染和免疫学的 Adrian Martineau 解释说,“目前的研究展现出的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2]

图片

目前,中国营养学会对于不同年龄的维生素 D 推荐摄入量也不同[13]:
  • 0-1岁:400IU
  • 儿童、青少年,成人,孕妇、哺乳期:400IU
  • 65岁以上的老年人:600IU
*IU是国际单位,1IU=0.025微克
缺乏维生素 D 高风险人群包括:
孕妇、肤色深、肥胖、老人、儿童、吸收不良的人或生活在多阴雨、少阳光地区,或经常宅在家里、缺乏户外运动者尤其需注意补充[14]。
而对于健康普通人来说,如果没有定期、有效充分晒太阳(不涂防晒霜的情况下晒)或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摄入足够多的维生素 D,都可额外补充。
最后提醒两点:
一、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随饭吃或饭后吃,吸收效果更好;
二、如有特殊情况或治疗用药需要补充大量维 D,应严格遵医嘱服用。
参考来源:
https://pubmed.ncbi.nlm./35432612/
https://www./vitamin-d-covid-19-risk.html
https://www./articles/s41598-022-24053-4#MOESM1
Amrein K, Scherkl M, Hoffmann M, et al. Vitamin D deficiency 2.0: an update on the currentstatus worldwide[J].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20, 74(11): 1498-1513.
方慧玲, 禹松林, 韩建华,等. 中国北方健康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3和25羟维生素D2水平[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3):199-205.
马娟, 何玉洁. 维生素D与人类生殖关系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研究, 2015, 28(10):4.
刘洋, 刘俊茹, 孟祥彩,等. 体质量指数和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结肠癌相关性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9, v.26(11):27-30.
李卫国. 维生素D缺乏和人类疾病[J].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1, 38(005):474-476.
张全香. 维生素D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作用[J]. 中国医刊, 2015(11):5.
李瑾, 孙宇欣, 赵雅娴,等. 维生素 D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9):3.
王孝君, 谭先凤, 段昆茂, 等. 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J]. 中国妇幼保健, 2020, 35(13):4.
程义勇.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修订版简介[J]. 营养学报, 2014, 036(004):313-317.
杨月欣,葛可佑.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 第2版 上册[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