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爸们,孩子成长路上怎能少了你的陪伴

 康老师心育 2022-12-11 发布于河南


女儿早起上幼儿园,穿衣洗脸之后,顺利下楼。早饭是可到幼儿园吃的。

每次都要她来打开房门,不然,就不乐意。

我想就让她来打开吧,以便给女儿一种作主的感觉,也是培养独立意识的体现。

走出房门,站在台阶处,我停了下来,生怕女儿争先的意识,让我又得退回来,让她先走。

“爸爸,二!”

女儿说。

我怔了一下:我怎么“二”了?

“二!”女儿关上门,再次喊道。

见我没有反应,她迫不及待地拉过我的左手,把食指和中指并拢,然后,紧紧地握在自己手中,高高兴兴地拉着我走下台阶。

哦~~我明白了,女儿说我“二”,是想让我伸出两个手指,自己好拉着下楼呀。

等下了楼,我换了手,故意把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伸出来让她拉,女儿强行地把食指和中指又并在一起,握紧了才高兴地向前走。

于是,我们就在这样的换指游戏中,到了幼儿园。

回来时,我在思索:

二。

似乎是一种隐喻:

作父亲的,在实际的家庭教育地位,的确不是最重要的,除了母亲,父亲算第二位,已算不错了。

甚至很多家庭,父亲在家教中是缺位的。

在教育和咨询实际生活中,我遇到过很多父亲缺位的问题少年。

伟,一向沉默寡言,学习也很努力,成绩却一直不理想。

一次,伟主动找到我说:“老师,我最近心情很烦,能不能让我回家?”

“回家?不是昨天刚返校吗?”我问。“有什么烦心事?能给老师说一下吗?”

伟说:上次月考成绩不太理想,回家妈妈问,自己也不想说,看着书本,心里就烦。……

“你爸对成绩是怎么说的?”我问。

伟怔了一下,说:“我爸没在家,他不管我的成绩。——我看见我爸就感觉害怕。”

“哦,害怕什么呢?你爸也吵你。”我问。

伟低着头,等了半天才说:“我也不知道,就是怕我爸。我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不出去打工了。……”

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

伟现在这种状态的原因,他怕爸爸,其实内心是渴望与爸爸交流的,可由于从小爸爸不在身边,父子之间没有更深入的沟通,他也不知道怎样与爸爸交流。

这种矛盾的心态,让他没有安全感,不能从父亲身上找到依赖与榜样的力量,他的烦躁、学习的无动力,很可能与此有关。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在当下的教育现实中,已是普遍现象。

中国传统的意识中,“男主外,女主内”已成为家庭职责分工的潜规则。

我接触过的很多妈妈就明确告诉我说:

我们家孩儿他爸说了,你在家带好孩子,我在外挣钱,别的你就不用管了。

透过这些话语,我们也可以听到另一层意思:当妈的在家带孩子,当爸的只负责挣钱,教育孩子的事,我这当爸的,也不用管。我们分工明确,各得其所,多好!

这样看似完美的分工,真的对于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利吗?

现实情况却不尽然。

很多打电话想来咨询孩子问题的,多是母亲。

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一个焦虑的母亲,加一个缺位的父亲。这是最常见的问题家庭的内部模式。

而在真正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却是不可缺少的。

对孩子来说,父亲就是可以依靠的大山,是值得仰视的。

孙云晓教授曾在《我要做个好父亲》一书中,深入探讨过父教的得失,总结出好父亲的11个守则,

如用自身的行为熏陶孩子良好习惯,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宽容高于惩罚,尊重孩子的权利,家教的核心是责任,爱是没有条件的,让孩子依赖自己,等等,都需要通过父亲的影响才能获得。

就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而言,父亲要做到以下几点,才算扮演好了父亲角色。

一、当孩子的精神支柱和榜样。

二、经常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三、帮助孩子性别角色的正常发展。

四、以人格魅力树立父亲威信。

很多父亲会说,家庭要经济基础,没有自己的离家工作,怎么能让家庭幸福?

其实,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只是陪伴,而这种陪伴不在于是否在身边,也不在于时间长短。完全可以见缝插针适时与孩子交流,送上下学的路上给孩子交流路上见闻,看电视时谈论国家大事,下班后半小时与孩子一起游戏,双休日少应酬酒席,来陪伴爱人孩子……

这难吗?

而没有父亲的陪伴的孩子,从小没有安全感,少规则意识,长大后犯罪的机率更大。

作父亲的,适时地回归家庭,是为了长远的孩子的健康成长。

让孩子在作父亲的高山般的臂膀上高飞,是多么让人心仪的场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